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资助育人面临问题及解决措施

2020-08-07 05:36史海霞
青年时代 2020年14期
关键词:精准帮扶贫困大学生资助育人

史海霞

摘 要:学生资助是一项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事关脱贫攻坚,事关社会公平[1]。一直以来,国家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工作十分重视,相关的资助政策也在不断完善,从制度上保障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但是目前高校资助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如何做到精准帮扶,如何在经济帮扶的基础上加强思想引领,如何通过心理辅导、学业指导、就创业扶持等方面进行全程、全方位的帮扶。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精准帮扶;资助育人

一、引言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进一步加强学生资助工作》一文中指出:“学生资助必须坚持育人导向,将育人作为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长效机制,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1]。目前,高校资助工作已经形成了“奖、助、贷、勤、免、补”的学生资助体系,基本上解决了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困难,但仅仅依靠经济帮扶的方式已经无法解决目前大学生面临的新困难、新需求的。学校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在经济帮扶的基础上,需加强贫困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责任担当意识、感恩意识以及诚信意识等,真正发挥资助工作“育人”的功能。

二、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现状

(一)贫困生精准认定难度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不仅是扶贫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资助工作的基本要求[1]。想要让国家的资助政策帮助到真正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贫困生的精准认定是关键,只有精准识别困难学生才能确保整个资助工作的公平和顺利开展。

1.证明材料可信度不高

目前,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材料依据主要是大学生的家庭情况调查表或者当地提供的相关困难证明材料(如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孤残学生、烈士子女等)和学生个人的家庭情况描述。因存在个别部门出具的困难材料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核,影响了材料的可信度。

2.错误受助观念的影响

有些学生为得到国家相应的资助,抱着不要白不要的态度,故意夸大自己的困难程度;有部分家庭经济不是特别困难的学生,为了能有争取国家励志奖学金的机会也来申请贫困生资格;个别家庭经济困难同学虽然家境困难,但是出于自尊心,不敢申请贫困生,不敢把自己的实际情况反馈给班主任或者辅导员,害怕从此被班级同学另眼相看。这些错误的观念也增加了精准认定的难度[2]。

(二)经济资助占主体,思想引领欠缺

1.缺乏自强自立精神

目前,高校的资助涵盖了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励志奖学金、企业奖学金、建档立卡减免学费、勤工助学等,基本上能够解决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所需的经济支持,这就出现了部分贫困学生坐等着学校的资助,不去尝试勤工助学或社会实践来获取报酬和锻炼自己的方式,形成了“等”“要”“靠”思想。

2.缺乏感恩和担当意识

目前,企业助学金和国家助学金都是无偿资助给贫困学生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特别是国家助学金的获取资格没有任何门槛,完全取决于家庭经济情况,因此出现了部分学生为争取贫困生的资格互不相让、因未获得困难生资格或者因困难等级的高低产生抱怨的情况。正是因为无偿的给予,使得部分贫困生的感恩意识淡薄,心安理得的享受着这些资助,但是参与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帮助他人等方面积极性不高,缺乏反哺意识[3]。

3.缺乏诚信意识

部分贫困生靠着国家助学贷款完成了学业,但毕业后却出现了拖欠国家助学贷款的行為;在校的部分大学生为了得到学校的资助,不惜提供虚假的家庭困难情况证明[3];甚至有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不错的同学,也来申请困难生资格。这些情况都在提醒我们,诚信教育是资助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三)综合能力有待提升

大部分贫困生来自偏远地区,成长环境的不同也让他们和其他学生有明显的区别。原生家庭的贫困让他们一直生活在自卑的阴影下,初入大学,由于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很多贫困生虽然努力,但是成绩依然没有起色,学业困难更加剧了他们的自卑、焦虑的心理。另外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家庭的贫困让他们时刻把如何解决经济困难放在首位,没有认真思考过自己的人生规划,没有规划的生活无法激发他们奋斗的内生力,自我发展能力弱。他们不主动参加社团和集体的活动,不主动与人沟通的行为也让他们长期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这些都导致了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的欠缺。而成功就业不仅仅只需要专业知识,更多的看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能力的欠缺也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三、完善高校资助育人效果的具体措施

