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霞
唐人杜牧的《清明》脍炙人口,但有人嫌它啰嗦,“清明时节雨纷纷”,任何时候都可以“雨纷纷”,“清明”二字可省。“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当然是在“路上”,“路上”二字可删。“借问酒家何处有”,这本就是一个问句,“借问”多余。“牧童遥指杏花村”,什么人不可以指?何必一定要“牧童”?“牧童”啰嗦。七言诗“简”成五言诗了:“时节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居然还有人说不够简,认为每句只要后面三个字就行:“雨纷纷,欲断魂。何处有?杏花村。”“简”是“简”了,可全诗已面目全非,意境荡然无存。
写文章要有主次之分,该详细的地方要舍得花笔墨,该简略的地方不要啰嗦。所谓详细就是写具体。一篇文章的写作意图,绝不能靠凭空想象,而是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的。把内容写具体,方法很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首先,要留心生活。在观察中有所发现,在发现中提高认识。文章写得具体生动的同学,大多都得益于善于观察。如有位同学写吊兰:
一个瘦小、褐红的嫩瓣从花蕊中蹦出,带着还未脱去的稚气,悄悄地来到这世上。大约过了一个月,花蕾在枝头紧紧地缩着小脑袋,有的则打开小窗口,悄悄睁大眼睛看着外面的世界,同时吐出一缕缕芳香,算是出世的见面礼吧。
显然,小作者不但仔细看了,用手摸了,用鼻子闻了,还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观察得非常到位。
其次,让事实说话。写人,不是直接“下定义”,告诉读者他是什么样的人,而是通过他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怎么想的等,呈现出他的特点,让读者了解他是什么样的人;记事,要写出事情的发展变化、相互联系,挑选典型的事例和动人的场面,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状物,要写出物体大小、高低、轻重、色彩、气味等,让读者仿佛能看得见、闻得到、摸得着。真实的,才是最好的。
再次,形象地表达。要用生动、具体、逼真的描写,代替抽象、笼统、概括的叙述和介绍。如有位同学写的《沙尘暴》片段:
这天气可真变化莫测!路旁的树枝像醉漢一样左右摇摆,还“哗哗”响,好像打呼噜。尽管门窗关得死死的,仍然“哐哐”作响,好像有人不停地敲……
这个片段绘声绘色,形象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