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化民 蔡功文
今年是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成立85周年,我们更加怀念创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代革命家和无数革命先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陕甘边根据地和陕北根据地两块根据地组成的西北根据地,成为我党硕果仅存、各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八路军抗日战争的出发点。陕甘边根据地和陕北根据地的创建,经历了不同的过程。
陕甘边陕北两不分
陕甘边地处桥山山脉中段,山大林密,人烟稀少,“面积虽大,人口只有6万,其中有6000柳拐子(一种地方病)” ,交通困难,经济落后,敌人的统治相对较弱。陕甘边根据地的创建分为三个阶段:
1、寺村塬游击根据地阶段:根据中共陕西省委决定,1932年2月12日,西北反帝同盟军改编成由晋西游击队为骨干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总指挥谢子长(后刘志丹,阎红彦,谢子长),政委李杰夫(后李艮)。1932年3月22日,在今庆阳市正宁县湫头镇新庄子村成立陕甘边革命委员会(寺村塬革命委员会),李杰夫为主席。1932年8月寺村塬游击根据地陷落。
2、照金革命根据地阶段:1932年11月,在照金一带游击的陕甘游击队李妙斋等人成立芋园游击队,攻下孙家山、张家山、龙家寨,占领兔儿梁。1932年12月24日,陕甘游击队改编为红26军第2团,团长王世泰,政委杜衡,创建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根据中共陕西省委指示,1933年3月8日,中共陕甘边特别委员会在陕西耀县照金兔儿梁成立,金理科任书记(后秦武山),习仲勋任军委书记,特委隶属中共陕西省委领导,辖旬邑、耀县2个县委。4月5日,在照金薛家寨再次成立陕甘边革命委员会,周冬至为主席,习仲勋为副主席。6月,红二团南下失败。7月,渭北游击队改编为红26军第4团。7月28日,中共陕西省委遭到破坏,特委与省委失去联系。8月14日,中共陕甘边特委在陕西耀县陈家坡召开党政军联席会议,决定成立陕甘边区临时总指挥部,统一指挥陕甘边区的所有红军和游击队,王泰吉任总指挥,高岗任政委。10月16日,照金根据地失陷。
3、南梁革命根据地阶段:1933年11月3日至5日,陕甘边区临时总指挥部在合水包家寨召开会议,决定整编成立红42师,师长王泰吉(后刘志丹,杨森),政委高岗(后张秀山,高岗,谢子长,张秀山);以南梁为中心创建陕甘边新的革命根据地;中共陕甘边特委职权暂由红42师党委代行。1934年2月25日,红42师党委在南梁荔园堡第三次成立陕甘边革命委员会,习仲勋为主席。5月28日,红42师党委在南梁寨子湾召开会议,决定恢复中共陕甘边特别委员会,书记张秀山(后惠子俊、李生华、李景林),刘志丹为特委军委书记。陕甘边特委由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直接领导,下辖陕甘边南区党委、耀县县委、赤淳工委等组织。 11月7日,中共陕甘边区特委和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在南梁荔圆堡成立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亦称南梁政府)、陕甘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习仲勋任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志丹任军委主席。1935年4月,南梁被马家军占领,陕甘边区特委和苏维埃政府转移至陕甘边东区甘泉下寺湾。
