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赛,李昆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输血科,辽宁 锦州 121000)
随着时间生物学的发展,生物节律已经被引入医学领域,成为临床有效的治疗手段。人外周血细胞计数结果同样受生物节律变化的影响,以白细胞系的报道最为多见,而关于红细胞系的报道却甚少。临床上所谓的红细胞系的测定是指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以及相关平均指数的测定,是诊断贫血、进行贫血分度以及选择贫血治疗方法的主要依据[1],因此,了解生物节律变化对红细胞系测定结果的影响,能够为贫血的诊断及分度,尤其是贫血患者择时采血与择时输血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旨在评估昼夜节律变化对红细胞系中的RBC、HGB及HCT的影响并分析其相关原因。
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于我院住院且24 h内分别于2:00±2 h及14:00±2 h采血并进行血细胞分析的患者(无出血、输血及大量输液)中,随机抽取30例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含量正常患者(男≥120 g/L,女≥110 g/L,平均年龄在38.5±21.5岁)、30例轻度贫血患者(HGB含量为90~110 g/L,平均年龄在35.8±23.2岁)、30例中重度贫血患者(HGB含量为50~90 g/L,平均年龄在36.7±24.3岁)的血细胞分析结果。
所有测试血液样本均按照血细胞分析操作规程采集[2],当日质控在可控范围内[3],用贝克曼LH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分析,试剂为贝克曼配套试剂[4]。
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方差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红细胞系在14:00±2 h的测定结果均高于2:00±2 h的测定结果,这种变化趋势同昼夜节律变化对白细胞系的影响相似,即午后明显高于夜间。昼夜节律变化对红细胞系测定结果的影响以中重度贫血患者最为显著,见图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体血液内的红细胞系也受昼夜节律变化的影响。
图1 3组患者不同时间段RBC数量(×1012/L)
2.1 RBC测定结果 见表1。
表1 两个时间段检测RBC结果(×1012 /L)
2.2 HGB含量测定结果 见表2。
表2 两个时间段检测HGB结果(g/L)
2.3 HCT测定结果 见表3。
图2 3组患者不同时间段HGB含量(g/L)
表3 两个时间段检测HCT结果
图3 3组患者不同时间段HCT
时间生物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已经被引入医学领域,成为临床有效的治疗手段的依据[5]。人外周血白细胞系测定结果受生物节律变化的影响,而关于红细胞系受生物节律变化的报道却甚少。而RBC、HGB及HCT是血细胞分析检查中最为重要的3个指标,是确诊贫血类型、进行贫血分度以及选择贫血治疗方法的主要依据,三者结合起来才最有参考价值[6]。我们的统计结果显示,红细胞系的测定结果受昼夜节律变化的影响,以RBC及HGB相对明显,而中重度患者尤为显著。
红系的昼夜节律变化可能与神经调节和激素分泌的时间调节相关。当人体神经调节和激素分泌受时间生物学的影响时,一些生理变化也出现昼夜节律性[7-8],为适应自身调节,人体内血容量及血液内成分会有一定改变[9],因此,正常人体内的RBC会随受自身生理因素发生改变,从而HGB和HCT也相应地改变。轻度贫血患者由于体内的RBC不足,HGB含量也随之减少,但RBC可通过增加HGB的携氧和释放氧的能力,增加心输出量加速血液循环以及重新分布血流等调节机制来改善机体的缺氧状态[10],血液被运输到肾脏时氧含量改变较小,较少刺激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中重度贫血患者由于白天的进食和运动,体内的缺氧状况会变得明显,自身调节机制已不能改善体内的缺氧状态,肾脏的氧含量会降低,刺激肾脏产生EPO,EPO可以促进有核红细胞成熟[11]。午后人体的缺氧状态和代谢程度会高于夜间,所以中重度贫血患者会促进EPO的合成和分泌,增加RBC释放入血也增加HGB的含量,来代偿性适应机体缺氧状态[12]。但由于RBC增加数量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很小,所以HCT整体变化相对较小。
根据我们的统计结果所得出的结论,临床医生在诊断贫血及观察贫血治疗效果时,应尽量安排患者在一天中的相近时间段采血,避免因生物节律变化造成红细胞系测定结果的明显差异。总之,人外周血红细胞系的测定结果受昼夜节律变化影响,以中重度贫血患者最为显著,因此,临床医生应根据红细胞系的这种生物节律的变化,安排患者尤其是中度贫血患者择时采血,根据检测结果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