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球数字出版产业整体呈迅猛发展态势,人工智能时代对于出版从业者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具备综合素质的复合型出版人才成为出版转型期急需的高精尖人才。复合型出版人才的核心素养,成为出版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分析人工智能时代发展数字出版的有利条件,以外研社和同行业的出版实践为例,归纳数字出版人才必备的核心素养,并提出培养核心素养的路径。
【关键词】复合型编辑;人工智能时代;核心素养:培养路径
【作者简介】姜林琳,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编辑。
近年来,国家的政策导向、出版整体走向、阅读终端、国民阅读习惯和方式的改变正如雨后春笋般地重塑着出版行业向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在人工智能时代,出版业的组织架构、出版流程、运营模式、营销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交革,这些变革对于出版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编辑需调整定位,转换角色,努力向复合型出版人才的目标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笔者结合出版业的工作实践,提出核心素养之拙见,以期抛砖引玉。
一、出版面临的新形势
(一)出版行业态势
当今,全球处于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高度融合的转型期。早在20世纪末,美国学者尼葛洛庞帝(Negroponte)提出了“数字化生存(Being Digital)”的概念,阐述了“预测未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1]他的大胆预言已经成为了现实。
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主要代表的技术革命潜移默化地重塑着出版业,形成崭新的出版产业格局。2019年我国正式步入5G商用元年,5G将极大提升信息的共享效率和传递能力,对出版业选题策划、生产传播、消费等各个环节都会带来深远影响,为出版业融合创新开拓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与实践路径。[2]加速推动出版转型升级,构建新的出版生态链,挖掘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已成为全球出版商的共识。
近年来,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出版市场,数字出版发展势头强劲,数字出版产业规模日益扩大。2018年国内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为8330.78亿元,比上年增长17.8%。[3]
(二)国家方针政策
在人工智能时代,国家高度关注数字出版业的发展,加大了数字出版业的支持力度。国务院颁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到2025年,人工智能成为带动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到203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这一发展规划为出版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引用指明了方向。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将从根本上改变知识的载体、生产、传播,进而构建全新的出版生态系统。
(三)数字阅读形态
近年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阅读器等手持阅读终端蓬勃发展,打破了传统纸质阅读的时空限制,极大丰富了人们的阅读体验。阅读需求、阅读习惯、阅读模式和阅读环境的改变也推动了数字出版的发展。
数字阅读消费需求日益旺盛。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書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0.8%,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6.2%。[4]
二、数字出版人才的必备素养
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推动下,编辑需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作用以及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交织阶段的定位。出版行业迫切需要一批既精通传统出版业务,又熟练掌握现代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复合型编辑除了具备政治素养、道德素养、学科素养、业务素养等基本素养外,还需完善以下四个核心素养:
(一)媒介素养
编辑应实现纸质媒体、网络媒体、数字媒体三者的融合,形成优势互补,成为混合出版物的高级策划人和引路者。
在信息大爆炸时代,海量信息铺天盖地,编辑需具备敏锐的信息鉴别能力,过滤掉无效信息,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在选题策略层面,精通信息搜索、信息检索等技术,汇集热点信息,慧眼识选题;搜集到各种信息后,提高信息整合能力,及时捕捉热点和前沿话题。在市场调研层面,熟练运用搜索引擎技术。网络信息庞杂,编辑需具有敏锐的判断力,摈弃垃圾信息,提炼有效信息。这要求编辑须培养信息鉴别力,减少或杜绝信息误判的发生。
虽然人工智能时代信息呈现海量化和多元化的趋势,但出版从业者要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及时了解读者需求并加强信息的筛选和整合,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从而打造更多更好的、有价值、有深度的产品供读者赏鉴。
(二)数据素养
人工智能技术逐渐向出版领域渗透,这对出版发行以及出版数据的采集与整合运用、数字产品研发与营销等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为出版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人工智能、算法推介、虚拟现实技术等人工时代赋能的高科技手段为出版领域的数据挖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数据的价值也越来越重要。
数据素养是出版从业者的一种能力,更确切地说,是一种专业素养。数据素养包含数据意识、数据分析能力、大数据思维三个层级的素养。总体而言,编辑的数据素养普遍比较欠缺。大数据对出版行业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首先,编辑需具备大数据意识,在工作中关注产品数据、平台数据、用户数据、营销数据等,从数据中来,到数据中去。同时,从数据统计、数据分析、用户画像等多维度提高数据应用能力。编辑还需培养大数据思维,挖掘潜在选题、预测市场需求以及精准营销。
