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璐嘉
[摘要]语言教学的旨归在于交际,英语课堂教学成效指标在于生成,学教生成是语言群落的再生长和再建构。文本聚焦“有氧英语”课程视野下对文本课程化再构的价值厘定、辨析解读和行动路径,在出格与入理、语境与意象、达至与生成间厘清“有氧英语”文本课程化再构,引导学生对接已有生活体验认知,与文本展开多维度对话,在链接生成中感知信息、建构结构、体悟语言,使学生的心智认知和情感态度得以和谐发展,体认自我,从而生发学生语言习得到言语生成的全景观。
[关键词]有氧英语 课程意象 文本再构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英语教学必须关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統一”已有数年,一线小学英语教学践行达成如何值得我们直面思考。事实上,许多一线英语教师都是欣慰并苦恼着。欣慰的是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回应了语言的旨归和价值;苦恼的是芸芸一线英语教师多年根深蒂固的教学理念如何转型?学科价值如何在知识技能本位的教师课堂中落地生根?直面现状问题,“有氧英语”课程视野下的文本再构其意义价值不言而喻。
一、出格与入理:文本课程再构的价值厘定
拉多曾说过:“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学到真正的语言。”语言与文化不是两张皮,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蕴涵着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教师如果细致研读文本,但不用心探究文本蕴含的文化内涵,仅雕琢教学方法,那就形同隔靴搔痒,必然抓不到语言教学的实处,英语教学得法得体、精髓有致更无从谈起。
1.英语学科价值应然
英语学科其工具性指向英语教学关注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的实践功能,其人文性聚焦于英语学科对学生情感熏陶的文化功能和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程的人文价值。英语学科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和途径,人文性是工具性的内涵和灵魂。
2.儿童生命成长使然
学生不是静待被雕琢和塑造的“个物”,是具有独立主观的生命个体,儿童有自己的思维认知和个性特质,是一个动态成长中的“全人”。因此,我们一线英语教师理应视学生为一个全人格的具有发展可塑性的完整的人来培养。教学中教师既要关注英语学科语言知识技能的传授,同时还需聚焦学生作为活泼的发展中人所必须具备的全人素养的培养。
3.文本价值归旨必然
英语文本既承担“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又肩负“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教师教学中既要聚焦语言文本中显性资源的价值达成,又要适度挖掘文本所蕴含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在对话文本中感同身受语言的价值内涵.达至语言教学基于文本而又高于文本的语言学科功能。
二、语境与意象:文本课程再构的辨析解读
苏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编排特色明显,每个单元各个板块都有着不同的教学价值旨归。其中Story time板块聚焦单元文本主题,教学价值重在帮助学生整体建构起本单元主要语言点图谱,初步理解并尝试运用主题语言相关话轮,基本达成本单元主题语言模型的初步建构。但直面一线英语教学现状,很多教师对Story time板块文本的教学还仅仅停留在语言单词、句型结构的“机械式”操练教学,还只聚焦于语言知识技能层面的简单重复,甚至还存在把Story time板块文本作为新单词新句型教学后学生阅读训练材料的尴尬现象,导致学生普遍存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迷茫认知,更无从谈起学生从语言认知到言语表达的自然无痕进阶了。
[案例1]由表不及里,逻辑性消弭
这是一节苏教版牛津小学英语At a music lesson单元教学第一课时导入环节的教学设计:
师:Hello,boys and girls.Let's begin our lesson now.
生:OK.
师:Where are we now?
生:We're in the classroom.
师:What lesson are we having?
生:We are having an English lesson.
师:What are we doing?
生:…
本导入环节教师的设计意图清晰可循,预期在问题群的追问中引出“At a music lesson”这一主题。可看似步步相扣的追问之间毫无关联,甚至缺失语言基本的思维逻辑性,导致最后学生一头雾水,冷场的尴尬是必然的。纵观学生的迷茫源于学生与教师语言思维的形同陌路,教师一厢情愿的跳跃性思维导致学生无从感同身受教师如此无逻辑问题的目的所在。分析其尴尬的根源在于教师只关注语言对话的形式,语言思维的逻辑被机械切割,语言的生活语境和人文取向被完全忽视。
[案例2]有点不及面,整体性匮乏
苏教版牛津小学英语Lets go by taxi主题教学环节,教师利用多媒体简单呈现四幅生活场景图片:
师:Hello,class,where are the children?
生:They are…
师:Read after me.They' re in the library,theatre,supermarket and hospital.
生:library,theatre,supermarket,hospital…
师:How do you go to the library/theatre /supermarket/ hospital?
生:By…
师:Shall we go by bike/car/bus/…?
生:Yes…,/No…,
本教学环节教师看似设计了四个生活情境,却机械单一地引用同一问题:“Where are the children?”简单重复形式引出文本中的新授单词,随后再机械使用本课新句型“How do you go to…?”“Shall we go by….?”依次重复进行机械性的问答操练。这种简单枯燥的“移步换景”呈现新知方式,不仅使语言知识的输入支离破碎,而且不利于学生对文本主题语言框架的整体建构,有碍于学生对文本主题意境的整体感同和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