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妮
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要开拓新的教学思路,构建高效课堂,这就需要教师尽快熟悉新课程标准的精神,重视课堂教学的实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探索出适合现阶段语文教学发展的合适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完善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
一、落实新课标理念
在初中语文教育中,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明显的弊端,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为考试服务的,因此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了知识的传输上,却忽视了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严重背离了语文课程培养人才的教学目标。在新课标实施的背景下,语文教师必须秉持“生本”理念,深入研读教学大纲,认识和接受当下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思路,在具体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氛围,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束缚。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地参与教学培训,认真学习新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增强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语文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必须以新课标为指导,努力转变教学观念,落实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立足于学生的兴趣和个性,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服务,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语文知识,构建体系化的知识网络,从而实现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促使学生能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从而获得自我成长的能力。
二、导入环节趣味化
兴趣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催化剂,也是学生取得进步的原动力。而导入环节作为一堂课的开端,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在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过程中,教师要创新课堂导入的方式,增强课堂导入环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以饱满的学习热情尽快地进入学习情境。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导入环节的作用,在设计课堂导入时,不仅要弥补传统的课堂导入环节中存在的不足,还要立足于学生的兴趣,丰富课堂导入环节的形式,如采用故事导入法、音乐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等等,通过这些方式,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尽快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教学方式问题化
对于初中生来说,其思维活跃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思考深度和學习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思维开发,促使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知识探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地设计问题,利用启发性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利用层递式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首先,对于问题的设计,则需要教师依据语文教学的目标、内容及学生的知识水平,确保设计的问题既具有引导性,又能够使不同的学生都得到收获,在整体上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内容、艺术风格等设计具有深度的问题,并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互动交流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深刻地感受语文知识的价值和意义。
四、教学过程情境化
在初中阶段的学科教学中,教师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也是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转变教学思路。语文教师要高瞻远瞩,洞悉语文知识之间的关联,通过各种教学形式增强教学内容的体验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立足语文教材和学生的具体学情,打造出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恰当的情境中体验和掌握语文知识。构建教学情境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生活情境等,通过这些情境,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增强学习效果。
五、营造良好的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仅有助于学生快速融入教学,还有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所以语文教师必须提高对教学氛围重要性的认识,在教学的过程中营造轻松的氛围,激活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因此,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氛围,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增强学习的效果。例如,在具体的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及内在情感,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视听说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情感,深入了解教学内容,增强语文教学的效果。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学是提高学生核心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初中生的成长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语文教师必须重视高效课堂的构建,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要贯彻落实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实现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的创新,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推动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作者通联:陕西商洛市商州区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