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清
摘 要:新课改不仅让课堂充满活力变得更精彩,但也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小学数学来说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的基础学科,它是小学中最重要的一门课程。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着重论述了在小学数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希望能够对相关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提高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引言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学习后,学生能够获得具体的进步与发展,学生的进步是检验课堂教学成果的标准。所以,有效的课堂教学并不是指教师认真教学,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而是要看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能否得到有效的提升。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和提高有效性的策略,为求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1.教学理念方面
虽然新课改已经不断地深入,但是还存在以“教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向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为主,即使教师的课堂提问,也是教师与少数学生间的单向交流。由于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重视“教”,却忽略学生的“学”,学生的主体地位無法得到突出,学生成了考试的工具,学生的数学素养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
2.只是以完成教案为目标
按照传统教学的观念,数学课堂教学一定要按照计划的进度进行。无一例外,每节课都要完成既定的教学课时任务。这样有计划地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由于学生间的差异,无法按照教师进度配合完成教学任务,为此教师要结合学情来撰写教案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3.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随着教育的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有效地培养团队精神,而且还能为学生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但是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只注重形式,但却缺乏合作实质性的意义。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营造良好数学课堂学习氛围
氛围是影响学生听课状态和获取知识技能的主要因素,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学习,能够获得更好的状态,学习和掌握知识的速度也会加快。因此,在日常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认识特点来营造适合的学习氛围,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思考,学习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可以主动参与学习的空间,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加强教材解读做好目标定位
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对教材全面系统深入的解读。同时教师还需要仔细地推敲课堂教学的细节,像小学数学教材当中,主题图和例题里面所蕴含的启示,特别是像数学教材中判断可能性的大小这类抽象的知识点,因此,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能够真正地理解和把握编写教材的意图,才能将教材的精髓吃透,以此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创设有效的问题式教学情境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好的具有导向作用的问题情境,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或者学生们之间共同思考探究的互动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课堂提问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引导学生思维的教学形式。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有意识地把课堂中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以课堂问题的形式加以设计,通过有趣的、具有导向性的课堂问题,使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更生动有趣,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中《圆的周长》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先说一下三角形和长方形这些基本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以此来复习和强化学生对于周长的理解,然后教师再向学生们出示圆的平面图并提出问题:“哪里是圆的周长?”通过这样的问题促进学生来理解圆周长的概念。接着数学教师再提出一个问题:“谁能测量出手中圆的周长?”,最后让全班学生以同桌为合作小组,对事先已经准备好的圆形周长展开测量。学生经过亲自动手操作和交流总结归纳出了两种不同的测量方法,即滚动法和缠绕法。在各小组总结汇报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方法和结论进行肯定和鼓励。最后,数学教师让学生们观察自己刚刚在黑板上画出的几个大小不同的圆,并再次提出:“这个圆中哪个的周长最大,哪个的又最小,谁能上前面来测量一下周长并说出周长和圆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些具有导向性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思考,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地引到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上来,之后再研究圆和直径之间的关系,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中引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4.注重数学活动与点拨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效率能够有效提高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和主要目标。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价值取向,结合数学课堂的现状来实现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与优化,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234-66-34”这道简便计算题的教学为例,学生在进行竖式计算时,开始一般都是采用“原始”的方法,不会简便算法,这时教师让学生组成合作小组,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与交流、通过合作探究等得到了解决问题办法,最后再让各小组进行总结汇报,经过全体同学的评议订正,数学教师这时再适时地加以引导,教师:“计算后你们有什么发现?”“这样计算后你是不是觉得又快又准?”通过导向性的设问,引发学生的思维,并最终达成学习目标,学生也对由繁到简的计算有了深刻认识。教师有效的点拨与引导,能够提高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质量,使探究学习变得更加实用也更有意义,从而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对数学教材解读,做好目标定位,积极创设有效的问题式教学情境,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点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具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叶兆美.浅析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小学教学研究,2019(17):40-41.
[2]蔡艳珍.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31):147.
[3]刘静伟.略论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8(25):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