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绿皮书》
——影片细节超详解读

2020-08-07 09:59作者乔玥
南风 2020年7期
关键词:绿皮书托尼旅途

作者:乔玥

我必须承认,当我第一眼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对这部电影想看的欲望并不强烈。这种“以貌取人”、“以名取影”的愚蠢行为曾经让我错过好几部隽永佳片,因此感谢朋友的推荐,让我没有错过这部看似平淡却堪称影史最佳影片之一的电影。

《绿皮书》,有人又将其翻译为《绿簿旅友》,译名和海报都多少反映出了这部公路电影的大致内容,两个从肤色、背景、职业、环境到为人处世、性格三观都截然不同的人,因为偶然的因素开启了一段令双方都非常难忘的长途旅行,在这趟旅行中,他们彼此互相了解、改变和成长,从电影的立意而言,这类叙事结构和内容并不是首创,然而这部电影让人折服之处并不在于标新立异或惊世骇俗,这部节奏平稳、色调明快的小成本电影之所以能够在奥斯卡脱颖而出赢得世人的认可,令人叫绝的是人物刻画和细节的处理。整部电影仿佛浑然天成的雕塑,每一个细节处理的都深刻而自然,如果你是那种看电影只为了看特效、颜值或者刺激狗血的情节,那我真的不推荐你去看,正如想吃辣椒却选了人参果,这部电影需要观众细腻的洞察、深刻的体悟和充满感性的沉思。

《绿皮书》采用了双男主的模式,你很难说托尼和谢利谁是更加突出的男主角。二者的角色通过种种细微的表现和细节刻画得极为成功,人物的一颦一笑、措辞动作神态甚至微表情都极其到位,当电影结束,伴着对真实故事的幕后注解,你甚至、觉得两个人的友谊就在你眼前延续下去,人物从银屏上呼之欲出。

影片开场,托尼是一个酒吧的公关保镖,他负责招徕客人,把闹事者扔出去,从他买通衣帽间女郎故意藏起客人的帽子这个细节,你会发现,他是一个非常善于观察的人,他知道通过哪些小伎俩可以操纵别人,让自己和这个人攀上关系,不露声色,干净利落。

接着另一个细节显示出这个角色的另一面:通过他扔掉黑人用过的玻璃杯可以反映出,他内心是对黑人有所歧视的——正如他所处的环境一样,他的亲戚朋友也不信任黑人。连人家用过的杯子都要扔掉,如果让他为黑人工作,在他看来应该是一件十分不情愿的、很为难的事情。可是,当俱乐部老板给他提供了一份类似于黑手党性质的工作时,他拒绝了——影片中出现了不止一次,如果为了生计,他有的选择,包括在旅途中他遇到了两个意大利同乡,他仍然可以中途退出,但是他两次都拒绝了,他宁愿为心里歧视的黑人工作,也不要走上歧途,显示了他的原则、善良和责任感,在他有些粗俗的行为下,是一个三观正确、善良坚定的灵魂,和开头在酒吧动粗的一幕相比,这个人物一下子气血生动、圆润饱满起来。

当他去面试司机的工作、和谢利谈判的时候,他的底线是不做男仆并提高薪酬,在门口和上一个面试者的擦肩而过让他敏锐地捕捉到了雇佣者的选择面很窄——肯为他工作的人并不多,除了移民或者有色人种,能够像他这样符合条件并且同意为黑人工作的白人,显然在这场博弈中他占有优势,再一次体现了他过人的洞察力。

我真的被该片的导演、编剧和演员们折服,因为他们把每一个细节都演绎的不能更加到位,把该片的质量推向极致。

体现托尼人物角色的细节:

1.对家庭的爱和责任感——临行时向妻子写信的保证,说到做到,一路走来一路写,即使临近归家,他仍然在写最后一封信,自己亲自带回家,然而字里行间都能体会到他对妻子和孩子的想念和爱意,包括他在旅馆时拿出妻子的小照亲吻照片,一个心中充满了爱和忠诚的男人,心眼会坏到哪里去呢?

2.心思细腻、戒备心强——他和男仆关于搬行李时眼神对弈的交锋、旅途刚开始时拒绝和谢利分享的三明治、停车小便时返回取走的钱包、车上听到的只言片语误将俄语认作德语而对提琴手产生的防御、路旁车里小情侣对他们的议论和偏见(虽然全程他没有看他们一眼,也没有任何交流,但是通过余光,他们的想法他一清二楚,于是毫不客气地奉上一枚竖中指的手势)、垃圾钢琴的不妥协、从橙鸟酒吧尽欢之后走出来,马上发现图谋不轨的家伙开枪警示,这些都体现了他犀利的眼光和森严的自我保护心理。你以为他大大咧咧不讲卫生,但是他在牢房里告诫看似有洁癖、需要红丝绒毯子和十分讲究的谢利不要碰那些床单,相比谢利而言,托尼显然更加独立、更能照顾好自己和他人,他是个tough guy,谁也别想占他的便宜,谢利需要他的保护,于他们二人而言,这种组合十分互补。

