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从学校顶层统筹规划和师生情景实践两方面入手,对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口语交际训练实践过程中的一些操作进行阶段性总结,推动中职口语交际训练改革,让中职生“想说、敢说、能说、会说”为核心的交际素养得以加强,更好适合自身发展的需要和适应社会的需求。
关键词:中职;创设情境;实践;口语表达
基金项目:2018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诊断与改进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GXZZJG2018B130)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中指出:“语文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根据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开展自主的言语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理解与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这里“真实的语言运用情景”,从实际运用来看,口语交际能力又占极重要的地位,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最重要的体现,也是现行社会职场必备的生存能力。要真正落实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就要创设语言运用的真实情景,发展学生思辨能力,提高中职生“想说、敢说、能说、会说”的口头表达能力。创设情景,强化实践,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主要从学校层面和师生层面两方面入手。
1 学校统筹规划,做好全校口语训练课的规划
学生的口语表达,不仅仅是语文课上就能解决的。很多时候需要全校上下形成一股合力,营造一种氛围。在这种氛围中,让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地场合,明白必须想要说点什么。每周一话或者一个时段内,学校班级,同样的主题,不同班级的不同学生表达,各抒己见,也利于学生交流思想。训练主题的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场景和现实社会情景,紧贴时代发展步伐。
2 教师个人层面,教师须提高自身语言表达魅力
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表达欲望,教师的煽情力刺激学生表达的动力。教师在训练课堂,不可能把真实的生活场景搬到课堂。但教师可以用语言创设、模拟情境,多媒体展示等方法模拟出来。因而,教师须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努力汲取多方面知识,加强自身训练,提升自身知识的丰富性和语言表达力,以榜样示范引导学生口语表达。作为教师,除一般教学语言的共性外,还具有自己的言语个性。同时,改变传统问答套路,积极引导学生尝试自主表达,把对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训练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
3 教师有意识创设情境,提升中职学生“四说”能力
学生的“四说”能力,是指“想说、敢说、能说、会说”的能力。“想说”是有表达的欲望,“敢说”是有表达的勇气,“能说”是表达得清晰,“会说”是表达有技巧。教师有意识的创设情景气氛,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引导学生学会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四说”能力。
1)教师创设情境,刺激学生想说的欲望。中职生在课堂外话题是很喜欢“说”的,但这些“说”是零碎的、杂乱的。我们就要创设这些课堂外的话题,紧密联系社会环境和学生实际,刺激他们内心表达的欲望。要把课堂教学的“静”,变成想说的“闹”。在中职生还不习惯主动表达的情况下,教师要有意识地层层设疑或连续追问加以引导,把连续问题的答案组成一段话。所以,教师要想引导学生想说,在进行主题设计的时候,采用层层推进问题法,让学生在一个个问题的驱动下把自己想说的表达出来。采用“我是当事人”或 “我是旁观者”,顺着创设情境,去解决问题和摆脱问题的纠缠。从而激起了陈述和反驳表达的欲望,他们就会主动想说,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无形中促进口语交际训练的开展,有效提高学生口语训练效果。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事情善恶曲直,而且印象更深刻,以后出现相同或类似的问题,学生也就知道如何表达了。
2)在情境中煽情,刺激学生敢说的勇气。在口语训练情境中,笔者要求学生说话时,先做到“站起来,抬起头,走上台,笑一笑,说您好”后再表达陈述或反驳观点。这样开场,有利于缓解学生上台的紧张心理,有在人前开始张口说话的勇气。在情境模拟《扶不扶》口语交际训练时,我们先看一段现实生活中扶不扶的实例和春晚《扶不扶》小品,选择“我是当事人”“我是路人甲”两个切入口,“我该怎么办”。要明确讲述自己的观点,可以多换角度来阐释自己的观点等。学会用具体的实例佐证自己观点,而不是用几个形容词笼统地介绍,泛泛而讲。教师在过程中,注重煽动学生情感,让对立的双方直接过招,激发了学生展示自己观点的积极性,又让上台学生得到点赞的机会。这样设计,树立了学生信心,学生才有勇气说,敢于说。
在课堂情景中,在学生口语表达的过程中,教师先不要急于论对错、论利害,学生只要围绕训练内容 “说”,就该鼓励学生大胆说。当然,教师在积极鼓励学生表达外,对于严重偏离“三观”的言论,要及时有意识地加以方向引导。让学生及时认识到口语表达过程中所用言语的某些错误或思想的偏激错位,引领学生沿着传递正能量、表达积极情感或者驳斥错误观念、消极情绪方面多“说”。
3)情景中找话题,让学生能说的清晰。从第一次口语交际训练开始,要把学生吸引到训练主题上来。选择情境丰富,贴近现实生活的故事或事例,学生就愿意参与。诱导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一步步表达。比如,《我的家乡》的主题表达。学生的第一反应不知道如何在口语交际中表达。这个主题其实小学、初中多次在学生笔下写过。高喊爱家乡口号,高声抒发爱家乡的情感,学生大约30秒钟以后就没词了。教师就要从爱家乡的氛围中找到表达的顺序。从学生从小到大的观察认识思考入脑,从美食、景色谈起,可以说说人情风俗、物产资源。从而不断拓展话题广度,学生说话持续的时间就长,表达也很清晰。设计了“放下手机,找回自我”这个话题开展口语交际训练。首先让学生说说放下手机值不值得去做,其次谈放下手机给自己带来的收益(心智的、精神的、身体的、物质的),然后按照收益的远近确定努力的目标,最后表达自己放下收集的决心。这些日常生活中这样鲜活的事例,比比皆是。选取贴近学生现实生活情景,学生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就愿意参与到训练中来,而且有话可说。口语交际训练,要灵活多变,聊聊的方式进行,别有洞天。
4)学些说话技巧,让学生会说的贴切。在口语训练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认知自己的身份。通常,说话人坐在什么样的位置,站在什么样的立场,就持有什么样的观点,组织什么样的语言。我们还是以《扶不扶》为例,在口语训练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学生看到这一番情境,观点立即分化成当事人立场和旁观者立场。站在当事人的立场,希望自己能得到路人的帮助,怎么才能获得路人的帮助。站在旁观者的立场,扶不扶有趋利避害利益纠葛。先不去纠结观点的对错,让学生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转换身份,换位思考,该不该扶。把口语交际训练也同时融入思想品德教育。在训练中,让学生去学会评判。我们教师适当教一些说话技巧,学会根据对象,注意表达方式;学会寻找话题展开表达;学会倾听、积极回应;多赞扬少批评等等。
4 小结
以“四说”为核心素质的口语训练,往往会在说的过程中思维碰撞火花的闪现,效果可能比预设的过程更生动、活泼、丰富。让中职学生“想说、能说、敢说、会说”,选择从简单张口说到流畅的表达,须在一系列口语交际训练过程中,逐步推進循环递进的培养策略。一口不能吃成胖子,持之以恒的训练才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美]戴尔·卡耐基.语言的突破.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2年版.
[2]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S].2020.
作者简介
马世林(1973-),男,汉族,甘肃兰州,大学本科,现供职于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研究方向:口语交际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