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文化资源与设计学课程耦合效应研究

2020-08-07 05:34孙凤临
美与时代·上 2020年5期
关键词:区域文化图形创意

摘  要:通过对国内专业院校、综合大学、地方高校的设计类专业进行调研与分析,论述地方高校设计学科课程改革及教学资源的构建,并结合广西区域文化特点及民族艺术特色对《图形创意》课程进行拓展与资源运用、开发建设,推进特色课程与优势学科的工作,探索教学改革之路。

关键词:区域文化;设计学;耦合效应;图形创意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物联网的快速推进,大数据分析在各个行业的普及与整合,如何加快推进艺术教育现代化实施,推动以“互联网+”、大数据信息整合、产业耦合效应等手段服务艺术教育、课程内容的新型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区域文化资源与优化课堂教学资源成为高校艺术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智慧课堂、“互联网+教育”、创新教育、大数据一体化等呈现了新的教学形式。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理念,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同志在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同时,2018年11月在广西南宁召开广西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强调:“要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人才培养的中心;要根据办学传统、区位优势,把建设特色专业和优质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重心;要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高校发展的核心;为广西与全国同步实现教育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基于以上理论基础,通过深入挖掘区域文化资源、强化信息技术化、创新教学手段、丰富课程教学内容、突出地方高校的区域办学特色,将艺术设计课程内容拓展作为教学变革的基础,结合广西区域文化资源与民族艺术特色及区域产业特点,通过拓展课程教学内容和深度,以学生为教学中心、以设计理论知识为教学基础、以区域文化为教学特色、以耦合效应为教学特点,创新教学手段与拓展教学平台,为深化教育改革、突出区域特点、服务地方经济、孕育特色学科及一流学科,构建地方型高校设计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当前高校艺术设计学科存在的问题

第一,课程体系同质化。无论是专业院校设计类专业,还是综合型大学的设计类专业、地方院校的设计类专业,所有的课程体系都是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专业选修、专业拓展等,课程设置大同小异,但其性质基本相同,没有本质的区别。这与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等设计类专业的课程开设与内容设置相差甚远,发达国家坚持走课程体系的多样化,突出学科特色与人才特点。第二,改革形式大于内容。设计类学科应以应用为基础、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要点,以学科特色为关键展开艺术教育。但当前国内高校艺术类专业或将某一区域的民族艺术引进教学、或与某一企业合作为增长点,或将艺术作为素质教育拓展平台等。其实并没有解决艺术教育改革的根本,甚至造成国内高校盲目跟风的教学现象,最终并没有建立以特色课堂与特色教材带动的特色课程体系。第三,人文与艺术教育的分离。在课程体系中,设计类院校开设的相关人文课程少之又少,故此,在课程内拓展相关教育也是一种有效的补充。设计类专业院校一味强调其应用的特点,忽视了设计类专业的人文教育与设计类作品带来的人文关怀。技能操作是设计类学生的基础,但文化深浅却是设计类学生的命脉。当前社会快速发展,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因为设计者不严谨的思想,缺少人文关怀,其设计内容极有可能传播错误的观点与历史文化知识。

三、区域文化资源与设计学课程结合的可能性

耦合效应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通过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从而联合起来产生增力现象。当前,耦合效应的研究在理工科的专业领域研究较为常见。人文学科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经济与区域文化资源的耦合联动研究中,反映其区域文化与旅游开发之间的耦合作用,从区域文化的价值体系与旅游产品的开发角度阐述其关联性。以区域文化资源与学科耦合研究的内容极为少见,地方高校以区域艺术特色引入课堂教学较为常见,并且由学者大范围地引證其可行性。若仅仅将区域文化引入课堂,没有结合课程进行相关的特色实践,推进文化传播及民族艺术现代化演绎,会导致其形式与内容到教学结果,有脱节之嫌。故此,借助区域文化资源与设计学科耦合联动,探索设计学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教学等,有与时俱进的意义,促进高校教育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意识,推进设计学科的特色课程体系路径构建,借助新方法、新形式研究艺术教育及设计课程的可能性。

