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
摘 要 在素质化的教育发展下,人们对学生德智体美的均衡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其中,美术课程作为小学学习阶段下的一门重要学科,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美术教学的开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一步提高对美术课程的认知。本文主要基于创造力对有效开展小学美术教学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以为学生的学习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创造力;小学美术;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1-0127-01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天性比较纯朴,对新鲜的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能够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在小学学习阶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对于美术课程来说,其是小学学习阶段中的一门重要课程,美术课程的开展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豐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前随着人们对小学美术教学的不断重视,如何有效地开展美术课程成为广大教师亟需面对的一个问题,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下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往往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中若具有较强的兴趣,则会为学生学习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小学美术的教学中,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则需要从学习兴趣的角度出发来开展有效地教学。比如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美术课程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在进行“星空”这一美术主题的教学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让学生思考美丽的星空应该是什么样的,或者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见过美丽的星空是什么样子的呢?”“同学们,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将美丽的星空绘画出来吗?”其中,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将星空、星星、月亮进行有效地结合,鼓励学生进行有效地创作。在学习的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还可以结合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创作空间,如可以为学生展示更多与“星空”有关的画作,并从绘画的角度出发为学生进行作品的讲解,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美术的魅力,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联想来开展美术作业。
二、应用游戏的教学方法开展美术教学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为了实现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需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性来进行教学实践的开展。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天性比较爱玩,教师则可以将美术教学与游戏活动进行有机地结合,使学生在游戏中感受美术学习的乐趣。比如在实际的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在黑板上画四个大小形状不同的图形,告诉学生这些不规则的形状可以绘制出不同的画面,如树叶、花朵、小鸟等等。在开始游戏之前,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四组,以一种接力的模式加以开展,小组中的第一位同学可以首先在形状图形中进行绘画,两分钟之后则第二位同学接着绘画,以此类推,直到每组中最后一位同学完成游戏活动。此时观看黑板上的图形,其早已成为优美的画面了,每位同学都根据自己的创意与想法开展美术游戏活动,虽然一些图形并不是很新颖,但学生都将自己画画的技巧与构思展示在黑板的画作中了,这种游戏模式的开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兴致,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也会具有更强的热情。同时,在这种游戏活动的教学中,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展示自我的机会,如此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创造力,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三、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在有效学习美术课程的时候,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以便更好地进行美术学习。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还需要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比如在进行美术作业的练习时,教师不需要过多地制定作业的要求,而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地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如在学习“风”这一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录音机将一些风的声音进行播放,学生们则需要认真地听着,跟着声音的节奏变化来想象声音的奇妙,其中从学生们的表情中也可以感受到风的画面。在播放完成之后,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听到的声音进行画面的绘制,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将无形的风声变成可视的形象,如此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学生可以绘制出沙漠之风、狂风暴雨、放风筝的情景等等,通过将风声与自然进行有机地融合,从而展现出学生奇特的创造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加强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以采取有效地教学措施来开展教学,在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下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有效提高小学美术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涛.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意性写生教学的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