陈 云, 潘文青
(镇江市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科,江苏 镇江,212000)
新生儿黄疸为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之一,一般指出生后因胆红素水平异常导致出现的皮肤、黏膜和巩膜的黄染,根据发病原因将其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胆红素水平过高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害,若治疗和护理不及时可能对新生儿的智力发育造成不利影响,一旦导致胆红素脑病将会增加病死的危险[1]。因此,新生儿出生后立即进行严密观察,积极预防、尽早识别并及时干预至关重要。有研究[2-4]证实,产科家庭一体化(LDR)护理模式在预防新生儿黄疸和降低黄疸指数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本研究以92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LDR产房综合护理模式对新生儿黄疸指数和体智发育的影响。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于镇江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92例新生儿。其中将46例在LDE产房出生的纳入观察组,将出生于普通产房的46例纳入对照组。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后批准实施。两组间性别构成比、日龄、新生儿评分和孕周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组间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一般资料比较
1.2.1 普通产妇护理 对照组新生儿于普通产房出生,予以药物联合光疗,以及产科护理。茵栀黄口服液(北京华润高科天然药物有限公司,规格:10 mL),口服,体质量在2~3 kg者每次服用4 mL,2次/d;体质量>3 kg者,每次5 mL,2次/d。思联康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杭州远大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5 g),口服,每次0.25 g,3次/d。蓝光照射:运用北京中西远大科技提供的ND14-XHZ型新生儿蓝光箱,温、湿度分别控制在24~26 ℃、55%~65%。以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7 d。常规护理主要涉及产妇生产前后健康宣教、分娩期间健康宣教、新生儿脐部护理、抚触、疾病筛查、沐浴和监测胆红素水平等。
1.2.2 LDR产房综合干预 观察组新生儿在实施药物联合光疗、常规护理流程的同时,并采用LDR产房综合干预,即待产、分娩和产后休养于一体的家庭化产房护理。在新生儿出生后,由产科医师、儿科医师、助产士和护士共同参与母婴的监护,具体内容如下。
1.2.2.1 母乳喂养 产房母乳喂养专员讲解母乳喂养的优势,通过图册、幻灯片、手把手教学等方法协助产妇掌握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和技巧,尽可能在产后0.5~1.0 h开奶,解决喂养困难问题。在产后3 d除了重视母乳喂养,还应适当补充配方奶,达到乳量充足的目标。同时联合营养膳食科,根据产妇饮食喜好、身体恢复情况制订个体化食谱。通过早进餐、少量多餐等方式加快胃肠道功能恢复,帮助产妇尽早恢复精力哺乳。指导产妇产后母婴接触,培养新生儿吸吮动作。
1.2.2.2 新生儿护理 经正规培训并考核通过的母婴护士实施。选择在每日上午沐浴后、2次喂奶间为新生儿进行抚触,每次以10~20 min为宜。若为出生后24 h的新生儿,可在其充分哺乳1 h后游泳或沐浴,时间控制在10~15 min,室温、水温分别维持在28 ℃、38 ℃,水深不低于60 cm,颈部套游泳圈,防水护脐贴贴于脐部,要求至少 1名护理专员全程看护,允许1名家属陪伴。借助柔软的毛巾围成鸟巢形状为新生儿营造有安全感的环境。便后应及时清理臀部肛周、保持肛周皮肤干燥、涂抹专用护臀膏,降低皮肤破溃发生。
1.2.2.3 诱导排便 若新生儿出生后24 h内无胎便排出,产房护理专员可通过轻轻按摩其肛门、石蜡油棉签纳肛而刺激肛门括约肌,达到促进新生儿肠蠕动的目的,每日1次,持续3 d。同时,还可通过合理增加喂养次数,进一步增加大小便次数,有利于胆红素的排出。
1.2.2.4 抚触按摩 由产房护理专员为新生儿进行抚触,并指导产妇、家属学习抚触要领,指柔法、挤捏法分别运用于头颈部、四肢,由头部开始,沿着面、胸、腹、四肢、背部的顺序进行,每个动作3~5次,10~15 min/次,2次/d。若过程中出现烦躁、哭闹、疲乏等异常,则停止抚触。选择在沐浴后、睡前为新生儿进行腹部按摩,动作轻柔,注意保暖,发挥促进胃肠激素分泌、胰岛素分泌的效果。
1.2.2.5 健康宣教 在产妇入院时发放科室自拟的“黄疸相关知识”手册,内容涉及新生儿黄疸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科学护理方法和预防措施,让产妇和家属了解严重黄疸可能对新生儿造成的危害,纠正错误认知,调动其配合的积极性。定期电话随访,建立微信平台,及时解决新生儿家属提出的问题,推送科学护理知识。
