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育人模式构建探究

2020-08-10 08:47孙羽佳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27期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育人模式第二课堂

[摘 要]高校共青团是实施第二课堂的主体,在第二课堂活动开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且第二课堂是高校育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共青团第二课堂育人模式构建为高校育人工作开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文章对高校第二课堂进行概述,分析了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对第二课堂育人模式构建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育人模式

[作者简介]孙羽佳(1992—),女,河南信阳人,硕士,信阳农林学院团委干事,主要从事学生工作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7-0084-02[收稿日期] 2019-12-19

处于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高校将立德树人作为首要任务,而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完美对接非常关键。在高校育人格局中,高校共青团肩负着重要使命。高校共青团作为服务于高校大学生的团体,受到上级团组织、同级党委的共同领导,在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从而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与价值塑造,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高校共青团应紧抓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契机,结合大学生的特点与成长规律,充分挖掘与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学校有关部门及社会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使第二课堂工作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以培养出具有知识运用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不断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构建第二课堂育人模式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理念,并受到各高校的关注与重视。

一、高校第二课堂概述

高校第二课堂是指在第一课堂之外,组织开展有意义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其特点是以生动多样的教育形式,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提供很大帮助。对高校第二课堂的理解与认知,可从以下几方面去阐释。

(一)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的有力补充

一般来说,第一课堂指的是教师结合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的教学活动。而第二课堂能对第一课堂进行有效延伸,开阔大学生的视野,锻炼其体魄,激发其潜力,提高其能力。当大学生通过第一课堂具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与思维能力后,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等参与第二课堂,以提升高校实践教学中第二课堂的影响力。

(二)第二课堂是高校校园文化发展创新的重要载体

高校第二课堂能为大学生搭建一个施展个人才华、培养组织能力、愉悦身心的良好平台,从而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注入生机活力,这对保持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大有裨益。校园文化是以第二课堂为依托,是高校科研、人才培养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综合体现。高校应积极打造具有时代气息、深受大学生欢迎的第二课堂,全面深入地丰富校园文化内涵,营造优良的校園文化环境。

(三)第二课堂是汇聚大学生群体、实践育人的平台

第二课堂能将高校教育特色、地域特点及行业领域特点进行融合,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知与信念,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与价值实现[1],有助于形成很强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提升高校建设的质量。

二、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第二课堂活动不够重视

当前大多数高校仍然将第一课堂教学作为重心,尚未充分认识到第二课堂对人才培养的价值与作用,更没有针对第二课堂教学制定系统的教学计划。倘若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在教学资源方面存在冲突,那么高校可能为保证第一课堂教学质量,而让第二课堂教学做出让步。由于很多高校不够重视第二课堂,使得第二课堂仍然位于边缘位置,第二课堂的人才培养功能也难以发挥。

(二)第二课堂活动目标、形式及内容存在不足

有些高校没有对第二课堂活动目标进行明确,只是单纯为了做活动,使得第二课堂活动没有得到深入、有效的开展,因此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很多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较为陈旧,而且内容较为单一、古板,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脱节,不贴近大学生的需求,这使得大学生即使参加了很多活动,也无法真正体会到第二课堂活动的实际意义,无法将第二课堂活动与素质提升、个人发展进行联系。

(三)第二课堂管理不够规范

第二课堂不像第一课堂那样,对课时、学分、成绩等有明确严格的要求,这可能导致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相对自由、随意性比较大。有些高校的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处于相对松散的状态,没有详细具体的教学规划与活动安排,缺少相应的管理制度,没有建立规范的考核评价系统,无法保证第二课堂活动能科学地运行,致使大学生可能对第二课堂活动较为敷衍且态度不端正,缺少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四)第二课堂缺少高素质能力教师的专业指导

当前很多高校安排兼职教师负责第二课堂组织、教学与管理等工作。这些兼职教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或者班级管理工作,可能导致他们侧重于关注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人际关系及集体纪律等,对大学生个体素质、综合能力的提升不会予以太多关注,且他们对第二课堂的专业指导力度存在不足,使得第二课堂活动的层次水平无法得到提升。

三、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育人模式构建探索

高校应基于对第二课堂的认识,将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重要辅助,不断丰富实践教学,并针对第二课堂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构建第二课堂育人模式,以培养具有综合素质能力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第二课堂教学计划

第二课堂概念的提出,是以第一课堂为前提的。第二课堂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实践水平与创新能力,有助于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高校在制定第二课堂教学计划时,应保证其可行性,也就是说,高校应充分结合第一课堂,制定符合大学生水平的第二课堂教学计划。在第二课堂教学计划执行过程中,教师需与时俱进,并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及现实情况进行指导,避免大学生盲目地参与第二课堂活动,从而促进第二课堂的可持续发展与创新性发展。

(二)设置丰富多样的第二课堂教学内容

高校开展第二课堂教学的目的是拓展大学生的知识范围,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就业能力。第二课堂教学内容是对第一课堂理论内容的拓展与实践,主要涉及创新活动课程、就业培训课程及一些综合课程,从而增强大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当然,大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与兴趣,对第二课堂课程进行自主选择。

(三)灵活运用多样化的第二课堂教学方式

高校教师作为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指导者,应正视传统教育教学方法中的缺点与不足,创新性地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学习过程,并通过集合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敢于探索与创新,还要让大学生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调整学习时间与学习内容,从而满足自己的个性化需求,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四)提升教师辅导的有效性

高校要对教师展开集中培训,使教师能对学生参加的项目比赛、科学探究等第二课堂活动予以正确指导,并能有针对地制定应对方略,增强大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的竞争实力,使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高校还要建立相关的第二课堂管理制度,为教师的有效指导提供必要保障。

(五)建立科学客观的第二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教师要采用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第二课堂评价的全面性与客观性[2]。具体来说,在第二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根据大学生的比赛排名、获取的奖励、职业资格等,对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学习效果进行检验与评价。同时,教师还要对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学习过程、实践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等进行评价。除此之外,大学生也能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能力等进行评价,以此促进第二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姜军.育人为本,有效拓展学校第二课堂[J].教书育人,2018 (32):35-36.

[2]朱烜伯.浅谈共青团第二课堂与高校第一课堂教育结合[J].戏剧之家,2018(26):180.

猜你喜欢
高校共青团育人模式第二课堂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业问题及成因分析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以高校共青团活动为载体加强中国梦宣传教育
西子湖畔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