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背景下学生德育路径研究

2020-08-06 00:23申冬生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0年20期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教学设计德育

申冬生

摘  要 基于信息化教学背景,分析学生德育困境,阐述学生德育的重要性,提出学生德育的路径,以期帮助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融入德育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德育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20-0098-02

1 引言

信息化教学设计侧重于在教学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学改革与预设发展的过程。它的本质是运用系统方法,促进以学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转变,正确地、巧妙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优化教学效果的过程。简而言之,信息化教学是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产生的新教学形态。

信息化已成趋势,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等都提出要求。面对新时代特征和学生的变化,课堂教学也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在信息化背景下重新寻找失落的精神,这样才能完成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2 信息化教学背景下学生德育困境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越来越重视信息化教学手段。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和《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12〕194号)的文件精神,江苏省决定组织全省高等学校开展课堂教学大赛,旨在引导高等学校聚焦信息化课堂[1]。然而,随着信息化教学的不断深入,很多教师过分追求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却忽视了育人这一根本目的,育德精神消失在信息化潮流中,消失在物欲横流的生活中,消失在教学设计和懈怠中。物质功利浮在课堂表面,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沉没了,导致立德树人缺乏支撑和保障。信息化课堂德育生态的建设,对切实提升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现代高等教育发展有重要影响。

在信息化潮流冲击下,功利心理的泛滥让部分教师和学生忽视情感、友谊、品德的培养,滋生了道德冷漠、人情淡薄、信仰危机、精神缺失等问题。在现实世界中,各种消极现象不断产生,失落的精神无处安放,让德育成为当务之急。在信息化教学中,因物质功利主义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举的例子虽然符合“三贴近原则”,但是观念和理念都已经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容易助长炫耀物质财富、忽视精神追求的风气。如在“哲学与人生”第七课第二框“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快乐”章节中,有的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把成功个案化,以物质财富作为衡量成功的标准,将李嘉诚、王思聪等人作为成功的典型,把错误的价值观传递给学生,对学生产生错误的引导。因此,在案例的选择上要尊重大众,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能有切身感受,从而避免学生对望尘莫及的成就产生空洞感。

3 信息化教学背景下学生德育的重要性

身处于复杂的、互相连通的信息化世界中,新时代给人们带来品德分化的争论。若脱离德性,依靠孤立的權威和错误的价值观来主导课堂教学,就像试图在没有水的环境里学游泳,最终将因缺乏真实的环境而偏离方向,无法到达彼岸。德育对学生和教师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大有裨益。想象一下,你正在读一则教学设计的案例,沉浸于案例之中,受邀从案例中某个角色的角度分析这个案例,会思考他的欲望和行动是怎样相互作用的。在分析案例的时候,学生会产生情感上的回应,这种回应会把他和案例主人翁以新的视角联系起来。德育有助于课程学习和教学设计,能让学生和教师更易发现生活的真善美。为了更好地发挥品德的力量,教师必须确保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接受正确的价值观教育。为了捍卫最珍贵的宝藏——品德,像德育这样的课程必须行动起来,与学生一起学习分享德性的美好与神奇。否则,信息化课堂便会失去色彩。

缺乏艺术的课堂无法培养学生的感觉美、道德美,缺乏高潮的课堂让学生欲睡不能、兴趣全无,缺乏灵魂的课堂让学生无法体会情真意切的心灵共鸣。教师活在自己的“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中,无法用教材实现与学生沟通;用传统而霸道的方法主宰四平八稳、毫无生机的课堂,无法用手中方法实现平实、精准而有效的教学,阻碍了课堂德育价值的实现。教师身正为范、学高为师的魅力无法对学生产生吸引,无法影响学生,让学生难以对教师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崇拜,此时的课堂德育已经黯淡无光。

4 信息化教学背景下学生德育的路径

为了优化信息化教学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德育效果,唤醒失落的精神,信息化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要努力构建教学设计、情感态度、教学能力等“三位一体”的良性互动机制,为唤醒失落的精神奠定基础。