(三)创新素养
人工智能时代,新技术、新科技层出不穷,智能终端迭代速度加快,个性化需求不断涌现。传统出版向融合出版转变的关键所在是创新。创新的重中之重是出版编辑的创新素养。人工智能时代为出版从业者提供更广阔的舞台,编辑应转变思维惯性和思维定势,运用创新思维,探索新业务、新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勇于创新。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出版社不断尝试在“云”端开拓出新天地,编辑秒变“图书带货”主播,与多平台多渠道联合创新营销模式。在疫情期间,外研社与京东、当当、千聊等平台强强联合,延伸线上内容营销的宽度与广度。外研社少儿编辑积极开展主题类网络直播,对中英文家庭阅读给予指导并推荐适龄的读物,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编辑带货的营销创新刷新了粉丝数,不定时发放优惠券,赢得用户的点赞,下单量节节攀升。编辑直播带货直接带动内容生产、用户增长和传播数据的井喷。
(四)协作素养
出版是周期性、系统性的工程,采取项目制的运作模式。人工智能时代的编辑既是项目策划者,又是项目主导者和执行者,需要整体把控项目。与纸质图书出版流程相比而言,数字产品出版流程的复杂程度和难度系数更高,这对编辑提出了新的挑战。从选题策划、需求分析、原型设计、上线前测、上线运行一直到产品运维数字产品全流程的监控,编辑是在更高战略层面的调控。
数字出版项目是以数字编辑为核心,各领域的专业人士通力协作相结合的模式。强调协同是因为数字出版所需要的專业人士与学科背景异常多样化,仅凭个人的单枪匹马难以完成,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在团队组建或运行的过程中,要形成出版社内部团队与外部协同团队结合的模式,以最小的成本汇聚最优秀的团队。编辑需联手各领域的专业人才,共同完成项目。因此总体调度和项目协调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曾参与剑桥国际少儿英语平台的搭建与研发,这是由基础数字中心、英教分社、大连东软团队、上海酷听说团队四方联手合作的项目。跨专业、跨领域、跨部门、跨平台的专业人才之间有效沟通,还要与技术、营销、销售等多团队协作,尽最大可能争取各方的高度协作,这对笔者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项目协作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三、核心素养提升路径
面对不熟悉、不适应、但又不得不应对的新生事物,编辑需克服恐惧心理,迎难而上,了解数字出版内在规律和技术手段,逐渐掌握和熟练运用数字技术,将数字出版技能和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同时还应自觉提升专业素质,培养数字出版的意识和操作能力,使自己成为一名高效率的复合型出版人才。[5]这里笔者提到三种途径,希望抛砖引玉,带来更多的思想碰撞。
(一)树立全球出版的理念
在人工智能时代,编辑从业者更要成为学者型编辑,开拓国际视野、发展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不断自我赋能。编辑转型是渐进式的过程。首先,克服对新技术的恐惧心理,迎接新技术,积极关注技术变革。其次,转变观念,摆脱固有思维壁垒的束缚,将新技术和大数据思维融入出版工作中,以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根本要求。
(二)熟练运用数字技术
新技术给出版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掌握新媒体技术也是出版从业者的必备硬核技能。编辑既要熟悉数字出版业务流程,又要掌握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编辑,侧重于对图书内容的驾驭能力,但内容资源的二次深度加工能力较为薄弱。在人工智能时代,优质资源的呈现形态发生了变化,这对于内容资源制作能力、多媒体软件的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辑应熟悉各种媒体的特性,能够根据不同的媒体特性进行与之相适应的选题策划、开发与呈现,对多媒体形态进行整合,实现多媒体的有效融合。一方面,编辑掌握网络、多媒体、大数据算法等技术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熟悉各种编辑、音视频制作、原型设计等各类专业化的软件操作,如AdobePremium、Audition、Axure、Mockplus等,切实提高产品思维和工作效率。
(三)不断自我提升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编辑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提升专业素养。首先,提倡研究型学习与跨学科、跨领域交叉学习。除了掌握出版专业知识外,编辑应尽可能地储备各类知识,如交叉学科、互联网、大数据、数字出版等领域的知识。
定期参加国内外出版培训、讲座、沙龙、年会、研讨会等与出版前沿相关的活动;随时关注出版的最新动态,优化知识结构体系。同时,通过走出去,编辑与国外出版社探讨创新性出版模式。
结语
人工智能赋予了编辑多种技能的“斜杠”身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加强学习,提升核心素养而成为通晓内容、产品、技术、出版、营销、市场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才能胜任新媒体时代编辑角色。编辑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方面,重视传统出版主业;另一方面,全面提升复合型数字出版能力,尤其是在产、学、研、测的有效结合方面进行有益尝试,实现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的完美融合,为出版业的蓬勃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美]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胡泳范,海燕,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
[2][3]此处数据来源于2019年8月,第九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2018-2019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
[4]此处数据来源于2019年7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了《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
[5]刘耕.数字出版时代的编辑转型[J].新疆新闻出版,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