四、以“图形创意”课程为例实施教学改革

(一)人才培养目标调研与分析

对国内大学的设计类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相关的调研分析,归纳不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异同,同时探索不同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如何开展服务地方的工作。由于中国设计产业群随着市场经济逐渐快速发展,当前向三、四线城市飞速扩展,如何满足社会的发展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以及设计类人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学生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与社会脱节已成为主要问题。因此,通过比较研究与调研分析,探索高校设计教育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及满足企业用人单位的需求,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二)教学大纲与教材内容调研分析

对国内专业院校、综合大学、地方高校、大专院校的“图形创意”课程教学大纲、市场上《图形创意》教材进行相关的调研分析,归纳各部分之间的异同,调研高校“图形创意”课程的实践环节及教学资源与手段等内容。对国外部分有名的高校课程进行相关的研究与分析,比较各自的优点和问题,对内容与问题进行定性研究,为“图形创意”课程提供借鉴与可参考的依据或经验,并对“图形创意”课程的基础理论及课程体系进行相关的梳理,为课程体系的承上启下做铺垫。同时,分析大学生创业平台、区域相关产业特点、区域民族文化特色,探究“图形创意”课程与之对接的可能性。

(三)优化“图形创意”课程内容

对常用的“图形创意”课程内容及形式进行归纳,并探索全新的“图形创意”课程内容及形式,把传统的理论讲解分为专业理论讲解与图形相关的市场应用理论讲解;为了使课程高效适应市场的发展,教师应在课堂内容中加入知识拓展的内容,把经典的案例、市场的应用、广西区域文化特色、广西境内少数民族纹样作为新增的知识点,并引导学生对相关产业、民族艺术、图形应用的市场进行调研;从市场中寻找相关的项目源或以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展开实际项目、虚拟项目作为“图形创意”课程的实践环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创新性,为课堂教学带来更多的可能。

(四)形成“图形创意”课程特色

利用互联网技术与信息化课程相融合的形式,改变“图形创意”课程传统课堂式教学,构建“图形创意”教学资源库,有效整合素材资源,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开发“图形创意”在线课程资源,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构建真实师生高校互动平台,解决传统课程授课方式存在的问题,拓展课程服务对象,将广西的区域文化及少数民族艺术特色与课程内容进行充分融合。同时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树立服务区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意识,避免同质化课程内容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形成特色课程,响应国家号召的“互联网+、智慧校园、智慧课堂”教育形式。

五、结语

传统的“图形创意”课程停留在课堂的单一训练与重复训练之中,学生缺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缺乏探索能力及多元方法与手段。通过信息化及“图形创意”教学素材资源库的建立,充分利用区域文化资源,依托视觉传达广西区域优势特色学科建设点,展开相关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借助“互联网+”、智慧课堂等教学手段。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及项目训练、与文化单位、企业合作,以项目带动单元课程教学,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拓展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多学科、跨界的视野,突破以往以艺术学科强化艺术实践训练的局限性,构建以市场需求、社会发展为要点的人才培养格局,推进人文与艺术并重的教学理念,努力解决对“图形创意”停留于表形研究的问题,“图形创意”课程的学习对传统纹样的表形、表意有进一步了解,创新艺术教育的内涵。

参考文献:

[1]熊瑛子.高校藝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翻转课堂在图形创意课程中的应用为例[J].艺海,2018(7):144-145.

[2]任宏霞,花仕旺.论应用型本科艺术设计学专业课程教学设计的依据[J].艺术科技.2017(10):93.

[3]葛建伟.艺术设计类课程中的生命教育渗透——以图形创意课程为例[J].大众文艺,2016(24):202-203.

[4]刘焱.探讨艺术设计基础课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新方法——以“图形创意”课为例[J].美术文献,2014(1):228-229.

[5]肖兴华.高校图形创意课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研究[J].智库时代,2018(52):274+276.

[6]薛书琴.创意规则的解析与把握——图形创意课程关键教学环节的处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3):60-61.

作者简介:孙凤临,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视觉传达系。

猜你喜欢
区域文化图形创意
文化强国视角下的区域文化嬗变动态浅析
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图形创意》课程中的应用
区域文化视野下的油画风景表现语言研究
图形创意课程教学思考
吉林省区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数字媒介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育启示
区域文化对文化产业的影响
平面广告设计的图形创意研究
图形创意在平面广告中的情感表达
论区域文化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