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育提升的一些思考

2020-08-10 09:21寇太记张明明徐晓峰陈鲜妮郭大勇孙丽蓉李亚娟周文利石兆勇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31期
关键词:科研创新创新能力

寇太记 张明明 徐晓峰 陈鲜妮 郭大勇 孙丽蓉 李亚娟 周文利 石兆勇

[摘 要] 科研创新能力是研究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既是研究生培养质量优劣的重要评判标准,又是专业学科发展的根本。随着能源、气候环境变化和农村生态问题的日益严峻,对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实现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解决多数研究生实践动手能力差、独立思考与创新意识缺乏、科研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应多举措扩大优质生源,强化研究生创新理念与意识,提升师资队伍创新能力与指导水平,创新与改进教学方法,增加研究生社会实践与学术交流,为国家持续发展培养合格的学科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 科研创新;创新能力;农业资源与环境

[基金项目] 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育提升研究”(2018YJG-020)

[作者简介] 寇太记(1975—),男,河南新乡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农业资源与环境相关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1-0137-03    [收稿日期] 2020-02-03

创新是推动我国社会进步的基础,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培养创新型人才重在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是创新主体从事创新活动所具备的创新素质和表现出来的创造能力、创新技能的综合体现。当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全球气候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在应对能源、环境治理和农村生态发展等挑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创新型社会建设对人才创新能力的要求的提高,如何更好的提升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满足社会发展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以及提升该学科创新人才的科研创新能力与培养质量,促进学科持续发展,是亟待研究的新课题。

一、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范畴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要求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是关于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中土壤(地)、养分与肥料、水分和生物质及气候等自然要素和生产力决定的资源和环境属性对农业生产和管理活动的影响及其运筹控制的科学[1]。该学科核心服务领域是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农业环境的可持续保护,面向中国农业实际和服务“三农”。根据教育部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0903)学位培养大纲基本要求,该学科学位培养目标是了解和掌握本一级学科研究的学术前沿动态,能提出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领域符合国际研究前沿或针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有较大价值的研究命题。研究生通过对本一级学科领域理论和技术发展已有成果的判断,进行个人研究过程的实施和总结、提炼,达到由研究而積累新的知识或开发新技术发展的新阶段。而实现这些需要学术创新能力,即具有独立的科学思想,结合农业资源与环境领域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和农业资源环境领域国家和区域最新研究需求,进行开拓性和创新性思考,创新农业资源研究方法或研究途径,通过设计新颖的研究方案、研究路径和研究技术而获得创新性新成果的能力[1]。新形势下,搞好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研究生培养,提升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社会对创新人才品质要求,既是学科维持与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科研究生培养与学科繁荣的重要途径。

二、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专家学者从培养模式及机制[2]、课程教学改革[3,4]、国内外以及地方院校与重点院校培养差异[5,6]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探讨,但对我国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创新型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尚无系统研究。促进本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与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确保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质量,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国家创新人才要求,仍是亟待解决的课题。

根据笔者多年研究生选拔与培养经验发现,地方普通院校中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研究生,普遍存在实践动手能力差、独立思考与勇于创新的意识缺乏、科研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一是选拔的研究生创新基础差。研究生选拨标准单一,学科优秀生源多外流,而笔试初选个别年份过线人员不够,导致反映知识运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复试流于形式。研究发现,55.2%的研究生是迫于就业压力、家长期望盲目读研[7],创新动能不足。此外,存在“高分低能”现象,虽然入学成绩较高,但是实践动手能力很差,科研创新能力不强。二是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与管理机制不完善。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主要实行导师负责制,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主要受导师的科研素养、创新水平及责任心影响。受扩招影响,部分导师所带研究生数量过多,而导师则忙于教学、科研和管理等任务,对研究生采取放任的态度,不能给予研究生足够的科学指导和帮助,研究生没有足够的科研实践机会。三是研究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有待创新。目前,大多数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方式仍然是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为主,缺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研究生缺乏怀疑和批判精神,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被严重制约,使研究生渐渐失去创新意识与能力。

三、影响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因素

关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研究,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Lanser认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学习专业知识更重要,除教与学外,导师和研究生之间应加强在创新思考和研究方面的合作[8]。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应实行研究生学习和教师讲解相结合[3]。由此可见,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国内外研究认为,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要创新教育观念、激发研究生创新意识、加强高校导师队伍建设、重视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创新实践[2,8],创新意识、课程设置及办学条件、导师的指导、实践活动与学术交流四个方面决定了科研创新能力[7,9]。

