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拉热·努尔太,热娜古力·阿不都热以木,依马木,张利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1超声科,2普外科,乌鲁木齐 830001
乳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病情进展,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明显上升[1],且在部分高危人群中,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可持续上升[2]。乳腺癌的相关基础研究发现,细胞因子可以在肿瘤细胞生物学特征的改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肿瘤相关蛋白的改变,可通过影响肿瘤细胞的浸润和黏附能力,导致肿瘤细胞增殖调控的异常,最终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发展。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表达水平升高,可通过改变肿瘤微环境,加剧肿瘤干细胞的异常增殖,促进乳腺癌的疾病进展[3];Ki-67是增殖相关调控因子,可调控肿瘤细胞核的DNA,能够明显促进肿瘤细胞的持续异常分裂,增加肿瘤细胞的异常分化成熟的风险[4]。本研究旨在探讨Ki-67、HIF-1α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超声声像特征的关系,从而进一步阐述乳腺癌的发生机制,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5版)》中关于乳腺癌的诊断标准[5],均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乳腺癌;②年龄≤65岁;③获取病理学标本前,患者未接受放化疗和免疫学治疗;④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疾病、免疫系统疾病;②合并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③其他部位恶性肿瘤。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本研究共纳入11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为(52.5±10.0)岁;肿瘤直径为(2.8±0.9)cm;TNM分期:Ⅰ期28例,Ⅱ期34例,Ⅲ期39例,Ⅳ期9例;分化程度:高分化31例,中分化49例,低分化30例。
1.2.1 超声检测方法 采用Logic 906系列超声检测仪(美国GE公司)进行检测,探头为11 L,探头频率设置为6.5 MHz,观察乳腺癌患者的肿块大小、位置及边缘情况,重点观察毛刺征、肿块形态、钙化灶形态和血流显像分级,血流显像分级采用Adler分级模式,分为0~1级和2~3级。
1.2.2 免疫组化法检测Ki-67、HIF-1α蛋白的阳性表达率 取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癌组织,石蜡切片,二甲苯脱腊水化,5%的过氧化氢常温孵育10 min,采用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olution,PBS)孵育5 min,蒸馏水冲洗3次,每次5 min,5%的山羊血清抗体封闭10 min,不冲洗。滴加一抗(稀释浓度为1∶500),4℃冰箱孵育过夜,蒸馏水冲洗3次,每次5 min,滴加生物素标记好的二抗(稀释浓度为1∶1000),37℃孵育30 min,蒸馏水冲洗3次,每次5 min。滴加二代辣根酶标记的工作液,37℃孵育10 min,蒸馏水冲洗3次,每次5 min,显色后采用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树胶封片,镜下观察。
1.2.3 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判定 Ki-67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质,HIF-1α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核,当二者出现黄色、棕黄色、褐色颗粒时,说明为阳性表达。根据细胞的着色程度进行评分:无着色0分,淡黄色染色为1分,棕黄色染色为2分,褐色或黑色染色为3分。根据阳性细胞所占比例进行评分:阳性细胞所占比例≤10%为1分,阳性细胞占比例为11%~50%为2分,阳性细胞所占比例为51%~75%为3分,阳性细胞所占比例>75%为4分。将着色程度评分与阳性细胞所占比例评分相乘:<3分为HIF-1α、Ki-67表达阴性,≥3分为HIF-1α、Ki-67表达阳性。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10例乳腺癌患者中,43例患者既存在Ki-67蛋白阳性表达又存在HIF-1α蛋白阳性表达,35例患者仅存在Ki-67蛋白阳性表达,13例患者仅存在HIF-1α蛋白阳性表达,Ki-67、HIF-1α蛋白阴性表达患者共19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织中Ki-6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0.91%(78/110),HIF-1α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0.91%(56/110)。
不同肿块直径、毛刺征情况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织中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块形态、钙化灶形态、血流显像分级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织中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块直径、毛刺征情况、肿块形态、钙化灶形态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织中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流显像分级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织中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不同声像特征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织中Ki-67、HIF-1α蛋白的阳性表达情况
乳腺导管上皮细胞的持续性异常分裂或乳腺癌易感基因(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BRCA)基因的异常突变,均可明显促进乳腺癌的进展,合并乳腺癌家族史的人群,相关恶性肿瘤的发生风险可进一步上升[6]。乳腺癌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较短,治疗的总体病情缓解率较低,远期病死的风险仍然较高[7]。目前,临床缺乏对于乳腺癌患者影像学评估指标,虽然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或糖类抗原 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能够在乳腺癌的病情评估过程中发挥作用,但依靠CEA等指标评估乳腺癌患者影像学特征的灵敏度较低,其对乳腺癌超声影像特征评估的一致性不足40%[8]。本研究探讨HIF-1α、Ki-67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超声影像特征的关系,进一步充实了乳腺癌患者影像学特征的检测灵敏度,从而能够进一步深入揭示乳腺癌的发生机制。
HIF-1α是缺氧诱导因子,可能够通过诱导肿瘤细胞的异常分裂,促进乳腺导管上皮细胞的异常增殖,最终促进乳腺癌的疾病进展。基础领域的研究也证实,HIF-1α表达上调还可改变乳腺癌肿瘤干细胞特征,导致肿瘤干细胞发生持续性自我增殖[9]。Ki-67是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可激活肿瘤细胞核上游转录基因,提高肿瘤细胞纺锤体或细胞器的合成和分裂速度。Ki-67还能够明显改变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征,从而改变肿瘤细胞的浸润和黏附能力,促进肿瘤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10-11]。目前的研究多探讨Ki-67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关系,结果发现,发生远处转移的乳腺癌患者Ki-67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12],但缺乏HIF-1α、Ki-67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肿块性质或血流分级的关系研究。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肿块直径、毛刺征情况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织中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毛刺样改变与Ki-67的表达无明显的关系。但不规则肿块、杆状钙化灶、3~4级血流显像分级的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织中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类圆形肿块、细沙状或颗粒状钙化灶、1~2级血流显像分级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Ki-67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超声影像特征密切相关,这主要由于Ki-67表达水平升高,可通过提高肿瘤细胞的增殖不规律性,增加了肿块形态的不规则性;且由于Ki-67对乳腺导管上皮细胞浸润的影响,导致了肿块中间肿瘤细胞的异常钙化,促进了钙化肿瘤细胞的黏附和杆状黏附作用,最终促进了杆状钙化灶的发生;而Ki-67阳性表达率较高的乳腺癌患者血流分级较高,这主要由于Ki-67表达水平升高,能够通过诱导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增加了肿瘤血流灌注的分支数量和血流量,从而导致血流分级的上升。刘淳等[13]研究结果显示,在具有明显的血流分级上升的乳腺癌患者中,Ki-67的表达阳性率明显上升,同时在肿块边缘不规则或具有明显不典型钙化灶的患者中,Ki-67的表达阳性率可持续上升。本研究结果显示,3~4级血流显像分级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织中HIF-1α的阳性表达率高于1~2级血流显像分级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主要是因为HIF-1α诱导的缺氧环境,能够明显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和肿瘤血管的重塑性改变,最终促进血流分级的上升[14-15]。本研究并未发现HIF-1α的表达与肿块形态或钙化灶特征的关系,表明HIF-1α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一般性肿块特征并无明确的关系。
综上所述,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织中HIF-1α的表达可能与血流显像分级有关,Ki-67的表达可能与肿块形态、钙化灶形态及血流显像分级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