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辉
计算机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网络在短短的二十几年间从无到有,异常迅猛地扩展到了全球的每个角落,进入了每个家庭。我校从小学三年级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随着课程的深入,学生接触网络的时间也逐渐增多。在教学中我们深刻体会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大部分学生利用网络扩大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加深了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增进了朋友间的友谊,能够运用网络为自己的学习生活服务。但同时,网络上一些充满了负能量的信息,对一些辨别是非能力差、意志力薄弱的学生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各种负面影响让不少老师、家长对网络敬而畏之。
而孩子的好奇心是永无止境的,如何发挥网络这把双刃剑的作用。引导小学生健康上网,走出盲目上网和迷恋网络的误区,让网络真正成为小学生学习、生活的良师益友也是我们当前信息技术教育最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下面就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课引导小学生正确合理使用网络浅谈几点做法。
一、规范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为了防止学生在练习时间上网聊天,玩网络游戏或看不良信息,有的信息技术教师就将网络关闭,禁止学生使用网络。这种“因噎废食”做法,违背了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理念。长期下去就会出现学生对玩计算机很感兴趣,但对“信息技术课”却没有兴趣。
其实学生沉湎于网络游戏、聊天,多是图一时之快乐,或者学习太苦寻求解脱,或出于好奇,但最关键的是学生觉得网络游戏、聊天比学习更刺激、更有吸引力。要让学生喜欢学习,就得让学生觉得学习有趣,有吸引力。这就要求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率,使我们的教学不但要寓教于学,还应寓教于乐。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常常采用“任务为主,精讲多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学有所用,在实践中加强操作技术。如在进行五年级下册的模块一《用计算机制作演示文稿》教学时,要求学生制作一个保护和介绍一种野生动物的演示文稿,演示文稿中除了文字以外,还要包括图片、文本框和图形等。教师首先在课前布置这一节课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活动,每组3~4人,组内成员都要承担一定任务,分工合作上网搜集相关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并整理、筛选出可用资料;接着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根据确定的主题和搜集的资料,编写幻灯片的剧本;最后由小组成员共同设计制作演示文稿,并做修改。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事做,将所学的利用网络查找的信息的知识用在了制作演示文稿上,进而引导学生将此技巧用在其他学科的学习生活中。
二、在信息技术课中加强引导,开展健康有益的网络活动,做到因势利导
学生大多喜欢上网,但许多学生上网都没有明确的目的,上网后随意浏览,在游戏类网站上花费的时间比例较大。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选择上网内容,向学生推荐一些健康、文明、有益有趣的适合学生浏览的网站。同时鼓励学生利用教育网站寻找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比如,在2018年下半年,教育局组织了五年级小学语文读书知识竞赛,大部分的学生没有被学校选拔上参加更高一级的比赛,留下了少许遗憾。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搞了一次制作电子小报的比赛,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Word知识,办一份语文知识小报,内容包括文学常识、作家我知道、古诗知多少等模块。小报中用到的图片、文字资料均可上网搜寻。对办得好的同学其小报通过校园网展出,同时用激励的语言,告诉学生通过办一份精美的电子小报,一定会增加许多语文知识,下次有这样的竞赛就会多几分胜出的机会。这样的活动不仅能提高孩子的电脑操作技能,而且能使孩子真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三、在信息技术课中普及网络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做到安全上网
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通过图片、视频向学生讲解网络的有关知识,消除网络的神秘感,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网络是一个虚幻的世界,让学生明白网络是为人们生活、学习带来方便的,人类要学会驾驭网络,而不是被网络驾驭,人类是网络的主人,而不是网络的奴隶。
我校学生在三年级的信息技术课中就开始接触网络,从一开始,教师就指导学生认真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懂得基本的对与错,是与非,教会他们如何分辨其中的有害信息。比如要增强网络道德意识,要分清网络中的真实与虚假,不能把一些未经证实的消息到处传播。还要注意网上安全,如果在网上发现威胁性的信息,要及时告诉家长和老师;上網时,不要给出全名、真实的地址、电话号码、学校名称、密码等;不要自己独自与网友见面等。
总之,网络时代的来临是不可阻挡的大趋势,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我们要让学生赢在网络时代的起跑线上,就要大力普及网络文化,打破网络的神秘,正确引导学生上网,让学生明确网络是学习的工具,要善于正确运用网络,让它为学习、生活服务。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