研究生初始创新意识影响创新能力培养。李长亮[7]调研发现,研究生中44.8%的调研对象选择读研是对本学科感兴趣,这些出于自我爱好的研究生群体有利于开展创新研究。课程设置及办学条件影响创新能力培养。83%的研究生认为所学专业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专业能力,79%认为课程体系设置合理,但60%和32%的研究生认为应该增加实践课程和学术前沿类的课程,这表明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实践与学术前沿类课程满足不了知识需求。导师的创新意识、与学生交流与关怀程度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约30%)受导师指导影响,尽管93%的学生认为导师学术能力较高,但同时40%的研究生也期望导师提高创新意识,只有45%的学生经常或必要时与导师交流[7,9]。实践活动和学术交流是研究生发现研究命题、增强科学兴趣与创新动力的重要来源。但对当前地方院校研究生教育的调查发现,约58%的研究生没有参加过社会实践活动,仅有23.8%的研究生偶尔参加。大部分研究生认为所在学校和学院提供的社会实践活动与学术交流活动的机会不能满足需要。类似问题同样存在于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研究生培养中。

四、学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与实现途径

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国家创新人才要求,确保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養质量,笔者认为,需要做到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多举措扩大优质生源选拔。①本科阶段实行导师+科研兴趣小组制,让本科生提早进入实验室接触科研活动与创新理念熏陶;②增加学位点自主保研比例,建立优质生源本校读研的激励制度,减少优质生源损失;③加大宣传,提升来自其他院校相关专业招生比例;④为杜绝“高分低能”现象,初试中适当增加反映知识运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测试题目,复试中加大反映实践能力测试题目比重,大幅度降低由初选(统考)和复试所构成的选拔制度中统考所占比重。

第二,强化研究生创新理念与意识。①强调学科学术与道德素养培养。培养学科研究生对中国农业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对农业资源和环境问题的科学兴趣和不懈的探索毅力。②强化基本学术能力与科学思维培养。培养研究生了解与掌握学科领域前沿知识能力;提高学术鉴别能力;培育其独立的科学思维,结合农业资源环境领域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和农业资源环境领域国家和区域最新研究需求,进行开拓性和创新性思考,并通过设计新颖的研究方案、研究路径和研究技术获得创新性成果。

第三,提升师资队伍创新能力与指导水平。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多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对研究生科学命题的选择与判断有较大影响,而导师师资团队的整体科研素养、创新水平及责任心均影响研究生的科研兴趣与创新能力,所以应结合新形势下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发展的需求与高校“双一流”建设,对导师团队的创新能力与指导水平提升途径进行探索。

第四,创新与改进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首先,创新研究生教学内容,增加学术前沿性课程、实践性课程、有助于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其次,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增加“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鼓励研究生的怀疑和批判精神,培养其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意识与能力。

第五,探索增加研究生社会实践与学术交流的可行途径与有效措施。研究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了解和掌握国家当前和中长期农业发展战略规划及其对农业资源环境发展的需求,寻找具有研究价值的研究命题。通过学术交流获取学科发展资,了解国际前沿或国家和区域发展的需求,能够总结学术进展与开展交流。通过探索完善鼓励研究生参与导师团队及院系承担的部分相关实践教学任务、社会项目等可行途径与有效措施,将师生定期学术交流机制落到实处,增加研究生随导师参加国内国际相关学术会议的次数,以增强研究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37-144.

[2]李立清,龙唐斌.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及其保障机制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6(02):11-16.

[3]杨春梅,席巧娟.课程与教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基础[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06):119-121.

[4]石宗辉.创新导向的研究生教与学重构与融合[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3):174-176.

[5]李桥.国外高校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探析[J].创新教育,2014(32):252.

[6]张蕾.地方高校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途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9(01):49-53.

[7]李长亮.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13):89-90.

[8]Lanser EG.Reaping the Benefits of Mentorship[J].Healthc--are Executives,2000,15(3):18-23.

[9]李西灿,杜琳,丛康林,张爽.我国研究生可持续创新能力培养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7,19(1):34-42.

猜你喜欢
科研创新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科研创新要素集聚、产业优化与区域经济增长
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法与长效机制
通用电气公司创新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