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跨文化元素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2020-08-07 08:57王晓丽
新课程·上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引入阅读教学

王晓丽

摘 要:英语阅读文本是一个值得开挖的宝地,但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对文本中跨文化元素的挖掘与渗透。了解异域文化知识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个必备条件,由此提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引入跨文化元素”的教学策略,即在充分挖掘文本中隱含的异域文化特性的同时对文本缺失的异域文化知识进行适度补充与渗透,通过一系列交互性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评判性阅读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观,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阅读教学;跨文化元素;引入

一、英语阅读的本质及其重要性

根据维基百科对于阅读的定义,阅读是指获取他人已预备好的符号并加以(符号的)辨认、(行文的)理解、(内容的)分析之过程,有时还伴随着朗读、鉴赏、记忆等行为。英语阅读主要是对英语文本材料进行理解、分析,从中获取新信息的过程。众所周知,在当今大容量、快节奏的信息时代,人们最主要的交流平台是网络,英语阅读已成为跨文化交际的主要手段。对于英语语言学习者来说,英语阅读是他们必须面对的主体部分,也是他们提高英语语言水平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载体。

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障碍

笔者在平时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常发现以下现象:

1.很多学生在阅读一篇既没有生词又没有语法障碍的文章时,对文章整体大意不够清楚,表现为看得懂,但说不透。学生倾向于对文本表面文字的理解,对许多深层性、文字背后的内容缺乏思考,较高层次的阅读活动无法有效开展。

2.现行英语教材中的许多文本经过了改写,原有文本的原汁原味无法感知。最主要的是异域文化元素的缺失,学生没法感同身受。他们多半按照中国文化的思维模式进行阅读,发生理解偏差,阻碍了英语阅读能力的真正发展,当然也影响了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引入跨文化元素的一些思考

“语言是对文化的反应,文化是语言存在和使用的环境,语言学习必然是文化学习。语言学习的目的是掌握一个新的交际工具,它同时也是为了开阔眼界,学习者通过学习和使用目的语言,来学习和体验目的文化,并在此基础上接受跨文化培训,培养跨文化意识,获取跨文化交际能力。所以说,语言学习是文化学习的手段,而文化学习是语言学习的目的。”(《跨文化外语教学》,203)从以上的权威表述中可以看出,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学习外语,最终必然要融入异域文化,体验文化差异,经历文化调适过程,逐渐形成有效的交际策略。

因此,处于认知发展较快的高中学习阶段,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必然要学习异域文化。教师应当引入跨文化元素,将语言知识教学与文化知识教学有机结合,并将其贯穿于整个高中英语教学,尤其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鉴于学生在英语阅读中遇到的一些障碍,笔者认为,教师需要对教材的文本进行深度解读,挖掘文本中所隐含的跨文化元素,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文本内涵。同时对文本中所缺失的异域文化元素进行弥补与渗透,促成学生跨文化知识的完整构建。

四、引入跨文化元素的阅读教学

1.“读前”环节——引情激趣、多元渗透跨文化元素

“读前”环节是阅读课的热身环节,这部分的任务设置主要是使学生为接下来的文本阅读做好充分的准备。此阶段是上课伊始,学生还未真正进入角色,教师的首要任务是从心理上为学生做好学习新内容的准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让这种良好状态维持下去。因此,激趣法不失为一个有效的策略。但是很多教师往往担心学生在接下来的阅读中看不懂文本,从而先进行生词处理。殊不知,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一下子大打折扣,因为生词是学生最烦恼的部分。笔者调查发现,学生在学新文本前,生词不是主要障碍,他们最渴望的是与文本相关的知识拓展。为了激发这种学习热情,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一些方式进行异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先感知,如介绍与文本相关的背景知识、引入异域文化激起感知冲突、进行相关内容的多元文化比较、开展微型语境的交际对话、使用信息丰富的网络资源等,为接下来学生进行文本阅读与理解搭好阶梯。

笔者曾在一节新课程的阅读实验课中,尝试在“读前”环节使用网络资源和引入文化冲突的方式来渗透跨文化元素,效果较好。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必修5 Unit 2的阅读课“Puzzles in geography”,这篇阅读材料从地理、历史、政治、文化等多角度说明了英联合王国的形成、发展,以及它的风土人情和人文景观。在此环节,笔者给学生播放了从网络下载的一段八分钟的视频,是关于英国代表队在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的表演,主要是介绍英国独特的本土风情风貌,让学生关注哪些是英国的标志元素,比如视频中的报纸、雨伞、双层巴士、足球等,这些都是英国文化的象征;然后又播放了一段八分钟的视频,是关于中国代表队在2004年奥运会闭幕式上的表演,让学生回忆表演的视频内容,有哪些代表中国文化元素。通过这种中英文化元素的对比,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并对接下去的文本阅读产生极大的兴趣,同时也为体验文本中的异域文化打下基础,真正体现“读前”环节的热身效果。

2.“读中”环节——深度挖掘、适度渗透跨文化元素

“读中”环节是学生阅读课的关键环节。但是学生在阅读初始,一般较多关注文字层面的理解,这也是很多学生的阅读习惯。在此环节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整体理解,即使有语言层面的理解也要依托文本进行理解。此时教师的引导作用非常关键,需要长期坚持,让学生改变原有的阅读习惯。现行高中英语教材内容非常丰富,多数文本涵盖了异域文化元素。笔者认为这是一块很大的宝藏,需要教师不断去挖掘,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感受文本中所体现的异域文化,尤其是人文方面的内容,从而达成最佳的阅读效果。

