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玮 贡树基
摘 要:在医学教育中,临床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也迎来了信息大爆炸时代,导致医学生面临更多的实践问题、临床问题,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医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医学;教学;临床;思维能力;培养
对于医学生来说,其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都是为了能够提高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临床服务。为了能够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应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有效的手段对学生进行培养,提高学生对病情线索的推断能力与分析医学资料的能力,使学生具备过硬的临床技能。
1 医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现状分析
1)被动性。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兴趣是其开展学习的动力。但是,纵观我国教育教学现状,因为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导致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意识,而且也无法关注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培养,最终使学生在临床实习中缺乏主动性。具体而言,学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所布置的任务,而无法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与思考。另外,对于教师来说,因为其日常工作非常房中,无法一心一意为学生讲述知识,导致教师也缺乏教学的主动性,最终使学生在处理临床问题或解决患者问题时经常照本宣科,没有自己的主见,无法实现临床教学的目的,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2)片面性。传统医学教学中,教师在为学生讲述临床知识时,重点为学生讲述体征、症状以及辅助检查等内容,为了追求细致化的教学,往往重点强调典型表现,这样一来就降低了整体性把握与系统化思考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教师在为学生教学时,不仅教师的教学策略具有局限性,而且学生自身对知识的接受习惯也有所局限,当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其在面对真实、复杂的病例时,不具备综合分析能力[1],具体来说,学生仅仅只关注患者的原发疾病,而忽略了并发症与继发病,通常以偏概全。同时还有一部分学生会过度依赖各种先进的检查设备与检查手段,忽略了对患者进行问诊等就基本技能的学习,无法全面考虑病情的整体情况。
除此之外,教学的片面性还表现为学生只关注患者所患疾病,而缺少相应的人文关怀,无法与患者、患者家属进行良好、和谐的沟通,并且为了达到临床至于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偶尔能治愈、常常在帮助以及总是在安稳”等实际诊疗,不能对患者的身心健康进行全面的照顾。
3)混乱性。对于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来说,其重点强调的就是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与全面性,但是在很多医学教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出现无法掌握重点知识、提出问题不具有典型性和突出性的问题,且学生在进行思考时,缺乏严谨的逻辑性与层次性,整体思维比较混乱。
比如,在学生进行临床问诊时,通常会按照教师的教学进行一成不变的询问,出现严重的照本宣科情况,且学生在对患者进行提问时,也缺乏一定的规律,经常会出现遗漏等情况。再比如,在一些进入到专科培训的学生中,其往往只是重点关注患者在专科内的体格检查,缺少对系统体格、伴随体格检车的了解,或者其整体操作非常混乱。
2 医学教學中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1)培养学生的医德。一名医生的医德是最为重要的,对于医生来说,其不仅要具备过硬的医术,更要具备一颗仁心,具有悬壶济世的伟大情怀。因此,在临床教学中,应教导学生换位思考,只有这样才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缓解医患的紧张关系,推动医疗改革事业的发展。
此外,对于医学生来说,其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与专业能力,更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全面了解经济学常识、法律法规知识与统计学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走过从学校到医院的过渡阶段,从日常入手,模拟临床场景,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医德,树立良好的意识。
2)关注实践操作。医学教学属于一门实用性的教学科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需要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学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务必保证学生操作的准确性与规范性。学生初次开展临床操作时,教师必须要全程陪同,做好指导工作,在获得患者与患者家属同意的情况下,使学生完成操作,在此过程中应注意,一些重点的操作则需教师进行亲自处理。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与问诊阶段的教学时,必须要重点强调教学的完整性与条理性[2],并做好记录,在记录中突出重点内容,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摄像机等手段进行录像记录,而后让学生观看录像,找出问题并加以改进。为学生开展检查结果、检验结果判断教学时,必须要告知学生重点关注敏感性指标与特异性指标的互相结合,对假阴性与假阳性发生的可能进行综合性考虑,真正的做到去伪存真。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重点关注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生的临时应变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整合能力等。
3)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医学不仅仅是一门治愈疾病的学科,更是对人体进行研究的学科。“人”是具有行为能力与主观思想的群居性个体,在医疗过程中,无论是获得患者疾病线索,还是解决医疗活动矛盾与配合等多个环节,都必须要建立在良好有效沟通的基础上,这也就说明了培养学生沟通能力的重要意义。现如今,对学生进行沟通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医学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立足于我国的医患关系与医疗环境的角度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已经成为医学生的必修课程。
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设置专门的沟通学教学课程,并合理的利用新型教学工具,如SP等,强化学生的干性认知,让学生能够与真人进行面对面沟通。同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在面对不同临床状况与发生紧急情况时的相关话术,并在教学中适当加入一些心理学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可以通过实践与不同个性、特点、性格的患者与患者家属进行谈话与沟通,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条件下,保证医疗安全,以此提高诊疗的效果。另外,对于一些特殊科室,比如整形美容科、肿瘤科、生殖医学科以及儿科等,应增加对沟通能力进行培训的时间。
4)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无论是医学教学,还是其他科目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一旦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就能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可以独立获得知识[3]。在医学临床教学中,学习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只是基本的教学行为,而学会学习才是开展教育的最终命题,因此,教师应积极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以此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及时了解医学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从而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进行有效的培养。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是医学教学中非常重要得劲小学内容,所以,应明确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此强化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从全方面、多角度看待问题与解决问题,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临床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临床服务。
参考文献
[1]卢丹,史宏灿.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创新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0,34(02):172-175.
[2]寇威,马志强,刘蔚,张宏,乔辉,刘嘉莹.“互联网+”在临床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11):189-190.
[3]曲昊,王聪.情景模拟教学联合Mini-CEX在骨科住院医师临床教学及评估中的应用[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20,18(03):247-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