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卫正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等形成的关键期,这个阶段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发展。家长作为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在学生价值观念形成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文中选择城郊小学为对象,分析做好成效小学学生家庭德育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城郊小学;家庭德育;教育措施
城郊小学大多处于城乡结合处,生源复杂,多为务工人员子女,学生素质层次不齐,日常教学管理难度较大。学校德育教育时引入家庭这一“强援”,家校合作共同着力,显著提升德育的实效性。这就需要家长以身作则,避免出现“嘴上一套,手上一套”的情况。
一、家校沟通时要善于倾听
善于倾听不仅有利于交流双方构建平等、和谐的谈话氛围,同时使谈话者和被谈话者心态平和。通常班主任在找家长沟通时只顾自己个人情绪的发泄,忽视平等权,最终导致说得多,听的少,并不能从家长回答中获取关键信息,了解实际情况,使问题完满解决。导致家长很多话都没有说出来,只顾道歉、作保证,而这些尚未说出的话语闷在家长心里最终发酵,也只能向孩子发泄出来。这种沟通模式不仅消极,起不到任何实质作用,反而使教师、家长、学生三者之间关系更僵,使学生厌烦班主任、反抗家长,班主任抱怨家长,嫌弃学生等等,总之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校生活的管理。
例如,某班内一位学生自律性极差,经常在课堂学习时做出有违课堂纪律的行为,而且不服管教,很多任课教师都对这位学生颇有意见。此时班主任在找家长沟通时,首先要保持自己情绪平稳,不能因为学生原因而对家长抱有敌意,然后向家长问询学生平常在家庭生活中的具体表现,整个沟通过程中一定要态度平和,情绪平稳,耐心询问、认真倾听,进而从家长的回答中了解到该同学在平常生活中养成了很多陋习,这其中既有来自家长的溺爱,也有一些是由于环境导致的。在了解到这些有用情况之后,班主任在逐一向家长反应该同学在学校的具体表现,同时提出一些对于教育培养孩子的建议和看法,从言语交流中使家长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溺爱,和继续溺爱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帮助家长改变当前教学模式,同时建议家长加强和孩子间的交流,加强亲子关系,通过三方共同努力,帮助这名同学改变陋习,养成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
二、提高班主任沟通技巧
小学班主任只有积极主动地担负起教育家长、指导家长如何从实质上关心孩子,有效沟通才能不断地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这说明了沟通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促进家长与班主任的合作,实现双方的教育合力,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在这其中,可以使家长和小学班主任更了解孩子,并理解孩子。从而实现了家校共育。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双方信任,才能强化沟通实效性的基础。尽管素质教育已经开展了很多年,但很多家长还是只注重成绩,看成绩说话,所以如果孩子的成绩不好,家长就会对老师不满意甚至怀疑不信任老师。但只有信任才能确保沟通的进行。
提高班主任的沟通意识。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所以如果班主任把家长处于被动状态,只向家长采取QQ,微信或者发信息得形式交流,那么家长就很难主动去参与管理班级事物。有些班主任由于工作的压力,不愿与家长交流,甚至借口推脱,这就很容易降低信任度。
增强家长的教育专业知识。据调查,班主任和家长在交流的过程中难以达到共识,这是由于部分家长的文化程度较低,缺乏对教育事业的理解。
三、有效渗透德育教育
社会竞争不断增强,我国各个岗位对人才的 需要也较为迫切,这就对当代青少年的素质有一个很高的要求,而不同于传统高考政策的是我国现下的教育已经不满足于学校单方面教育,对家庭教育的要求也有所增加。学校的教育只能浅层次的给予学生知识上的教学,关于做人育人的任务就由家庭和父母教育,現下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高素质人才才能在众多人群中脱颖而出。所以家庭教育在小学生的教育系统中担当非常重要的角色,家庭教育对一个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培养都十分重要,应该倍加重视。家长在家庭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言行,在对人、对己、对事上起到表率作用,对孩子的人格与品质给予积极的影响,潜移默化之间影响学生。
比如,家长与小学生共同看绘本,《大手握小手》《最珍贵的宝贝》这些绘本都强调的是友情,小学生学习过这些绘本后会更加懂得珍惜友情。此外,在小学生阅读过程中家长在旁进行指导,引导小学生将绘本所描绘的内容和自己日常生活相对比和联系。此外,在家庭教育工作中,家长应以精神鼓励为主,给予孩子客观、真实的评价。家长对孩子的成功要进行表扬,对孩子的失败要在帮助其分析失败原因的基础上给予积极的鼓励,使其能够以正确的心态面对自己的失败,通过积极的精神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结语
总之,城郊小学家庭德育教育开展时,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主动与学校、教师联系,了解学生在校表现。在家庭中塑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家长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给学生以身作则,使得学生受到榜样力量熏陶,自觉遵守道德规范,逐步良好良好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