1.3.1 黄疸指数 借助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美能达JM-105经皮黄疸仪测量干预后第1天、第3天、第7天两组新生儿的黄疸指数。于每日上午洗澡后,10∶00~11∶00,在新生儿前额正中部、右眉上方0.5~1 cm进行测量,测量仪要求紧贴皮肤、垂直放置,每次测量3次,取平均值。
1.3.2 体格发育 测量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两组新生儿的头围、身长和体质量。
1.3.3 智能发育 借助小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5]评价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两组新生儿的智能(MDI)和心理运动(PDI)发育指数,量表共244个条目,得分越高,提示智能发育越佳。
干预前,两组间黄疸指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第3天、第7天,两组的黄疸指数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值均<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黄疸指数比较
干预前,两组头围、身长和体质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3个月,两组头围、身长和体质量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值均<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见表4。
表3 体格发育比较
干预前,两组MDI和PDI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3个月,两组MDI和PDI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值均<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见表4。
表4 智能发育比较分)
中国第一部关于新生儿黄疸的“干预推荐方案”于2001年颁布,此后发布了三部与之相关的诊疗指南,国内外临床专家[6-7]已肯定早期干预新生儿黄疸在降低神经系统损伤发生率和死亡率方面发挥的作用。朱亚非等[8]的研究表明,光疗在促进胆红素降解方面效果明显,但是也可能引发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刘娟等[9]提到,单纯光疗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新生儿高热惊厥的发生率。多位学者[10-12]研究证实,粪便中的胆红素的含量与每日产生的相比约高出5~10倍,早期喂奶有利于肠蠕动,若胎便延迟将会导致胆红素重吸收。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如何为新生儿提供优质护理尽早识别黄疸、促进黄疸消退和降低神经系统受损情况是目前临床护理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本研究以92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探究LDR产房综合护理干预和常规产科护理对新生儿黄疸指数、体智发育的影响。干预后第3天、第7天,两组的黄疸指数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值均<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LDR护理对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效果明显。早期乳量不足是诱发病理性黄疸的重要原因,喂养不当与胆红素血症的严重程度存在密切关系。LDR产房母乳喂养专员承担产妇开奶、喂养和新生儿吸吮方面的宣教指导工作。嘱其于乳量不足情况下适当添加配方奶,不仅能满足新生儿生理需求,还使母乳喂养更加灵活。在出生后0.5~1 h即开奶、喂奶有助于正常肠道菌群的诱导建立,促进肠道蠕动,使得胆红素的肠肝循环过程减少。缩短哺乳间隔时间、增加哺乳次数的干预能够增加胃肠反射,相应的增加大小便排出次数,减轻黄疸。根据新生儿黄疸程度遵医嘱予以温盐水灌肠也有效促进胆红素的排出。同时,触觉是新生儿出生后最先存在的一种感官功能,抚触会对身体部位产生温和刺激,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新生儿游泳也能刺激副交感神经,使得胰岛素、胃泌素增多,胃肠蠕动加快,有助于胃排空、缩短胎便初次排出时间,最大程度地减轻胆红素对神经系统的损害。另一方面,鸟巢式卧位使得新生儿直接接触柔润毛巾,增强其安全感、提升应激能力,减少新生儿哭闹,降低能量消耗,促进新生儿的体智发育。与传统产科护理流程相比,LDR产科综合护理激发产妇和家属参与新生儿黄疸防控的积极性,通过一体化的形式指导产妇合理哺乳、正确抚触,以及科学护理的知识和技能,使其在较短时间内适应新角色,提高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质量。
综上,通过LDR产房综合干预能够改善黄疸症状,对黄疸新生儿的体格和智力发育发挥着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