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小玲, 吴建萍, 梅杰松, 张昌娇, 冯 晶, 黎宝珍, 欧阳风间
(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 护理部,广东 佛山,528305)
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由梗阻、感染等因素导致阑尾感染,呈急性炎性反应,多发生于青年[1]。近年来腔镜技术被应用于多项外科治疗中,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和预后佳等优势,受到从业人员的一致认可。由于该术式操作简单,基层医院也可实施,但基层医院管理理念并不完善,对宣教、心理干预和护理人员素质等方面缺乏重视,对患者预后造成一定不利影响[2]。风险管理模式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管理理念,通过基层医院和上级医院联合成立管理小组,对实施干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管理,提高对宣教、心理等方面的重视,有效避免风险发生,从而提高干预效果[3]。本研究旨在探究风险管理模式对基层医院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应激和并发症风险的影响。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于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住院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患者10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纳入标准:① 年龄20~57岁;② 所有患者均符合阑尾炎诊断标准[4-5];③ 无明显基础疾病。排除标准:① 患者或家属不配合研究;② 严重基础疾病和心肺肝肾功能异常。
对照组中,男33例,女18例,年龄22~57岁,平均年龄为(38.93±2.68)岁,该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中,男31例,女20例,年龄20~57岁,平均年龄为(38.16±2.57)岁,该组患者联合上级医院实施风险管理模式干预。两组间年龄和性别构成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具有可比性。
1.2.1 常规护理干预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用药指导、术前宣教、术中配合、术后干预和康复指导等常规工作。
1.2.2 风险管理模式干预 观察组患者实施风险管理模式进行干预。① 成立风险管理小组。由上级医院1名医师、1名护士长,基层医院1名护士长、1名医师和3名护理人员组成风险管理小组。小组成立后由医师对组内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以提高成员专业素质,并定期进行考核。② 针对性心理干预。入院后由护理人员通过交流、沟通等方式了解患者个人爱好、生活习惯和文化程度等详细信息,填写评估表并进行分析,评估其可能存在的不良心理状态。并针对性制订和实施干预方案,以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消除其对医护人员的抵触心理,提高治疗配合度。③ 细化责任制。建立健全的事故追查制度,确保组内成员人人有专责,如有医疗纠纷、事故发生,应立即进行组内会议,对事件发生的原因、管理漏洞等问题进行讨论。由医师和2名护士共同完善管理方案,不仅可有效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同时保证该模式的可持续化发展。④ 围手术期干预。术前由于患者对疾病、术式等相关知识并不了解,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焦虑、担忧等不良情绪,应及时给予相应的宣教干预。进入手术室前应全程陪伴、安抚患者情绪,避免心理应激导致血压、心率等生命指标水平波动,降低手术风险。手术开始前应将温度、湿度和光线等物理环境调节至舒适范围,手术过程中应时刻注意生命体征变化和减少暴露部位,如有异常应立即通知操作医师,给予相应处理。术后密切关注并记录生命体征监护仪各项数值。于术后24 h根据患者年龄、身体状态和基础疾病等各项因素,制订个性化饮食和康复方案。
1.3.1 焦虑、抑郁心理应激状态 焦虑自评量表(SAS)[6-7]和抑郁自评量表(SDS)[8]均为总分80分,分数越高表示心理应激状态越严重。根据SAS、SDS评分,对比两组干预前和干预3 d后的焦虑、抑郁心理应激状态。
1.3.2 并发症发生情况 比较两组腹胀、恶心等并发症发生率。
1.3.3 生活质量 根据健康调查简表(SF-36)[9],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3 d后的肌体疼痛、总体健康和躯体角色等项目评分,SF-36量表每个项目均为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对应项目质量越好。
干预前,两组心理应激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理应激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见表1。
表1 心理应激评分比较分)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干预前,两组肌体疼痛、总体健康和躯体角色等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观察组肌体疼痛低于对照组,总体健康和躯体角色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见表3。
表3 SF-36评分比较分)
急性阑尾炎是由感染、便秘等多种因素导致的炎性反应,也是外科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位居各类急腹症首位[10]。急性阑尾炎发病初期一般表现为脐周、上中腹部位疼痛,根据患者病情进展和病理分型不同可出现恶心、胃痉挛、腹膜炎和腹肌紧张等不同症状,对患者健康和生活造成较大影响。目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治疗急性阑尾炎最有效的术式,具有疗效好、操作简单等优势,在基层医院中均实施。有学者[11]指出,由于基层医院管理制度、理念和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并不完善,导致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患者易出现担忧、恐惧等不良情绪,降低治疗、护理的依从性。
常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护理管理模式已在临床应用多年,但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和可持续性等特点。风险管理模式是一种较为完善的外科常用护理干预方案,可避免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从而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改善预后[12]。由于基层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紧张、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不足、医院管理制度不完善和护理风险管理模式不完善等多方面因素限制,开展有效的风险管理模式存在一定困难。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干预后SAS、SF-36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值均<0.05)。风险管理小组由上级医院、基层医院工作人员联合组成,参与人员均经过规范化培训并通过考核,细化责任制,最大程度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和责任感,为后续方案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13]。针对性心理干预则由组内成员收集患者各项详细信息,并进行准确、详细地分析,评估患者可能存在的焦虑、抑郁等心理应激状态,针对性制订干预计划并实施。辅助术前健康宣教使患者对疾病、术式有一定了解,不仅可缓解负面情绪,同时提高患者依从性,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14]。围手术期干预于不同阶段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患者感到舒适,如术前陪伴、术中辅助、术后活动和饮食等,在不影响治疗的前提下尽量满足患者需求。此外个性化康复可有效促进术后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联合上级医院实施风险管理模式干预,可降低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的心理应激程度和并发症发生风险,同时减轻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