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慧娴
[摘要]本文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如何以读促悟进行策略研究。指出要明确朗读的目标,采用教师示范的方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提出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落实朗读的实践。通过创设恰当的朗读教学情境,以情境点燃学生朗读的热情。通过读后的品评,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课文。要注重对细节的要求,加强细节要求的落实,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朗读能力 培养策略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提出了以读促悟的朗读教学目标,也就是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对文章的朗读,来领悟文章中的知识和体会文章中的情感。然而,在一些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中,过于着重于读,而忽视了悟。虽然以读为本很重要,但是也不能过分强调读,而不重视以读促悟。不少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时,一直使用念读的方式。单单从表面来看,念读的方式能给课堂教学带来很活跃的气氛,但是一旦对学生进行提问,便会发现问题。大多数的学生只是人云亦云地、机械地朗读,对于文章的理解仍然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如何能够返璞归真,以读促悟,真正培养小学生朗读的能力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从实践出发,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如何以读促悟进行策略研究。
一、明确目标,教师示范,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虽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非常强调要学生多进行朗读,但是不能忽视的是,这并非是毫无目的、任意的朗读,而是应该要明确朗读的目的,带着目的朗读。朗读的目的应该是通过对文章的阅读,进一步地理解文章、感悟文章。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均有限,这就需要教师在朗读文章时,给学生进行示范。通过不同的语速、语调、轻重音以及语气等来表现文章不同的情感需要。教师在朗读示范时采用适宜的抑扬顿挫来表达文章的情感,精彩的朗读能直接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与兴趣。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朗读,接着,让学生进行朗读。对于学生朗读得不好的地方,教师可以再进行引领性的示范朗读,让学生进行跟读,往往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因为第一次教师的朗读,能够激发起学生朗读的欲望与兴趣,而教师的第二次朗读是在学生已经自己朗读过一遍之后进行的,这时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体验,当教师再次朗读时,会更加用心地倾听与比较,找到自己与教师读得不一样的地方,从而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
二、根据课文的内容,落实朗读的实践
学生进行朗读的关键在于能否深入课文内容中,能否感受到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思想与情感。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进行不同的引导。比如,我在讲关于离别的课文内容时,指导学生的关键便是如何让学生在朗读时能够体会依依惜别的情感。首先,我让学生在文章中找找,哪些词语能够体现出离别的情感,学生们找出来之后,我便让学生找找哪些情节能够体现出依依惜别之情,当学生找到后,我便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理解進行朗读。然后,我便让学生去回想自己与自己的亲人或好友离别时的感受。当学生感受到了类似的体验之后,再次朗读时,便能更加深入文章内容中了,朗读起来也更有情感了。对于有明确角色之分的课文内容,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角色朗读,让不同的朗读主体用自己的感受来予以表达。
三、创设教学情境,以情境点燃学生朗读的热情
让学生能全身心都投入学习当中去,这是用以读促悟而进行的朗读训练的重点之所在。当然,这对于较低段的学生而言,实现起来可能较难。过去的朗读训练比较枯燥、单调,也乏味,那么,教师可创设一个较为恰当的朗读情境,营造一种适当的氛围,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学生便容易调动起对朗读的热情,也能很自然地进入愿意朗读、快乐朗读的状态中。又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为情境教学进行辅助。教师可以依据教材的内容,或者文中的意境,选择一个合适的音乐为教学情境作衬托。例如,在课堂讲解关于祖国的山水美景的文章时,我为了营造易进入游览山水美景的课堂氛围,常常精心准备一些相关的音乐在课堂使用,以烘托游览风景名胜的气氛。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初步了解,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出情景式朗读。通过前面氛围的铺垫,再运用提问的形式进行引导,很多学生的情绪便被调动了起来。由于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朗读的时候,学生的情感也都体现了出来。
四、通过读后的品评,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课文
读后的品评可以通过质疑,促进学生的进步。学生对教材的内容做进一步的拓展思考,对教材的内容有更深的感悟。一般来讲,品评的方式分为两种,分别是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所谓学生评价,是将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评价的机会,学生可作他人评价,也可作自我评价,可将自己读后的感受讲出来,以强化自己对教材内容的感受。由于学生评价他人,以及让他人评价自己的机会增多了,那么,学生的以读促悟的机会也多了,长此以往,学生的朗读能力必然提高。那么,对于教师评价,目前在朗读教学中仍是以教师评价为主的,这也是由于教师的言语能带给学生更强的情感冲击。故而,教师应该在评价时用更简洁的言语,更强的褒奖的言辞,捕捉学生身上的亮点。同时,褒奖的言辞搭配肢体语言,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朗读得好与坏不只是依靠声音、语言的技巧,还要深刻地领悟教材内容,这样方能掌握朗读。
五、加强细节的落实,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注重对细节的要求,加强细化要求的落实,便是从字、词、句、篇这几个方面着手。对于字的要求,是要将其准确化。正确的发音是基础,良好的朗读是读的时候,做到不丢字,不读错字,不乱添字,用普通话进行朗读,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音变技巧及其规律等。对于词的要求,是要将其形象化,朗读的时候,词义的表达,不止与读音有关系,与课文内容也有关系,能通过词语的正确表达,将文中的思想、客观内容进行正确的表达与体现。当能形象地表达词语的含义时,学生自然也能深刻地领悟课文内容。对于句的要求,是能将其生活化。当评判学生的表达能力、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时,一个关键的评判标准便是学生在朗读的时候,读句子时的语调、停顿、重读点的掌控。这对于一些学生,是有难度的。故而,需要教师发挥好朗读示范的作用,让学生能够跟着模仿,逐步感悟,并且逐步成长。对于篇的要求,是要将其完整化,要让学生能正确掌握课文的氛围、情感及其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