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提升教学课堂质量,通过情感教育引发学生积极地爱上语文课堂,对于促进小学生热爱语文学习非常重要。为此,如何通过情感教育提升语文课堂学习效率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首先介绍了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的关键作用,接着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学;作用;实施措施
一、引言
小学阶段,对于小学语文教育,基本的拼音、单词以及简单的阅读理解等需要老师耐心的教育和细心的培养。由于处于小学时期的学生,模仿能力很强,教师的一言一行以及教学情感上的变化,对处于成长期的小学生影响很大。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育时,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控制好自己的情感,并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具有代入感的情感教学,为学生提供轻松、快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氛围,掌握语文教学知识。主要分析讨论如何在语文课堂上运用情感教育模式,以期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快速建立情感教育课堂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发挥的关键作用
1.有利于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互动
师生间的情感互动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基础。小学语文老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育时,通过契合学生的学习热情,建立情感教育的课堂教学氛围。情感教育的互动,需要师生间对教学内容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情感教育的方式在实践间的课堂互动方面具有很大的引导意义。小学生正处于知识和身心的共同成长期,通过情感交流,与学生密切互动,能够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需求,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习上产生的种种疑惑。同时,教师多关心学生,与学生多展开情感上的互动,学生就会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就非常愿意上语文老师的课,课堂上的学习热情及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升。因此,开展情感教育,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互动,对于教师课堂教学、学生课堂学习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语文课堂是否感兴趣,完全取决于语文老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人格魅力。对于小学生而言,老师的情感教育非常重要。因为,小学生不谙世事,只有通过老师的面部表情感受教师的情感变化,因此,小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基本上会随着教师的情感变化而做出学习上投入。一般而言,情感丰富、懂得迎合小学生学习心理的语文老师是非常受小学生欢迎的,这类老师的课堂教学也会引发学生的强烈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大大增加。情感教育的投入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小学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时,应多注重情感教育,多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众所周知,小学生性格非常积极活泼,对周围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心。如果学生喜欢语文老师的课,将积极活泼的性格运用在课堂学习上,教学效率及学习效率都将会大大提升,相反,如果学生并不喜欢语文老师的课,那么学生这种积极活泼的性格将会起到反作用。为此,教师必须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共鸣,通过情感教育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效率。
4.有利于培养和完善学生的品格
处于小学生阶段的学生,内心还处于懵懂的状态,对世界缺乏独立健全的认识,这一切需要通过语文学习来提升自己对知识和生活环境的认知,并帮助自己慢慢成长,而学生对汉语知识的接受和认知需要老师耐心的引导;同时,小学生心理较为脆弱,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心智和品格需要慢慢培养和完善。此时,教师在进行语文教育时,通过引入情感教育,与学生的心理达到情感上的互通,更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以及对语文学习的态度和接受程度。同时学生的心理较为脆弱,教师通过情感教育可以更好地维护学生的学习心理,对学生的品格教育也需要教师的情感投入,帮助学生慢慢培养和完善学生的品格。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措施
1.控制教学情绪,获得学生喜爱
小学生的情绪很简单,如果老师平时教学中温柔祥和、气氛活跃,对待学生耐心、贴心、细心,像父母呵护子女般对待自己的学生。小学生很快就会喜欢上语文老师,此时与小学生很容易在情感上建立良师益友的关系,老师说的话、上的课,学生也非常愿意聆听,学习的氛围和效率都会大幅度提升。老师应该控制好自己的日常教学情绪,切忌在课堂教学时喜怒无常,莫让生活中的不愉快之事影响到日常教学之中,更不要大声斥责,甚至打骂学生,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为此,教师在语文教学时应感情投入,微笑、和蔼、耐心地对学生讲解知识;同时,由于与小朋友们打交道,教师自己要培养一颗童真童趣的心,贴近小朋友的学习心态,多站在小朋友的角度思考教学的方式,才能更好地为小学生制定合理的课堂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在教学生学习汉字时,可以通过有趣的肢体动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字词的意思,带动学生学习的氛围。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学习表示“看”的词汇时,瞥、瞄、盯、望、窥、注视、环视等不同的词语,教师可以带来学生做相应的动作,教会他们更好地理解生词的意思。
2.利用情感教育,拓展学生想象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情感代入,帮助学生拓展想象力,即通过情感教育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此种情况下的情感教学要通过不同形式的情感活动,带领学生做发散式的情感互动,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发散思维,让语文课堂更加形象、直观和充满无限的探索性。为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吃透教材,利用教材上的知识内容,寻找有利于引发学生情感交流的教学素材,通过音、形、义、景等不同的情感教育方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拓展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语文字、词的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利用同音、同义、象形等形式,发散学生情感上的联想空间,帮助学生建立字、词在语句中的邏辑关系,引导学生进行字词的联想记忆。
3.利用情感共鸣,引领课堂互动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一人“独唱”,必须要通过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引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鼓励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提问,与老师建立良好的课堂互动关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主要与教师讲课的情绪带动有关,因此,教师在备课及课堂教学中,切忌对课堂氛围不闻不问,而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变化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如果发现学生课堂参与情绪不高,就要及时引导学生回归课堂,鼓励学生参与问答互动。
4.通过情感代入,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语、情绪以及课堂教学行为都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必须注意自己的情感代入问题,以百分之百的情感投入,照顾到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绪,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鼓励学生多向老师反馈问题,帮助自己更好地设计教学方案;此外,教师的情感教育也应多与情景教学相结合,学会创设合适的教学情绪,多引用有趣的教学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牢牢抓住学生的课堂学习心理。
四、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于如何快速营造情感教育氛围,通过与学生的情感共鸣,帮助学生打开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带动语文课堂的高效率教学。为此,教师在语文课堂的备课中应多在情感教育中下功夫,通过提升情感投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打好小学语文学习的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杨甜甜.谈小学语文情感教育教学的有效途径[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8(7).
[2]朱佳佳.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方式的探讨[M].教师论坛,2018.
[3]牛明惠.浅析小学生语文课堂兴趣培养方式[J].小学教学实践,2017(10).
作者简介:杨雪,1986年4月出生,女,汉族,甘肃景泰人,本科,二级教师,主要从事小学一至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