3、不羁的外表和美好的内在——市井气息浓厚、喜欢耍小聪明贪便宜,大大咧咧的托尼不拘小节,他顺着车窗丢垃圾、跪在地上和混混赌博、路边随地小便,可是他心里尊重谢利,佩服他的天赋和才华,意识到他很孤独,也不快乐,他很快学会了浪漫而诗意地在心中表达自己的思念,每次信件的结尾都要缀上“替我亲吻孩子们”;当谢利看到他要去酒吧赴同乡之约,加之前一晚的冲突与尴尬,他以为托尼要离他而去了,所以他试图通过给他头衔和加薪的方式挽留他,可是托尼拒绝了他的提议,他信守约定并让他安心,答应的事情一定做到,而且还婉转地告诉谢利,不用担心和羞愧,他并不会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他的同性恋行为,他知道这个世界很复杂,他不会去妄加评判,这一点真的让人动容,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种包容开放的心态十分难得;在旅途中他为了保证演出顺利进行做了很多努力,因为他深知如果违约他就拿不到另外一半报酬,可是当最后一场巡演,谢利收到了大堂经理的歧视和侮辱拒绝演出的时候,当谢利说:如果你希望我演出,我会照做而托尼毅然决定带他离开的时候,整个影片达到了高潮:他已经不再把这份差事看成一份单纯的工作,谢利对他来说,已经是一个亲密的朋友,哪怕损失酬劳,他也不会牺牲朋友的尊严,让他在一个受到歧视和侮辱的餐厅完成最后的表演。他真的拥有一个十分美好的灵魂。

相比托尼而言,谢利的人物塑造也十分成功,他外在的自律收敛、内心的纠结冲突、被边缘化的心理刻画以及旅途中的改变都被演绎得十分到位。

体现谢利人物角色的细节:

1、温和而坚定——让托尼归还顺走的幸运石、捡起随手丢出去的饮料杯、拒绝在受歧视的简陋茅房里如厕、在西装店受辱后仍然保持的得体微笑、坚持在餐厅用餐否则拒绝演出,然而看到朋友为难时愿意为了他而妥协,甚至为了让朋友在平安夜赶回家在旅途的最后一程冒着大雪亲自开车,所有这些都体现出谢利内心的强大和原则的坚定,和托尼的肢体防御不同的是,谢利展现给世人的,是自己的态度和勇气,正如提琴手奥列格所说:“ Genius is not enough.It takes courage to change people's hearts.”仅仅有天赋是不够的,想要改变人心需要拿出极大的勇气。

2、矛盾而孤独——在他温和高傲的外表下,隐藏的是一颗无所适从的内心,他通过资历、天赋、头衔和举止礼仪来掩饰自己的脆弱,夜晚回到宾馆,奥列格和乔治在和美女们畅谈搭讪,而他则一个人坐在阳台上喝酒,难怪他每晚都需要一瓶威士忌。当托尼播放黑人爵士乐,他问谢利,你怎么可能不知道他们呢,他们是你们的人!(和他一样都是黑人)听到这里谢利沉默了,包括他在黑人旅馆时为了躲避同胞的搭讪和讥讽跑到酒吧结果被揍一通、在西装店被侮辱后当晚表演中琴声里狂怒的表达、以及从警局脱身之后面对托尼的责难愤怒地下车走进滂沱的大雨,他在雨中爆发了,他终于吼出了他的孤独、边缘化和自我认同的挣扎,白人上流社会假惺惺的尊重、附庸风雅的追捧和骨子里的歧视让他时常难堪,大部分黑人的境遇和教育背景又与他格格不入,甚至他无法公开的性取向,让他失去了妻子和家人,无人可以诉说,一个人孤独地坐在奢华而虚空的城堡,还要通过天赋拿出勇气面对这个充满歧视的世界。他像一个战士、一个守望者,矛盾而孤独地对抗整个世界。

3、单纯而善良——旅途开始前先征得托尼妻子的同意、几次对托尼表示如果需要钱可以来找他,在旅途中教会托尼如何在信中得体地表达自己的爱意,发挥他的饶舌天赋教托尼练习绕口令,以及在自己受到侮辱的情况下考虑到托尼的利益,仍然表示如果他希望他表演,他会照他的意思去做,在橙鸟酒吧他终于如愿以偿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演奏了古典钢琴——拿掉琴上的酒杯,即使面对一台破旧的钢琴,也要表现出自己的风范和坚持,他演奏的肖邦惊艳四座,的确,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像他一样如此演绎肖邦的曲子。

整部影片各个部分的演绎均可以说是堪称完美,两个主角通过多面化的呈现,塑造了两个极为成功的圆型人物,让所有人看到了他们内心的改变、交流和成长,甚至一个不经意的群演片段都见微知著,令人印象深刻。比如他们停在田野间修车时的间隙,一群劳作的黑人惊诧地看着白人为黑人工作,从侧面表述出当时社会对黑人的阶层固化和歧视是多么根深蒂固;当托尼因为餐厅的歧视而和谢利一起离开时餐厅黑人侍者脸上一闪而过的笑容,圣诞前夕因爆胎路遇警察,他表现出的关心和祝福;以及最后托尼的家人们看到谢利惊讶沉默的片刻之后是毫无犹豫的接纳和欢迎,这一切,都让人感到温暖而美好,让人觉得一切经历都有了深刻的意义,因为这个世界如此值得。

结尾借用托尼的一句话,也是整个影片的金句之一:“The World's full of lonely people afraid to make the first move”,有时候孤独是因为你没有迈出第一步,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当你敞开心扉,就会收获一个朋友,不论是黑是白,是男是女,在世界上结伴而行,每个人,都需要友谊和美好的爱。

猜你喜欢
绿皮书托尼旅途
托尼找马
乐在旅途
疯狂旅途
“马”上旅途
与孤独作战 喝一碗《绿皮书》煲的“鸡汤”
理发师托尼
碰瓷的绿皮书
我想自己做
夜半花
像命中注定,唐和托尼同年去世,才有了《绿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