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芬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也受到了更多的重视。体育教学对于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将从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激励机制在其中的积极作用和具体实施措施,促进高职体育教学效益的提升。
关键词:高职 体育教学 激励机制 积极作用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7(a)-0096-03
Practical Research on the Introduction of Incentive Mechanism in Phys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ANG Fen
(Basic Department, Changchu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Changchun, Jilin Province, 130033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education reform,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China's education syste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has also received more attention. Physical education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qualities.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China, explores the positive role of incentive mechanisms and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and promotes the improve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hysical education; Incentive mechanism; Positive effects
一直以來,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所采用的方法和学生的特点以及实际需求不符,导致学生普遍存在厌学心理。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将激励机制引入到教学中,基于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与热情,使其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提高教学实效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1 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面临的困境以及激励机制的作用分析
1.1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1.1 学生对体育教学缺乏重视
我国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毕业生大多时在毕业后直接参与就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校、教师及学生都会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专业技能方面,这就导致其他学科受到的重视相对不足,体育也包含在其中。高职体育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但学生对其认知普遍不足,因此不够重视,导致体育教学取得的效果十分不理想。
1.1.2 学生主体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
高职体育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方法多是以教师作主体,学生只能被动跟随学习,这导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有效发挥,其想法和观点不能有效地表达出来。由于师生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导致教学活动和学生实际需求出现偏差,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1.1.3 师资力量和基础设施落后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资源储备严重不足,教学所需的软件和硬件设备也不够完善,这对体育教学的高效开展带来了严重的限制,无法形成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
1.2 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引入激励机制的积极意义分析
1.2.1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升,使其能够在进入社会之后有效的对抗工作中面临的压力。同时,体育还是一项竞技性学科,其中包含了许多竞技类型的体育活动或是比赛。在体育教学引入激励机制可以对学生们起到良好的鼓励、支持作用,使其正确地认知自己所具有的优势,建立学习信息,使其以积极昂扬的心态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形成强大的抗压能力,同时激发其争强好胜的心理,形成竞争意识。
1.2.2 促进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
良好的激励措施能够促进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使其在团队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配合队友取得胜利。这项能力可以使其在进入社会岗位后快速和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2.3 挖掘学生体育优势,促进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激励机制的引入和应用需要高职体育教师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和表现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掌握,如此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运用教学方法,对学生的体育特长进行挖掘,提高体育训练的实效性。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们可以从体育教师处感受到真诚的关心爱护,认识到自身具备的体育优势,获取激励,明确自身的体育发展目标,并将其渗透到学习和工作中,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1.2.4 心理素质教育、发掘学生潜力
基于现代教育理论,教学的关键点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在于激励、引导和鼓舞。换而言之,在教育教学中适当的激励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成才。对于大学生群体,肯定和赞扬可以增强其信心、使其获得成就感,使其以更饱满的技能神和高亢的精神状态对面对学习和生活。基于心理学理论,激励是对人进行兴趣刺激以诱发其高亢情绪的强化过程,具有振奋其心理的作用。兴趣是心理倾向的一种,在它的驱使下,人会有意识的进行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获取。而对于当代娇生惯养的大学生而言,体育锻炼可谓辛苦,加之“重智轻体”的大环境,导致大学生对高校体育教学缺乏重视和参与积极性。对此,科学地采用激励机制则可以使大学生以良好的心态面对体育运动,获得潜能的释放。
1.2.5 强化认知、调动积极性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体育教学都过于强调体育技能的掌握,注重教学成果的提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及非智力因素培养,这必然会给大学生施加一定的学习压力,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高校体育教师正确的做法是更新自身教育观念、提升知识修养,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大学生团队协作意识、体育运动兴趣习惯、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素质的培养,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意识到体育运动对身体素质发展的重要性。而激励教学则有助于大学生认知水平的提升。
2 将激励机制引入到高职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措施
2.1 针对学生可以采用的激励方法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可以采用的激励方法有以下几种。
2.1.1 形象激励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其形象、气质、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正确的言行有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塑造,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因此教师应注重自己的形象,尽可能将良好的精神风貌展现给学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
2.1.2 目标激励
在体育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差异性的教学目标,构建相对应的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与需求,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样可以推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2.1.3 情感激励
高职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投入丰富的情感,给予学生充分的关怀和爱护,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将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动力。
2.1.4 评价激励
教师可以基于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指导,肯定学生所具有的优点和取得的成绩,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并给出改进的途径,鼓励学生们不断完善进步。
2.1.5 竞争激励
借助体育活动存在的竞技性,使学生在相互对抗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锻炼。教师要注重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和提高,尤其是针对学生在体育训练中产生的不良情绪,一定要通过激励教育的方式进行瓦解或是转移,构建和谐、舒适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良好体育精神的形成。
2.1.6 奖惩激励
根据高职体育的教学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在教学中基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评价结果,实施相应的奖惩措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
2.2 针对教师的激励措施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其教学专业能力和积极性对教学效果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引入激励机制,对于教师的激励也是不可缺少的。现代教育改革对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应该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方面从外部引入专业教学人才来校任教,另一方面应注重对校内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组织广大教师参与专业化培训和深造活动。通过薪酬和职称评定的激励,鼓励广大教师自主学习,提升自身水准。在培训完成后应进行配套考核,将考核结果与教师业绩评定有机联系起来,激励教师认真学习。
3 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作为推动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重要途径,近些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就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而言,其价值并未真正发挥出来。基于此,可以将激励机制引入到体育教学中,通过合理的激励措施推动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窦淑慧.捆绑式合作在提高体育课教学实效中的实践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5):114-115.
[2] 李征.普通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实施[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4
(6):132-135.
[3] 金寅.浅谈激励理论在大专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9(18):186.
[4] 曹书芳,李霞.“信息技术+体育教学”融合发展研究[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2):65-68,78.
[5] 王雨婷.分层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案例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8.
[6] 叶勇.浅谈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激励方法的三个层次[J].当代体育科技,2014,4(4):187,189.
[7] 王瑾.激勵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智库时代,2019(26):214,216.
[8] 苏聪.激励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南方农机,2019,50(14):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