由陕甘边根据地的创建过程可以知道,根据陕甘边敌人统治力量较弱,只有一些地方民团的特点,中共陕西省委、陕甘边特委及红军陕甘游击队、红26军第2团和红42师都非常注意根据地政权建设,均在成立不久就建立了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和土地革命时期全国其它大多数根据地的创建过程类似,陕甘边根据地是先由上级党组织建军,由军队在敌人统治较弱的地区建立根据地,再成立苏维埃政府和当地党组织。
陕北根据地的创建过程则不同。陕北位于陕西北部的毛乌素沙漠和长城以南、黄河以西、子午岭以东、桥山以北,总面积约8万多平方公里,包括23个县,有100多万人口,有国民党一个师的部队,敌人统治相对较强。早在1922年,魏野畴、李子洲等人受李大钊和北方区委委派,在陕北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马列思想的影响下,于1924年在陕北创建了党团组织。大革命时期,陕北有中共绥德地委、榆林地委、延安地委及石谦旅军队特别支部,有党团员近千人。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共陕西省委派人于1928年4月成立中共陕北特委,书记杜衡(后白明善、吉国桢、赵伯平、马明方、崔田夫)。1930年10月,陕北特委隶属于中共北方局领导。
1927年10月12日,清涧石谦部起义,打响了西北武装斗争的第一枪。1929年9月,共产党员杨庚午等人在延川马家河起义,部队很快发展到1000多人,1930年7月被军阀高双城收编,后主要领导被枪杀,部队被吃掉。1931年9月2日,阎红彦、杨重远、吴岱峰等率领红军晋西游击队西渡黄河到陕北游击,10月下旬到陕甘边。1932年3月12日,在中共陕北特委和延川县委领导下,中国工农红军延川游击队成立,刘善忠任队长,高朗亭任政委。4月18日改名为中国工农红军西北先锋队。10月1日,改名为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九支队,高朗亭任支队长,艾龙飞任政委。1933年4月下旬,陕北特委将第九支队改为第一支队,任命强世清为支队长,杨重远、李成荣、魏武先后任政委。7月,陕北特委在佳县高祁家洼召開扩大会议,决定在陕北全面开展游击战争,创建革命根据地及成立苏维埃政府。会后,特委机关遭敌人突袭,破坏严重。值得庆幸的是,特委的主要领导人大多安全脱险,会议的决议得以贯彻执行,从而开始了以全面的游击战争创建陕北苏维埃的活动 。
1933年11月下旬,陕北一支队遭受重大损失,主要领导人杨重远、魏武、强世清、白德胜、任志贞等先后牺牲和被俘,一支队暂时解散埋枪。1934年1月,中央驻北方代表委派杨璞、谢子长以西北政治、军事特派员身份回西北工作。到陕北不久,杨璞被捕叛变。3月8日,谢子长在安定县刘家圪崂恢复了陕北游击队第一支队,支队长李盛堂。
从高祁家洼会议到1934年6月,不到一年时间,陕北特委先后又组建了第二到第六游击支队,在安定、延川地区,绥德、清涧地区,神木、府谷地区,佳县、吴堡等地区,广泛地开展了游击战争,在广大乡村,普遍建立了贫农会、赤卫队、妇女会、少先队等群众组织。
1934年7月8日,在安定西区阳道峁,成立了陕北红军游击队总指挥部。8月28日,陕北特委决定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陕北独立师,下辖3个团1000余人。1935年1月30日,在赤源县白庙岔,陕北独立师改编为红27军84师。
1934年8月28日,陕北特委在清涧县寺墕里召开会议,决定正式成立各级革命委员会和分配土地。到1934年年底,先后在9个县建立了革命委员会或苏维埃政权,将陕北苏区纵横数百里的14个县连成一片,覆盖40多万人口。1934年12月29日,中共陕北特委在赤源县白庙岔成立陕北省苏维埃政府,马明方任主席,崔田民、霍维德任副主席。
