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蝶
摘 要:校企合作是促进职业院校发展的关键,是提升高职学生技能的方法之一。由于种种因素,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開展情况并不乐观,仍需要改进。文章以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为研究对象,对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内涵进行阐述。结合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产教结合
一、引言
高职院校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校企合作模式应用在高职院校中,可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如何解决以往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是当前面临的问题。本文就此进行分析。
二、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指能够满足当前发展又可以为后人发展提供动力的一种发展形势。高职教育中所谓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满足学生当下发展需求的同时,能够为学校发展、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可靠依据,使学校在大环境作用下提升教学能力。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则是对学生发展、校企合作自身发展、校企合作与外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描述,该模式的建立,对学校、企业、人才培养都有影响[1]。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获得经验,提升就业能力,以满足社会中多种要求。该模式可持续化发展,能满足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面的发展要求,促进人才培养。
三、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
(一)校企合作模式单一
高职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中,存在合作模式单一的问题。部分高职学校为了提高竞争力,保证就业率,会与学校专业对口的企业寻求合作,很少有企业主动与学校合作。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企业会为学校提供实训场地,进行设备、资金等捐助活动。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企业会为学生提供岗位培训工作,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这种合作方式,不仅没有体现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而且会影响学校教育发展。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对学校教学资源优化具有促进作用。若是两者的合作单一,则无法实现校企合作的教育目标,影响教育进一步发展。
(二)无法满足校、企利益需求
学校与企业的利益出发点不同,企业希望提升自身生产经营效益,学校则是希望提高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两者在合作的过程中,就会发现由于两者的发展目标、教育目标、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导致合作出现滞后性,增加合作的风险[2]。若要解决这一问题,应结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引导两者同步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模式问题
高职教育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水平的优秀人才。在实际教学中,学校更加重视学生是否取得专业证书,学习成绩是否好。在这种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学生实践能力没有得到提升,也没有展示校企合作的优势[3]。教学做合一,是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目的,是实现校企生发展的关键。在理论性教学模式影响下,学生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无法将学习知识点应该实际问题中,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提升。
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一)建立实训基地,为校企合作开展提供依据
高职院校中实训基地的建立,可以为日后校企合作提供依据,能够让学生更好的适应校企合作模式。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都不具备实训基地,有的学校则是没有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由于学生不适应理论与实践共同开展学习的方式,导致校企合作模式应用效果不理想。为了让学生更好的适应校企合作模式,并能够从中有所收获,有所成长,学校可建立实训基地[4]。首先,发挥学校管理部门的作用,加强实训基地的建立。高中院校应在传统实训基地建设基础上,增加与时代发展有关规则制度,并将此落实在实际工作中,提高实训教学效果。其次,加强实训教学。实训是高职教学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主要途径。学校应转变传统教学理念,重视实训与理论的结合,使学生在学校实训中操作能力得到提高,为后续在企业实训提供支撑。最后,组织专业培训活动。专业培训活动,与学生发展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是促进学生专业发展的关键。学校可以组织专业能力强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培训,使学生在学习中理论素养与专业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二)产教结合,发挥企业主导作用
高职教育可以利用产教结合的方式进行专业人才培养,为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一直以来,我国校企合作形式都是由学校主导,企业参与状态比较被动。为了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提高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可以将企业生产与教学活动结合在一起,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果,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企业可以与学校合作,建立实训基地,选择优秀的工作人员参与基地教学中,将先进的技术与工作理念等传递出来,以提高学生认知,促进人才培养。以高职教学中常见的自动类专业为例,学校可以根据企业发展情况与人才需求,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当基地建设结束后,则由企业主导,投资相关的设备与资源,并派遣优秀工作人员对学生进行培训。通过实训基地的建立,为自动类专业学生提供锻炼的平台,为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三)完善法律保障,保证合作的稳定性
法律保障体系的建立,不仅能够保证校企合作的稳定,而且可以实现校企双赢。以往合作中,并没有规章制度规范两者的行为,导致一些不合理的情况出现[5]。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发展的趋势,为了使两者的合作更加健康长久,政府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一些政策,将参与合作的企业、学校在合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承担的责任等等进行说明,做到有法可依,有理可依。以德国为例,德国对职教非常重视,利用政府权利,确定职教与企业合作相关的法律,并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取得非常有效的效果。我国可以学习其他国家先进的法律制度,在职业教育法的基础上,进行完善更新,增加与校企合作有关的法律条令,为两者健康发展提供动力。法律法规的建立,是维护学校、企业、学生权利的重要手段,也是规范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因此,应重视法律制度的完善,借此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促进人才培养工作进行。
(四)明确企业与学校主体地位,保证合作有效性
在校企合作中,学校与企业都具有主体地位,需要通过两者的有效合作,提升学生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在校企合作中,应明确彼此的责任与任务,发挥彼此的优势,实现高效教学。企业具有丰富实践资源,如场地、设备、技术等,是学生提升专业能力必不可少的因素。学校则具备比较丰富的教育资源,文化知识、教师资源等,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与理论素养的关键。因此,可以由企业负责实训,学校负责教育,为人才培养共同努力。高职教育需要学生进行三年的学习,学校可以将三年时间划分一下,第一年、第二年学习理论知识,并在学校的实践基地进行实践,学会理论知识灵活运用;第三年,则组织学生走进企业,了解专业工作模式,在实习中提升专业技能,了解岗位要求,为自身职业发展做好铺垫。不同时期,两者有不同的作用。应结合实际情况,展示自己的优势,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为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五)立足学生专业,确定合作模式
高职院校中有非常多的专业,如会计专业、设计类专业、机电专类业等,不同的专业需要不同的合作模式。这样既能体现专业特点,又能实现学生素质提升。合作教育、现代师徒制、产学结合等都是校企合作的模式,也是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途径。学校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专业进行分析,并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合作,实现因地制宜。在合作过程中,应对专业、学生特点,社会发展需求,岗位要求等进行分析,以保证人才培养的效果。通过针对性的合作,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实现双赢。
五、结语
高职教育中,通过校企合作可持续模式的建立,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教育发展与企业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张仲雯.“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共建財会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模式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2):245-246.
[2]徐海祥,王正云,李志方,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高职院校服务乡村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农产品加工,2020(2):104-107.
[3]章鑫,孟凡涛,邵雪莲.现代学徒制下校企合作新模式研究——以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城乡规划专业建设为例[J].智库时代,2020(4):162-163.
[4]张志明.高职院校基于产教融合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为例[J].科技风,2020(2):74.
[5]林启德.校企合作机制下试论高职院校机械设计专业学生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评《机械设计实践与创新》[J].机械设计,20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