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娟
摘 要:在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文化的进步也越来越繁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开始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因为社会格局的不断变动,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造成了诸多困扰,也展示了一些转机和方向。本文便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提出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部分相应对策,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有关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可持续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前人经验、知识与智慧的结合产物。这其中包括了音乐、文学、民俗、医药以及舞蹈等等多种方面,蕴含着深厚的内涵与文化价值。但是,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以及朝代的变更,有很多的非物质文化已经不复存在,从改革开放以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失现象更是十分严重。因为,在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的生活习惯和人们的思维方式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而这些改变给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使它们逐渐了退出社会的舞台。与那些具有实体存在的文化遗产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更加难以传承,并因其不可再生的原因,使保护工作变得更加困难。但是,随着如今信息时代的来临,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工作带了新的转机。在这个时代,文化保护工作者可以充分的利用信息大数据背景所带来的优势与便利,高效的运用数字化信息工具与技术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到更好更全面的保护与传承。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难点
1.1 传承人员趋于老龄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上,现在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员中非常缺少新鲜血液的注入。如今,很少有年轻人懂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导致了非物质文化传承遗产传承人大都偏向老龄化,使得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性发展受到严重影响。据2015年文化部公布的统计数据表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之中已经过世的人员达到了11.83%,并且其中50%以上的传承人都超过了70高龄[1]。他们秉承着自身的夙愿,用自己的余生,坚守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一线上。但是,没有相应接班人的出现,会使得项目传承完整性越来越少,终将会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失传。
1.2 传承人员数量不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多的都是活态传承,多通过言传身教的方法来实现传承,这与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大不相同,因此也提高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难度。所以,传承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与延续有着十分重要影响。许许多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过程中,都面临着这样严峻的问题,不仅仅是传承的质量越来越差,更有可能出现文化消亡的现象。如很多中国传统地方戏。因曲艺老前辈的离世使得这一门地方戏曲艺直接失传。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时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年轻的人们难以对传统的非物质文化引起兴趣,做不到深度的了解等等问题,都导致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人员上有着严重的缺失,造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困难。
1.3 确保传承人才与足够的资金支持
虽然现在社会已经认识到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但是,因为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时机较晚,对于应用数字信息化方法保护的发展史仅仅只有十余年。致使对应的专业保护人才十分缺失,也缺乏相应的人才培养。致使文化保护工作受到阻碍。另一方面,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来进行持续帮助,虽然每年国家对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资金在提成,但是对于海量的非物质文化来说依旧是远远不够。因为人才的缺失和资金的不足,都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工作造成的严重的影响。时下,能够做到了真正的信息化文化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只有少数。更多的文化遗产都只是处在于录音、摄像、拍照、存储的初级阶段。
1.4 文化保护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原汁原味”的保护可以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中的一个重点。但是,在我国的发展进程中,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导致国内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并在这种影响下使得部分传统非物质文化发生一些改变。而另外一部分,处于农村或者偏远地区的非遗文化虽然不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但是也因为过于偏远的问题,而导致不为人知,难以进行相应的保护工作。有很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仅存于小区域范围内或者单一家庭中,如果这部分传承人无法认识到文化保护的重要性,或受到一些传统观念的限制,就难以很好的进行文化保护措施。致使这些非遗文化走向消亡的情况普遍发生,是人类文化史上的重大损失[2]。
2 采用数字信息化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可持续发展
2.1 运用数字信息化技术采集并储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
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庞大的数量,并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使得对应的采集储存工作实施起来非常困难。而通过对现代化数字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一个高效的采集与收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一个良好的实际意义。并且,随着时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三维扫描、动作捕捉以及虚拟现实等等诸类新型数据技术的高速发展,能够更好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立体展示,也方便传播以及长效保存。随着现代化数据库技术的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据储存将会变得更加结构化,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能够进行可持续发展。
2.2 运用现代化信息网络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进行传承与保护,进行相应的文化信息传播是所必要的。而在如今的信息化背景下,数字信息网络成为非遗文化传播的主要媒介。通过运用时下火热的新媒体技术,借助音频、视频、图片等等多种方式,可以对非物质文化进行一个良好的宣传[3]。使得广大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一个更好的了解,促使更多青年人加入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行业,并结合时代背景,将这些文化进一步的发扬光大,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正的传承。
参考文献
[1]吴珂,刘乃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可持续性发展研究——以大布江拼布绣为例[J].湖南包装,2020,35(01):36-39.
[2]张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河南农业,2020(06):56-58.
[3]钱永平.可持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理念[J].文化遗产,2018(03):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