由上可知,陕北根据地的创建过程和陕甘边及全国其他根据地不同:陕北的武装斗争虽然在西北最先开展,但是由于敌人的力量太强,创建根据地的工作开展地相对晚一些。陕北特委根据陕北实际情况,及时改变斗争策略,扎根于农民之中,依靠群众开展斗争。陕北党团组织直接或间接抵制各种错误干扰,讲求斗争策略,注意把农运和工运、学运、兵运结合起来。虽然陕北特委曾经遭受过重大损失,但是在整个土地革命时期,从来没有被彻底破坏过,陕北党组织的红旗不倒,始终坚持领导党员、团员、革命群众同反动派继续斗争。“那种像春雨润泽万物一样,一点一滴、无声无息地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开辟出来的地方党团工作,奠定了以后革命大发展的基础。这是大革命失败后,陕北党在白色恐怖下的一个创举。” 由于长期细致的耕耘,所以在1934年,陕北各地的红军游击队、区县政权组织和各种群众组织,如同雨后春笋一样,到处冒出来。陕北根据地的苏维埃政权是自下而上,逐步建立起来的;正规红军第27军84师也是在十几支游击支队的基础上最后成立的。这是陕北革命根据地与全国其他根据地显著不同的地方,也是陕北革命根据地比其他根据地更要巩固的重要原因。
陕甘边特委和红26军,从开始创建到1934年春归北方局领导以前,一直由中共陕西省委领导和建立,而陕西省委以前归北方局领导,在1932年后归上海中央局领导。而陕北特委从1930年10月以后一直归北方局领导。虽然1932年后,陕甘边和陕北不属于一个系统领导,但由于上海中央局屡遭破坏,陕西省委也一直与北方局保持上下级关系。如1932年12月下旬,陕西省委派陕甘游击队骑兵大队长强龙光给北方局送经费;1933年7月陕西省委被破坏后,省委秘书长兼组织部长贾拓夫先到北方局汇报,后给上海中央局汇报;1934年5月,陕甘边特委恢复后即派王金泉到北方局汇报。
在陕北根据地的创建过程中,陕甘边根据地一直给予了大量的支持:陕北一支队成立以后,支队长强世清于1933年5月和9月两次率领一支队南下陕甘边学习。陕甘边两次都给一支队补充了枪支和弹药,并先后委派杨重远、魏武担任政委。1934年初,谢子长刚返回陕北恢复红一支队,刘志丹知道后马上给谢子长送去200大洋;8月,红42师第3团又到陕北作战,支援陕北根据地的第一次反“围剿”。
同时,陕北特委也给予了陕甘边大量的支持:1931年5月上旬,根据中共北方局指示,在陕北特委的协助下,中共山西特委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9月初晋西游击队西渡黄河后,在陕北特委的领导和帮助下,由30人发展到近100人,并收编了土客武装200多人。晋西游击队和收编的土客武装成为红军陕甘游击队的主要组成部分和骨干。陕甘游击队成立后,陕北特委多次委派王兆卿、王兆相、杨文谟等多名共产党员到陕甘游击队和红26军参加武装斗争,学习军事知识。1933年9月,陕北一支队到照金苏区,正赶上红26军第2团南下失败之际,一支队成了保卫苏区中心薛家寨的主要力量,并且在攻打张洪镇、合水县城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陕甘边根据地主要领导人刘志丹、谢子长、阎红彦、张秀山、吴岱峰、杨琪、高岗等人都是陕北人,都曾经在陕北特委的领导下工作;红26军特别是其前身红军陕甘游击队,主要由红军晋西游击队和其收编的土客武装组成,大多数都是陕北人。而陕北根据地主要领导人谢子长、杨重远、杨琪、强世清、魏武、白雪山、马佩勋、王兆卿、王兆相、杨文谟又都曾经参加过陕甘边根据地和红26军的工作。如同马明方指出的一样:“如果没有26军的北上,陕北的局面就不会发展得那样大,那样快。同样的,没有陕北党长期的工作基础和当时的根据地和游击队,红26军也不会发展得那样大,那样快。”
子长志丹一家亲
西北革命领袖谢子长、刘志丹都是陕北延安人。谢子长家在安定(现子长)县枣树坪,刘志丹家在保安(现志丹)县芦子沟,两家相距不过100多公里,他们在长期的斗争中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谢子长1919年在榆林中学读书期间,受校长杜斌丞影响走上救国道路。通过兴教育、办民团等探索,最终在李大钊、魏野畴、李子洲等共产党人的影响下选择了共产主义,并于1925年在北京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刘志丹1922年至1925年在榆林中学读书期间,在校长杜斌丞延聘的魏野畴、李子洲等共产党人的教育下,接受了共产主义,于1925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5年秋,到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军事。