在此环节,教师一定要仔细研读文本,查阅相关背景资料,充分挖掘文本中的异域文化元素,以此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活动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学生慢慢且细细品味文本内涵,走进作者的心里,与作者进行悄然对话,产生情感共鸣。笔者在此环节通常采用“跨文化元素挖掘为主、渗透为辅”的教学策略。譬如,充分挖掘文本字里行间所表现出来的异国风土人情、外国人思维模式等,设计相应任务帮助学生了解这些隐性的跨文化元素,对于文本中异域文化元素缺失的地方,进行补充式渗透,以利于学生完整体验文本内涵。

笔者曾在进行人教版选修8 Unit 4的阅读课“Pygmalion”教学时,充分挖掘阅读材料中所隐含的跨文化元素,对于异域文化元素缺失的地方,进行了合理的补充式渗透,让学生收获颇多。这篇阅读材料讲述的是一位来自社会下层且语言粗俗的卖花女,偶然遇到上层社会的皮克林上校和语言专家希金斯教授的情形,材料主要是以人物之间的对话展开。以下截取笔者的课例片段,说明此环节的教学策略。

【课例片段】Lets look through the passage above the reading and find out the background for the play. What information do you know about this background?

(Possible answer: This play was set in the England of 1914. At that time) the roles of new women were changing in English society. More women began to join in the work force and had their social position.)

【设计说明】本篇阅读材料是戏剧的节选部分,而西方戏剧与学生当今生活相距甚远。如果学生不熟悉戏剧的写作背景,就较难理解文中人物的心理状态。笔者根据文中所给的1914年时间信息,挖掘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在20世纪初的英国,女性角色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踏入社会,并逐渐在各行各业中担任要职,也具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

【课例片段】From the description of Elise in the passage,what adjective will you use to modify her?What is your evidence?

(Possible answer: She was an ambitious lady. Evidence: “A shop assistant? Now thats sommat I want,that is!”)

【设计说明】伊莱斯的语言与行为都受她所处的社会地位和社会环境影响,即使在那样艰难的客观条件下,她还是非常乐观,并且坚信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自己所设定的目标。笔者通过对伊莱斯在文本中的言语和行为的解读,挖掘出西方人乐观生存的这种文化意识。借此教育学生,学习西方人乐观生存的态度,在人生中要有决心和勇气去改变自己现状,寻求机遇,提升自我,勇于进取,最终达成自己的人生目标。

3.“读后”环节——立体互动、循环渗透跨文化元素

“读后”环节是对文本阅读后的思维过程,也是自我反思、学习巩固的过程。在此环节,学生在感知文本异域文化元素的基础上进行对文本深层次理解与概括,是一个高级阶段,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通常体现在此阶段。笔者认为,教师对读后活动的设计至关重要,要体现基于文化层面的思维活动,而这种思维活动不是单向的,而是交织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师生与环境之间、师生与其他资源之间的多维互动中。如此才能确保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培养他们在阅读中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这种立体互动中,习得的跨文化元素不断循环渗透,学生会逐渐养成真正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五、引入跨文化元素的教学效果

在阅读教学中挖掘与渗透跨文化元素,是提高阅读课堂效率的途径之一。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呈现良好态势。

1.语感增强、阅读速度明显提升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断挖掘文本中跨文化元素,并加以渗透与巩固,学生语感有很大改观。在阅读中,不再反复纠结于不认识的单词或词汇,经常会通过上下文进行领会,他们经常会结合平时所学的异域文化知识领悟文本内涵,口语、听力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学生平均阅读速度从原来60wpm上升到90wpm,而且理解的准确性较高。

2.对异域文化知识的敏感度增强

通过对异域文化知识的挖掘与渗透教学,学生对异域文化兴趣大增,他们会主动在课前通过网络收集和整理与准备学的教材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这大大增加了课堂信息量,同时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也是一种学习过程。学生对于异域文化知识学习的主動性也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这种良性循环下,学生对于异域文化知识的接纳程度越来越高,捕捉异国信息的敏感度越来越强,从而促进了他们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3.养成在阅读中评判性思维习惯

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挖掘异域文化的同时,经常组织读后活动,对这些文化属性进行讨论与评价,并结合本国文化价值观进行比较,教师不断引导,帮助学生树立积极正面的社会价值观。学生在这类活动中开阔视野、激活思维,并形成自我判断的思维模式,逐渐养成评判性思维习惯。

4.在跨文化交际中尊重异国文化

经过这类课程训练的学生,在与外国人交往过程中通常体现出豁达、包容、有礼貌的风范。笔者所任教的多名学生参加了国际夏令营。在夏令营活动中,他们尊重异国同伴,和谐相处,乐意助人,他们的表现受到异国朋友的赞赏。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是一个值得长期讨论的话题,在阅读教学中引入跨文化元素,主要基于对阅读文本的深度挖掘与对教材不足处的弥补。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式很多,笔者所尝试的方法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在实施该教学策略时,需要教师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跨文化交际经历,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Bartlett F. A Study in Experiment and Social Psychology[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32.

[2]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3]鲁子问,康淑敏.英语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王宏印.跨文化传通:如何与外国人交往[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

[5]顾嘉祖.语言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

编辑 杜元元

猜你喜欢
引入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让健康向上的通俗歌曲走入高中音乐课堂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体会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