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
摘 要 自从新课改的政策实施以来,各个小学的语文教师开始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做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9-0087-01
新课改的实行为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人类社会就是在人们不断地进行创造中发展前进的,为此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很有必要的一件事。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存在许多的不足,针对这些不足,要积极地对其改进完善,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做出不断努力。
一、小学语文的现状
虽然现在在不断地实行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但是大部分老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仍没有转变过来。大部分教师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适合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的思维模式一般都比较死板、固定。小学语文教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基本上采用的是“填鸭式”和“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师将与考试相关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同时老师则是不断地向学生的脑海中灌输知识,学生则是坐在講台下面,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的模式太过于生搬硬套,是单向的学习模式。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较少,不能及时地将学生的学习状况反馈给老师。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方式以及课堂上的言行举止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极大的影响。
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具体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思维独立性
小学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未完全成熟,大多数的学生有着从众的心理,他们追求答案的统一,习惯于听从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这样的心理会使得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提高,没有独立的思维能力。因此,老师应该注重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老师可以让教学课堂的氛围活跃起来,营造一种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思考,敢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言论。
(二)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
打破传统的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不再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单向沟通模式。依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之间也有交流沟通,最后进行分组学习后,再将答案反馈给老师,让师生之间有多向的交流方式。分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进行分组学习,组间有了竞争,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将科学技术的教学方式引入到课堂中来,利用多媒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可以将与语文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图片或者是视频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也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重视塑造学生的审美情趣
对于小学学生来说,学生的审美能力还没经过系统的培养和锻炼,存在着许多的审美不足。重视塑造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对于美有追求,并且能在追求美的同时对其加以创造。扩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利用已有的资源进行再创造,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老师可以通过写作、阅读及古诗词的鉴赏等多种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也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激发学生想象力
小学的学生由于自身的阅历不足,往往对于许多的事物都怀揣着好奇与想象。老师可以充分借助小学学生的思维特点,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对一年级的《荷叶圆圆》这一课的学习时,老师可以让同学先对荷叶的形态进行想象,同时对它们的作用进行举例。再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荷叶为什么有这么多作用的缘由。随后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自己可以拿荷叶做什么呢?利用提问和引导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进行充分地想象,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人与人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的,学生之间也是。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行为习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将学生同一而论,不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导致学生所能真正接受并理解的知识相应减少。改变这种状况,老师就要在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时,应该重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并且能根据学生间的差异进行合理地教学。由于中国文化背景的影响,中国的小学生往往有着视觉性的思维习惯,他们擅长于去发现,因此在进行教学时,老师需要多注重使用符合他们思维习惯的方式进行教学。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注重学生的差异,发扬他们的兴趣爱好,让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进行语文学习时能够不断地被培养和提高。
三、结语
语文虽然是我国教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但是语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人们思维语言的统一。小学语文学习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基础,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肩负着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能力的责任,积极利用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发展有着重要的重用。
参考文献:
[1]孙秀丽.创造性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7(19):97
[2]庄美芳.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J].名师在线,2017(11):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