谢子长和刘志丹虽然在榆林中学这所中共西北革命的“摇篮”中未曾谋面,但是共同的共產主义信念已经将两人的政治追求方向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大革命失败后,谢子长、刘志丹积极投身西北地区的革命武装斗争。1927年10月12日,唐澍、李象九、谢子长、白明善等领导了清涧起义,打响了中共在北方地区领导的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1928年5月,刘继增、唐澍、刘志丹、许权中、谢子长等领导了西北地区最大的农民运动和军队配合的渭华起义。渭华起义失败以后,谢子长、刘志丹先后返回陕北从事军事工作。谢子长返回途中,被太白镇民团抓捕,后经党组织营救脱险,住在刘志丹、曹力如、刘约三等同志家养伤100余天。从此,谢子长、刘志丹一起在陕北、甘肃、宁夏领导武装斗争,他们都先后担任过陕北特委军委负责人及陕北总暴动总指挥和副总指挥。由于敌我力量对比悬殊,以及中共指导思想“左”和“右”的干扰和影响,谢子长、刘志丹的军事斗争大多以失败告终,但是他们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革命意志,却鼓舞和激励着广大革命者和西北群众革命斗志和热情。
1931年秋到1932年初,謝子长、刘志丹又一起创建了西北抗日反帝同盟军。除了在执行省委决定,创建红军陕甘游击队问题上,刘志丹与部队党委其它成员意见不一致外,陕甘游击队成立以后,谢子长、刘志丹的意见完全一致。“六届四中全会以后的中央,比六届三中全会及其以后的中央更着重更有系统地向全国各地派遣中央代表、中央代表机关或新的领导干部,以此来贯彻其‘反右倾的斗争。” 他们共同抵制了中共陕西省委到关中平原创建根据地“左”的指示和命令,因此受到杜衡为书记的中共陕西省委的批评和打击,认为谢子长、刘志丹、阎红彦、杨重远的正确主张是“游击主义”、“梢山主义”、“土匪路线”、“右倾机会主义路线”、“逃跑路线”。谢子长因此两次被剥夺对军队的指挥权,被排挤出部队。特别是1932年底,红军陕甘游击队改编为红26军第2团时,杜衡推行“左”倾错误路线,对原游击队的干部一律不用,从班长、战士中重新选出所有新干部,同时要将谢子长、刘志丹、阎红彦、杨重远调离部队。谢子长与2团团长王世泰等坚决要求将刘志丹和杨重远留在部队。由于熟悉部队作战、通晓军事指挥的刘志丹等人留在部队,才使红26军不断壮大,陕甘边根据地不断发展、巩固。谢子长曾经深情回忆:“我和志丹同志一块工作和战斗好几年,在重大问题上,我们意见投合,步调一致。1932年陕甘游击队时期,杜衡(后来被捕叛变)等人推行‘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志丹、红彦、重远、岱峰等同志和我更是团结战斗,与杜衡等人作了坚决的斗争。在我们相处时,有时组织决定他领导我,有时又决定我领导他。我对他的领导没有过不服气,他对我的领导也没有过不尊重。” 谢子长、刘志丹在长期武装斗争中互相配合,相互支持,建立起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谢子长在中央受训以后,在华北抗日前线参加了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留在红26军的刘志丹和习仲勋、张秀山、吴岱峰、杨森、高岗等人经过艰苦的奋斗,先后创建了陕甘边照金、南梁苏区及红42师。1934年5月28日,红42师党委在南梁寨子湾召开会议。由于打了败仗,决定红42师政委张秀山的职务由高岗接任;红42师师长刘志丹的职务由杨森接任;恢复陕甘边特委,张秀山任特委书记,刘志丹任特委军委书记。
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失败以后,1933年11月,面对陕甘边红26军南下失败、照金苏区陷落和陕北红一支队失败埋枪的严重局面,中央北方代表派杨璞和谢子长作为派驻西北的政治和军事特派员,带着整顿红26军、恢复陕北红一支队、领导西北革命的任务回到西北。杨璞回陕北不久即被捕叛变,谢子长回到陕北后,很快恢复了陕北红一支队,成立了陕北红军游击队总指挥部,谢子长任总指挥,郭洪涛任政委,贺晋年任参谋长。
