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媒体融合发展需要提升记者队伍建设能力

2020-08-09 08:45陈锐张凯
新闻传播 2020年10期
关键词:媒体融合

陈锐 张凯

【摘要】人才是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 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因此,加快人才发展是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重大战略选择,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媒体融合发展,谋划传统媒体在媒体生态变革中得以长远发展的首要任务,也为新形势下记者队伍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确立了目标。

【关键词】媒体融合;行业媒体;记者队伍建设

一、人才强国战略对记者队伍建设提出新要求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推进人才优先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建设人才强国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做好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人才因素十分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当前,现代传播技术日新月异,媒体融合走向深入。

面对传播变局,新闻记者肩负着历史赋予的使命与责任,这对记者队伍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记者队伍的素质是否高,业务能力是否强,是否具有适应融媒体全方位报道的能力,关系着媒体内容建设的根本。

行业报作为新闻宣传体系中,特点鲜明且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其记者队伍建设必须要同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新闻舆论工作者提出的“四向四做”对标,即: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政治坚定的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做引领时代的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新闻志向,做业务精湛的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工作取向,做作风优良的新闻工作者。行业媒体单位在锻造记者队伍的过程中,应施行更加积极、开放和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打造过硬记者队伍。

近年来,行业报在记者队伍建设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做出了多种尝试,取得了较好成就,但仍与中央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高层次人才短缺,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数量较少;优秀记者的引进机制不活,制度创新不够、渠道单一:记者队伍的培养缺乏创新,培养理念、方法、手段陈旧,记者队伍人才流失严重:激励手段单一,专业技术人才动态激励机制有待完善等方面。

为破解这些难题,中国水利报社的记者队伍管理部门和人事部门,积极努力探索,深研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精神并认真贯彻落实,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人才发展规划,破除束缚优秀记者成长的障碍,将记者队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向纵深推进,逐步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记者队伍管理体系,从而实现行业新闻宣传工作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

二、融媒体时代对行业报记者培训工作提出新要求

众所周知,行业报的记者构成具有多元化特点,除新闻专业外,往往还有本行业所属相关专业的人员,所以对行业报记者培训内容更要有针对性,融合性,以及互为补充性,补新闻业务也补行业专业知识。因此,要实现对本行业记者的全方位提升塑造,就要以培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完善内部培养与交流培养相结合的记者队伍培养体系。创新培养方法、畅通渠道和机制,不断提高培训工作管理水平。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新闻媒体都具有自身阶级属性,都由特定时期的社会经济基础决定。我国的新闻媒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所有的新闻媒体。…

行业报作为党报党刊的重要延伸,必须坚定不移跟党走,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任何时候把二者割裂开来,都是坚决不允许的。因此,除了对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外,在行业记者的培训课程中,也应当重视开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和世情、国情、党情教育的培训。行业报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其记者队伍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和权力观,只有这样才能坚定主心骨、汇聚正能量、振奋精气神,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强大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中国水利报社近年来在加强人才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完善工作制度,规范业务流程,实现队伍精细化管理等方面持续发力。在培训和奖励先进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鼓励记者参加线上线下各类培训,充分利用中国干部网络学院、中国水利教育培訓网等线上教育培训平台,加强在线教育培训;进一步坚持用好各类优质高校大讲堂、名师讲堂,邀请相关领导、专家、学者为职工授课培训,积极探索开拓高素质人才培养渠道。针对媒体业态的变化、水利行业改革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鼓励并引导以部门为单位开展务虚研讨,在部门内部开设“微课堂”,强化思维借鉴碰撞和政策理论交流。新入职员工要在实践中学习,弘扬老带新、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加快新员工成长。

顺应新形势,立足新发展,中国水利报社在对记者队伍的日常管理和培训过程中,不断提升行业融媒体人才能力建设,为赢得媒体发展变革中的竞争优势,打造水利融媒体智慧平台打下人才基础。

三、媒体行业的发展对选拔高素质记者提出新要求

从报纸到广播到电视再到互联网,一方面是技术的革新带来媒介的革命;另一方面,新生媒体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播规律。[2]伴随高科技手段的发展,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移动传播技术快速更迭,已进驻新闻媒体传播行业成为宣传报道手段的主要支撑,媒介融合是必然发展趋势。

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传统媒体惯用的传播手段、思维模式、记者选拔录用条件,必须及时进行调整,全能、复合型记者,是媒体和时代的必然要求。特别是面对AR,VR,MR等虚拟现实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与时俱进、优中选优、全方位立体化的择优录取标准,是记者队伍建设面临的新的课题。

行业媒体大多依托传统媒体发展,在传统媒体时代,记者、编辑各负其责,业务领域相对单一,外加行业媒体大多是纸质平面媒体,传播效率非常低下,如今更需要补充业务能力超强型的记者。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行业报的记者往往不同专业、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特点鲜明。一方面,行业报记者自身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坚定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的信念,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知识水平,综合运用现代传播技术和方式,提高策划能力、表达能力、解读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记者队伍的选拔工作,要科学设置选拔标准,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创新评价手段,探索运用现代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发挥评价的“指挥棒”作用,促进记者队伍的有效使用和管理。

近年来,中国水利报社不断探索、强化记者队伍管理,严把记者队伍准入门槛,在选拔录用记者工作中,始终坚持把讲政治作为第一位的要求,把忠诚可靠作为第一位的标准,突出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特点,锻造了一支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敢打硬仗的记者队伍。

为适应媒体融合发展,中国水利报社多措并举,积极探索新型融媒体记者选拔机制。一是逐步建立日常考核、分类考核、年终考核等评价体系,重塑考核评价机制,设置合理考核指标,调整考核方式方法,增强考核的针对性、科学性、可操作性,调动和保护好广大记者的积极性。二是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将其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奖评先、问责追责的重要依据。三是加强考核结果反馈,引导干部发扬成绩、改进不足,忠于职守、担当奉献.强化突出品德、能力和业绩评价,进一步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方式,严格评价程序,多元化激励队伍。四是选拔录用了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专业记者,为水利新闻宣传行业培养了一批既熟练掌握采编技能又熟悉了解水利行业知识的通才。真正营造出本单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初步形成了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结语

新闻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每一个媒体单位,要在培育记者队伍的专业精神、提升专业素养、增强专业能力上下功夫,积极探索媒体融合发展条件下提升记者队伍能力建设的有效办法。要在日常工作中倡导新闻工作者不断增强“四力”,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話精神,号召广大新闻工作者不断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清醒,适应时代发展,适应媒体融合发展,切实当好这个伟大时代的传播者、记录者、推动者和守护者,用好手中的笔,端好手中的镜头,脚底有泥,心中有火,眼中有光,为读者奉献出更多笔尖冒着“热气”、作品充满“活力”的融合精品,真正肩负起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参考文献:

[1]顾志豪,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行业人才队伍建设路径探讨[J].传播力研究,2019,3(33):211-212.

[2]郎立壮.媒体可以融合,记者应有专攻——兼论融媒时代专业记者队伍的培养[J].中国记者,2015(02):27-29.

[作者简介]陈锐,张凯,中国水利报社记者。

猜你喜欢
媒体融合
重建用户连接打造广播的“生活形态圈”
浅谈媒体竞合下我国纯网综艺节目发展策略
媒体融合背景下出版社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研究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
大众文摘期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内容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