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整形手术在深Ⅱ度烧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2020-08-10 05:45:56沈文川吴贞天丁若虹
临床医药实践 2020年8期
关键词:整形手术患处功能障碍

沈文川,吴贞天,丁若虹

(黄石市第五医院,湖北 黄石 435000)

烧伤是指热、电、化学物质等对皮肤组织产生的损伤,按烧伤程度分为Ⅰ,Ⅱ,Ⅲ度。烧伤损伤至下层皮肤层时为深Ⅱ度烧伤,深Ⅱ度烧伤的修复主要是依靠残留皮肤与真皮的自我再生修复[1-2]。烧伤创面的坏死组织可导致炎症反应,损伤局部组织,使创面不能愈合[3-4]。瘢痕挛缩为烧伤常见的并发症,瘢痕组织的牵拉可导致患者关节功能障碍。有研究表明,患者早期出现瘢痕时并不会影响相关功能,此时行整形手术能改善瘢痕挛缩[5]。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整形手术对深Ⅱ度烧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深Ⅱ度烧伤患者60 例,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临床确诊为深Ⅱ度烧伤患者;患者在烧伤后4 h内已入院治疗;经治疗后,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中途出院或转院患者;病情较重,入院48 h内死亡者;不支持本研究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清创包扎、营养支持、静脉抗炎等常规治疗和术后常规功能锻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早期整形术,包括瘢痕切除及皮肤移植。早期整形的具体内容如下。在伤口愈合3 周后,手术切除新生瘢痕,然后在伤口部位、愈合后瘢痕部位行植皮术,切口大小在5~10 cm,在切开伤口表面时不能暴露肌腱和骨,不能损伤血管和神经。移植材料选择自体中厚皮片或脱细胞异体真皮+自体刃厚皮片,术后缝合并加压固定,采用外用支具辅助固定,术后9~12 d拆线。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两组关节术后半年及术后1年的功能恢复情况。关节恢复功能评定标准如下。优:完全矫正,外观正常,关节功能恢复正常;良:轻度畸形,外观有所改善,关节功能恢复正常;一般:外形部分改善,有部分功能恢复;差:外形和功能没有改善。

1.5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患处瘢痕软平化,与周边正常皮肤高度一致,患处无关节畸形、无关节功能障碍,无疼痛、瘙痒等异常症状。有效:患处外观有明显改善,皮肤高度略微高于周边正常皮肤(<2 mm),存在一定程度关节功能障碍和外观畸形,且有轻微疼痛、瘙痒等症状。无效:外观畸形和关节功能障碍无改善,患处有明显疼痛、瘙痒。总有效率(治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各时间段患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在术后半年及1 年,患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各时间段患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例(%)

3 讨 论

烧伤为临床主要创伤之一,根据烧伤程度分为Ⅰ度、Ⅱ度、Ⅲ度。深Ⅱ度烧伤创面较深,患者真皮层大幅度损伤[6-8]。临床保守治疗可促使患者创面自行愈合,但患者仍会出现瘢痕增生、患处功能障碍等后遗症,对患者的生理及心理产生严重影响。烧伤患者后期的畸形程度和关节功能障碍程度与早期创面处理有关[9-11]。深Ⅱ度烧伤患者真皮层受损严重,创面皮肤自我修复能力较弱[12-14],需行植皮手术对创面进行整形修复。有报道称[15-16],早期进行整形手术能修复创面、固定烧伤部位、维持功能、减少患者畸形。本研究中,观察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半年及术后1年时观察组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早期整形手术能有效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外观畸形及疼痛和瘙痒等不良症状,与上述报道相符。

综上所述,早期整形手术治疗深Ⅱ度烧伤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减少患者畸形、改善患处外观、减轻瘙痒和疼痛,治疗总有效率高。

猜你喜欢
整形手术患处功能障碍
鼻整形手术前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康颐(2020年8期)2020-11-03 02:54:00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治斑秃
妇女生活(2018年12期)2018-12-14 06:43:30
高血压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下肢溃疡
大家健康(2014年7期)2015-04-30 03:01:10
下肢溃疡
大家健康(2014年8期)2015-04-30 02:58:19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西南军医(2015年3期)2015-04-23 07:28:34
隆胸成最受欢迎整形手术
鸡眼的中医外治方法
经济衰退带火外科整形业
环球时报(2012-01-31)2012-01-31 10:5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