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平 赵壮 陈燕 李陆振
非小细胞肺癌为常见恶性肿瘤,患病后可见胸部胀痛、咳嗽、疲劳、呼吸不畅等症状,不仅恶性程度高,并且肿瘤细胞倍增快,病情进展迅速[1]。患病早期确诊后,在符合手术指征的前提下多建议行手术治疗,化疗、放疗等同为常用治疗方案。优质护理强调一切护理干预举措的实施应紧紧围绕患者而开展,处处为患者着想,满足其实际所需,提高护理服务水平,让患者享有满意且优质的医疗服务[2-3]。本研究联合系统化呼吸训练与优质护理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临床干预,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术后初次静脉化疗患者,均同意接受术后化疗,同意应用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将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中男33例,女17例;年龄40~74岁,平均(57.03±10.46)岁;鳞癌42例,腺癌8例;TNM分期:Ⅰ期8例,Ⅱ期18例,Ⅲ期24例。研究组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41~75岁,平均(57.05±10.48)岁;鳞癌41例,腺癌9例;TNM分期:Ⅰ期9例,Ⅱ期19例,Ⅲ期2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种、TNM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且经病理学及相关检查证实;符合手术指征,并不存在化疗禁忌;并未合并其他系统恶性肿瘤;临床资料完整;患者及其家属知情本次研究,且同意参与。排除标准:患有血液系统疾病;患有精神疾患,或存在交流障碍;非过敏体质;心、肝、肾功能障碍。
1.3 方法
1.3.1 对照组行优质护理干预 (1)健康宣教。介绍非小细胞肺癌及有关治疗知识,视患者实际认知水平、接收能力等确定合适宣教方式,如宣传手册、PPT演示、视频播放等形式,或组建专科知识宣教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非小细胞肺癌及有关治疗知识,帮助患者及家属树立健康意识,与患者及家属保持联系。(2)心理支持。入院后先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认识有关医务人员,介绍治疗方案,任何交流多使用激励性语言;多加询问,了解患者当下心理状态,负性情绪出现的原因,有关医疗服务是否存在缺位情况。(3)运动指导。有氧运动,运动方式:散步、八段锦等,每日40 min,运动全程需有医护人员或患者家属陪同在侧。(4)生活指导。睡眠时间、休息时间固定且充分;营养摄入均衡,进食食物以优质蛋白质、低盐、高维生素类为主,不可食用辛辣、冷、硬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洋葱等;安全设施要到位,床边、卫生间内等位置设置扶手、防滑垫等;空气流通,温度、湿度适宜,密切注意天气变化,给予必要保暖措施。(5)并发症护理。定期行常规检查,做好基础护理,出现任何不适(如: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等)都应及时予以正确处理。干预周期6个月。
1.3.2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系统化呼吸训练 (1)缩唇呼吸[4]。体位视患者实际情况而定,或坐位或卧位,改变嘴唇形状,呈“鱼嘴状”,经鼻吸气,后将吸入气体经呈“鱼嘴状”口型呼出,吸气、呼气比例控制为1∶2,练习时长5 min。呼气过程中,可自行调整口型缩窄程度,提前在嘴唇前方15 cm处放置一点燃蜡烛,呼气过程应保证烛火倾斜且未熄灭。(2)腹式呼吸。体位视患者实际而定,或坐位或卧位,取卧位时,则应取软枕,高度适宜,将其放置于患者双膝下方。调整全身肌肉状态,直至放松,吸气则腹部隆起,呼气则腹部凹陷,起始练习频率:每次15 min,每日2次,随训练熟练程度增加、患者机体恢复实际等调整练习频率,循序渐进,形成自觉习惯呼吸方式。在患者进行腹式呼吸过程中,语言提示患者合理放置双手,左手放置于前胸处,右手放置于上腹部,实时知晓胸腹活动状况。吸气方式:经鼻吸气,呼气方式:经口呼出,宜缓慢、均匀,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不低于1∶3,不高于1∶2。(3)全身呼吸操。练习方式为缩唇呼吸+肢体动作。吸气:需上举左手、右手,呼气需放下左手、右手。左手、右手自然放置躯体左侧、右侧,随吸气、呼气状态不同,交替上移、下滑。左手、右手呈握拳状,并且屈曲左、右臂的肘关节,向斜前方出击,依次交替出击,随吸气、呼气状态不同,或出拳或还原。屈膝:屈曲角度90°,交替抬高双腿,随吸气、呼气状态不同,或抬高或放下。上述四项练习重复3次。(4)人工呼吸阻力训练。取塑料瓶一个(容量:1000 ml),先深呼吸,之后呼气,将肺内残留气体呼至塑料瓶内,每次5 min,每日4次。(5)运动指导。客观评价患者肺功能代偿情况,依据评价结果确定有氧运动方案,比如,运动方式选择:太极拳、散步等形式,运动频率:每次30 min,每天1次。干预周期为6个月。
1.4 观察指标 (1)肺通气功能。包含项目:肺活量、最大通气量百分比、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1 s率[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2)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mMRC评分范围:0~4分,mMRC评分越接近0分,则呼吸困难程度越轻。(3)置管时间、住院时间、肺部感染发生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或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1 两组干预前后肺通气功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肺活量、最大通气量百分比、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FEV1及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上述指标测定结果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后研究组上述指标测定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肺通气功能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mMRC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mMRC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mMRC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后研究组mMR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mMRC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置管时间、住院时间、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置管时间、住院时间、肺部感染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置管时间、住院时间、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例)
优质护理强调一切护理干预举措的实施应紧紧围绕患者而开展,想患者之所想,将患者利益、患者需求放在首位,以此为依据改善医护服务,使患者享有周到、专业、优质的医疗服务,整体护理质量随之提高[5-6]。而优质护理的有序开展,需要医护人员有责任心、专业技术精湛、沟通技巧良好等,尊重患者、理解患者,给予其关怀、真诚,最大限度增加其住院期间的舒适感。系统化呼吸训练有利患者肺功能恢复,改善预后[7-8]。行多样化训练形式,充分锻炼吸气肌、呼气肌、膈肌等,能较好避免出现肺部症状,通过调整呼吸频率、呼气流速,以调节气道内压,残气排出充分,缺氧状况得以纠正;腹式呼吸则能改变气体分布情况,由此肺泡通气量较之前明显增多,气促等不适症状减轻,同时能扩大胸腔,心肌供氧、供血充分。多项训练合理搭配,可有效改善呼吸状况,切实提高肺功能、呼吸功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肺活量、最大通气量百分比、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FEV1及FEV1/FVC测定结果均优于对照组。提示联合系统化呼吸训练与优质护理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临床干预,其肺通气功能得以有效恢复。与顾锦花等[9]研究有相似之处,其研究结果表明,对肺癌术后进行化疗患者辅以护理干预,则肺脏功能明显改善。干预后研究组mMRC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联合系统化呼吸训练与优质护理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临床干预,呼吸困难程度下降。与陈瑞英等[10]研究有相似之处,其研究结果表明,对肺癌行恰当护理干预,对患者呼吸功能恢复起促进作用。研究组置管时间、住院时间、肺部感染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提示联合系统化呼吸训练与优质护理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临床干预,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均缩短,肺部感染发生率降低。与张晶[11]研究结果有相似之处,其研究结果表明对PICC置管肺癌患者施以优质护理干预,则护理质量高,置管时间、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
综上所述,联合系统化呼吸训练与优质护理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临床干预,可改善肺通气功能,缓解呼吸困难症状,缩短置管时间、住院时间,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减轻疲乏程度。本研究受样本量、研究时间等限制,研究结果尚有不足,有待进一步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