(一)贫困生认定精准识别——确保公平、公正

贫困生认定工作是资助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的精准识别是做好资助育人工作的前提和关键。认定工作不能单纯的以学生提供的证明材料作为参考,辅导员是和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可通过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方式,深入了解学生真实的家庭情况,并结合校园卡的日常消费情况,学生平时的衣食住行情况,通过宿舍、班级同学侧面了解的信息,最后通过宿舍推选—班级评议—班主任审核—辅导员审核—学院公示等环节对困难学生进行精准认定。另外,根据贫困生家庭所在地和学校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的不同,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分等级资助[5]。需加强对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孤儿等特殊群体的关注及资助力度。通过建立全面、动态的贫困生信息管理系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实时更新和调整。也可根据学生饭卡在食堂消费的次数和费用的大数据,悄悄的给予家庭条件相对贫困的学生一些临时性的补助,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和被关心。建立畅通的与学生沟通交流的平台,及时发现那些家庭突发自然灾害或重大变故的同学[6],给他们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二)加强思想引领——促进全面发展

资助工作不仅仅是保证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上的起学,解决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更应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健全的人格。学生在接受国家和社会资助的同时,感受到来自国家和学校的关爱和温暖,激发他们的感恩意识和爱国爱校的情怀,努力上进,将来可以将爱心传递。作为高校辅导员,应充分利用课堂、主题班会、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国家助学金、企业助学金评定环节引导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受助观念;通过参观红色革命根据地,让贫困生了解新中国一路走来的不容易,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同时发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党员群体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帮助和影响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通过“励志人生·青春故事”等典型事例和主题活动,即利用榜样的力量让贫困生学会自强自立,拼搏进取;通过鼓励贫困生参加一系列的志愿活动和公益活动,同时对于积极参与志愿活动的同学加大宣传力度,使贫困生在朋辈的影响下学会感恩和担当,并增强与人交往的能力。充分利用学校、学院的平台专门为贫困生提供社会实践、参与科研的机会来拓宽他们的视野和科研能力;通过签订“诚信承诺书”等诚信专题活动,典型案例,加强贫困学生的诚信意识。

(三)提供全方位帮扶——助力成长成才

对于贫困学生,他们大多敏感、自卑,极易出现迷茫、与人交往沟通困难等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辅导员应积极关注贫困学生的心理变化,积极主动的开展谈心谈话,帮助学生解决他们面临的实际困难,使他们感受到平等和被尊重,拉近和他们之间的距离。同时,学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和辅导,在增强自信、自强、自立的基础上提高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2][7]。从大一开始就对贫困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兴趣、优缺点等,在充分自我认知的基础上,使贫困生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并实时做出调整。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的特点开展全程化的分类指导。需鼓励贫困生积极参加学校的活动,在活动中获得自信的同时促进综合能力的提升;积极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让贫困生在大二大三时利用寒暑假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企业实习,将专业知识用到实际工作中,提前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为就业时的人职匹配做好准备。通过邀请考研成功和顺利就业的师兄师姐分享考研和就业的经验,增加学习交流机会的同时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利用简历设计大赛、创新创业大赛、模拟面试等对贫困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相关培训,提升他们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从根本上“脱贫”[8]。

四、结语

高校資助工作以经济资助为基础,通过思想引领、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等进行全程、全方位的帮扶,以“授人以渔”的方式激发困难学生的内生力,促进其全面成长成才,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提升资助工作育人的实效。

参考文献:

[1]陈宝生.人民网.进一步加强学生资助工作[EB/OL].(2018-03-07)[2020-02-07].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8/0307/c416200-29853955.html.

[2]刘筱婕.大学生资助精准化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75-78.

[3]陈伯豪.资助育人视域下高校贫困生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6):86-89.

[4]李澎瀛.浅谈高校资助育人新模式构建[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9(3):105.

[5]李春月.脱贫攻坚视野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2期):174-175.

[6]王娜.实现高校精准资助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J].思想理论研究,2018(7):102-105.

[7]李义波.新时代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体系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4):68-70.

[8]王娜.将“立德树人”融入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探索与思考[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7):143-146,157.

猜你喜欢
精准帮扶贫困大学生资助育人
精准帮扶视角下贫困女大学生就业指导问题研究
浅析高校辅导员对贫困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思考
基于发展型资助视角的贫困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研究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