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佳琳
摘 要:档案管理工作是对单位业务活动情况的真实记录,它关乎到单位及社会的信息服务发展进度、质量。将档案管理工作应用于卫生系统,可以为单位部门的工作决策和未来规划增添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助于部门未来各项业务的顺利展开。而要良好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编目工作是其中的关键程序。在互联网环境下,单位对于卫生系统的档案编目工作需进一步创新和加强,如此才能提高档案管理工作对卫生系统建设与发展的数据支持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环境;编目工作;卫生档案管理
世界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成为新时期中工作和生活的主要辅助工具,特别是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是一种数据保存形式,而信息技术则是一种对数据进行高效储存和共享的技术形式。如果将二者有效结合,则可以给相关工作提供诸多便利,为此需要探究互联网环境下的卫生档案编目工作开展,以提供卫生系统档案的准确性、科学性与合理性。
1 卫生系统档案编目的工作现状
档案编目对于卫生系统的精确化发展和高效化建设能起到良好的提升作用,但是要打造有完善的档案编目系统相对困难,从开展现状来看,档案编目工作在卫生系统的运转过程中占比有限,卫生系统发展建设中的中空期过多,这导致实际的卫生系统运作不会产生太多的数据信息,于是所产生的档案记录数量也大幅度下降。数据信息及档案记录的不足造成了日常卫生工作对于档案管理的重视力度不足,也导致了编目工作一直未能有效落实[1]。
其次,在互联网时代下,各项信息技术得到了积极创新和发展,各单位部门也针对卫生系统的创新需要引入了大量的现代化技术设备。但是,各类设备设施的操作要求,使用方法都存在差异性,在引入诸多新型技术的同时,系统内工作人员却没有受到相应的指导或者指导时间不足,个人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远没有达到标准要求,对于先进技术设备的应用经验严重不足,这也导致编目工作的准确度不尽如人意。
最后,尽管部门单位结合新时期需要进行了设备和技术上的更换,但在工作体系上没有进行相应的改良,比如数据的分类,各类卫生工作的清洁指标,这些数据内容只是被简单的收录到数据库中,不同的数据对应什么内容,影响到哪些方面,数据信息阅览权限的开放对象等等,这些方面并没有建立起对应的应对体系。这种工作模式无疑浪费了新型信息技术的数据精确存储优势,没有有效发挥出档案工作对其他工作审核与规划的数据支撑作用。单位的档案信息变成了单纯的数据存档,不能为部门的长期工作计划开展提供信息依据。且因为档案库的模块过少,数据堆积过多,导致了档案库的存储现状十分臃肿,当工作人员进行档案检索和查询时,操作过程会显得繁琐且复杂,对档案管理效果和质量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2 基于互联网环境的卫生档案编目优化策略
2.1 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国内的卫生系统档案管理起步较晚,体系也相对不成熟,这造成了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队伍长期无法有效建立的情况。虽然在互联网时期,数据记录的方式得到了大幅度的革新,卫生系统也开始引进更加新颖和先进的工作理念,并对管理设施进行了大面积的替换,但从根本上看,这些举措并没有对卫生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起到明显的提升效果。究其原因在于,卫生系统档案管理工作存在很强的附属性质,在机关单位中并不是以独立的机构运转,其管理工作的负责人员往往是从其他部门岗位中抽调,或者选择有一定资料管理经验的人员兼任。由于所挑选的工作人员并非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对于互联网环境下的档案管理模式和方法并不是十分的熟悉[2]。为了加强互联网环境的档案项目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建立起具有独立性质的工作队伍,如在实际工作中施行层次安排模式,根据人员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分为不同层次,将重要的数据分类和编目工作交予能力出众的技术人员,同时让水平和素质更高的管理人员以从传帮带形式帮助对相关设备及工作方式不是十分熟悉的工作人员,从而提升档案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
2.2 更精密化的档案编目结构
编目工作的信息化是卫生系统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就档案信息化而言,指的是通过各类信息收集设备把载体形式不同的档案转变成数字内容的一个过程。而纸质档案信息化则是指运用扫描采集设备,将原件中涉及的图文信息划分成多个点阵式信息元,然后再计算机内输入光信号转换成的电信号,进而得到数字图像文件的过程。把传统纸质档案转换到计算机之中,一般包含以下方式:其一,通过对纸质档案的扫描,将其转化成图像方式进行存储,亦或是运用OCR字符识别将其转变成本文文件;其二,通过已有缩微胶片影像开展信息化转换,或运用数码相机拍摄。两种方式相比之下,直接扫描成本更低,且迅速便捷。所以,纸质档案的信息化转换通常运用扫描的方式将其转化为电子图像文件进行存储,然后立足于标引信息来构建数据库,进而对档案资料电子影像予以迅速的检索运用[3]。让编目工作信息化摆脱人工操作,提升工作效率,展现编目工作的透明度,方便工作人员在查阅档案库相关资料时能够根据目录实现对数据信息的快速检索。部门应当基于新时期下的数据检索要求建立起联机编目,形成一个目标检索不同数据库的模式,实现资源共享,让卫生系统可以和多个单位实现互相联通,让编目工作更加立体化,满足单位在新时代下的数据获取和储备需要。
2.3 编目工作制度的完善
先进的编制搜索工具需要基于查询、借阅以及归还等相关方面进行调整,要想确保档案借还服务的高效性,需设置借还终端已自助扫描仪等,进而逐步实现自动借还档案的服务。在互联网环境下,卫生系统首先应通过网络技术的灵活应用,构建起多媒体学习共享空间,通过科学的阅读工具提供形式多样的视听服务。部门需要尝试将各类档案信息制作的网页之上,将收集到的相关数字档案通過整理、编目以及开放度标示之后,运用网络在线的方式将其上传到档案管理网站之上,这样用户只要有需要就能够在网络上搜索相应的资源,其有效的减少了档案检索的流程,提高了档案利用效率。部门可通过“光纤—磁盘”的连接阵列,加强档案编目的自我调整和更新能力,并适当的提升系统内部储存量,确保编目和对应的子项目能形成数据链接,加强档案管理所具备的可靠性,并结合相关标准严格要求硬件的组成以及磁盘阵列产品的结构,夯实编目序列系统功能更新的基础,使得数据库在录入新数据信息时,档案编目也能及时更新,以避免出现编目更新和档案库更新不匹配,造成查阅者阅览信息错误的问题[4]。
3 结语
综上,在互联网环境下,信息技术为高效化的档案建设创造了技术方面的基础,大幅度提升了卫生系统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及效率,进而让档案管理突破传统手工管理,使档案管理能够向着信息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就信息化档案建设而言,和时代发展趋势相符,能够促进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以及效率的提升,但是要想应用好信息技术开展卫生系统档案管理的编目工作,促进档案运用效率与安全性的提高,让卫生档案管理服务于部门环境、清洁等工作,还需要及时的转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思维方式,提升其知识技能水平,构建更加完善的滚利系统,使卫生系统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发展变化,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吴明裕.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途径探讨[J]城建档案,2019.05.023-024.
[2]赵金华.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兰台内外,2019(07):21-22.
[3]杨扶宁.新时期对图书档案管理实现一体化的策略探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8,05,33
[4]马双双,吴建华.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评估比较研究[J]档案与建设,2019-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