1934年7月,陕甘边特委、红26军及陕北特委、陕北红军游击队总指挥部在南梁阎家洼子召开联席会议。会上,西北军事特派员谢子长念了陕北特委代为转交的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给陕甘边特委和红26军的两封指示信。从1932年初陕甘游击队成立到1933年11月,中共陕西省委给中央的汇报中一直指责红26军和陕甘边特委“右倾”。受此影响,指示信对陕甘边特委和红26军进行了错误的指责。谢子长认为指示信内容“不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没有展开讨论”,对指示信进行了实质性的抵制。会议对于陕甘边、陕北实际工作的讨论,取得了较为一致的意见,并形成了几个决议:决定红42师派红3团北上陕北,粉碎敌人对陕北的第一次“围剿”,发展和扩大革命根据地,争取尽快把陕甘边和陕北根据地连成一片。在刘志丹、习仲勋、吴岱峰等支持下,谢子长停止了陕甘边进行的葫芦河肃反,释放了被错抓的黄子文、蔡子伟等,恢复了他们的党籍和职务;由于高岗对西北军事特派员谢子长关于调红42师部分部队北上陕北作战的指令阳奉阴违及屡犯错误等原因,郭洪涛提议调高岗到上海中央局受训,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同意。红42师政委由西北军事特派员谢子长兼任,陕北游击队总指挥由贺晋年接任。由于两封指示信对陕甘边特委和红26军的错误指责,使红42师师长杨森等红26军部分同志,对谢子长和陕北特委产生了误会,对会议上谢子长等提出统一陕甘边、陕北两个根据地党和红军的统一指挥,产生了抵触。
在谢子长领导下,陕北根据地军民粉碎了敌人对陕北的第一次“围剿”,不幸的是谢子长身负重伤,谢子长提出由张秀山担任红42师政委。9月5日,谢子长回陕北后首次致信中央驻北方代表,就回西北后的工作做了汇报。10月,由于伤重无法恢复,谢子长选择刘志丹接替他统一指挥陕北、陕甘边两支红军,并向前来探伤的到陕北视察工作的中央驻北方代表巡视员黄翰推荐刘志丹。11月14日,谢子长再次致信中央驻北方代表,根据西北革命的具体实际,明确对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左”的错误领导提出了直接批评,对刘志丹和陕甘边根据地给予了高度肯定。
1935年2月,周家硷会议前,在谢子长与刘志丹商谈统一两支红军指挥,反第二次“围剿”时,刘志丹提议由谢子长担任军委主席,在子长养伤期间,他负责指挥。但是,谢子长一再坚持让刘志丹担任西北军委主席,领导第二次反“围剿”斗争。谢子长对刘志丹的支持,加强了刘志丹对陕北根据地和红军队伍的统一领导,为刘志丹统一领导陕甘边、陕北两块根据地提供了有力支持,对西北革命发展有重要意义。谢子长逝世后,刘志丹深情地说:“子长是个好同志,革命意志坚强,决心很大,办法也多。我们两个是亲密战友,没有高低之分,我们是互相尊重的。清涧起义我没参加,从渭华起义、宁夏兵运,一直到西北反帝同盟军和陕甘游击队,我们都在一起,并肩战斗,互为左右手。即使在不得不分开的时候,我们也还是互相鼓舞的。现在,他离开了我们,我们就像缺了一条胳膊,这在咱西北是个很大的损失!”
谢子长、刘志丹在西北革命过程中表现出的崇高品质,充分体现了两位西北革命领袖不计个人名利地位的高风亮节。他们在为共同的共产主义信仰而奋斗过程中,结下的肝胆相照的革命情谊,为陕甘边、陕北根据地其他领导人做出了表率。
陕甘边和陕北党、红军及根据地都是经过思想建党、组织建军而创建和发展起来的!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历史,是我们党和近代中国革命斗争史上重要的一页,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我们要不断从中汲取教益,生发启迪,获得力量,像创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革命先辈那样: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弘扬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为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