以设计为载体,教学从“教”转向“学”  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侧重学生主体情感的养育,更注重学生育德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和挖掘品德,从而构建自身德性。因此,“高等教育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有审视教学育德的能力,需从学习的维度建构教与学,探索育德规律”[2]。信息化教学设计学习必然需要搭建和运用信息化平台,平台也是设计信息化学习环节的唯一载体。软件平台的运用要让无声的德育载体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要符合学生学习规律。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平台功能单调,布局不合理,如缺乏互动,缺乏实时数据展示,缺乏框架,平台软件太复杂,学生无从下手,让无声的育德效果无法实现。

“从本质上说,以学习的视角设计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时,教学准备、教学环节、教学反思三个完整的环节都要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注重学习主体的认知经验、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教师也要重视自身在德育过程中的重要意义,要强调养育学习者品德的重要性。”[3]因此,在教学设计从“教学”转向“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用全局观念和育德品质来设计“学习”,让教学环节发挥课堂目标三要素的指导作用,在保障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合理科学地选用学习材料和案例,为学生科学搭建认知经验和新知识之间的桥梁,帮助学生运用新知,并逐渐习惯将新知用于新的现实情境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需组织品德学习,借助信息化教学内容和方式,引导和培养学生从品德的角度去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在课堂教学实施中,教师除了主动考虑预设,也要主动设计学习生成,并通过反思,有针对性地设计下一步学习和教学计划,最终达成品德学习目标。

以情感为归宿,教学从“霸占”转向“分享”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让“教”与“学”的方式发生改变。信息化教学手段在为改善学习体验提供机遇和平台的同时,也与传统的“家长式教学”和“被动式学习”产生巨大碰撞,对高等教育的课堂教学提出挑战。面对各种信息的影响,德育变得刻不容缓、意义重大[4]。因此,以情感为归宿,教学从“霸占”转向“分享”成为重要举措。

分享是信息化和全球化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应用。教师通过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种信息,能更合理地引导学生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掌握学生可能已有的知识构建,恰到好处开展预设和引导,为学生德育分享科学有趣的内容,从而更好地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习的效率。分享型学习能较好地改变学生学习的被动性,同时改善班级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信息化教学课堂中,微视频的运用逐渐普遍化。但是很多微视频的使用仍然是为了丰富授课形式,而不是为了提升教学质量。这些微视频缺乏学习分享,只是把现实的教学“霸占”转为虚拟的教学“霸占”,仍停留在教学传递过程;只是分析别人的品德行为,缺乏学习分享和学習汲取,无法达到德育的效果。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语言是重要的展示载体,但是不如让学生亲自行动更有效。可以设计无声的微视频让学生来配音,或采用语音来录制微视频,这样既可以改变微视频的单调,又可以增强师生互动,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展现,由学生分享,由学生设计,由学生分析,同时让教师的教学设计更贴近学生。

以能力为基础,教学从“传递”转向“汲取”  信息化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从“教”转向“学”,从“霸占”转向“分享”,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和科学素养都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教师从“教学传递”转向“学习汲取”。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递知识,而且要能够学习生活,汲取知识,不断改造自己,能够让自己去不断适应时代、适应学生。因此,教师需要有不断学习的精神,还要勇于向学生学习,融入学生的生活,优化信息化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德育效果。教学相长本身就是养育品德的最好证明。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只是传递者,也是学习汲取者,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调整和改变自己,从而真正意义上推动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教师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不但要通过自觉的学习来提升综合涵养,也要在课堂教学的变革中勇挑重担,跟上时代的步伐,完成教学赋予的德育目标。”[5]

5 结语

信息化教学改革已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界关注的焦点。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既要继承传统教学的优质基因,也要在技术环境下不断探索和建构教学新模式。教师应顺应信息时代的需求,以充满激情的开放心态积极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并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融入德育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夏英,陈莉.课堂转型:从“教”走向“学”:2016年江苏省高等学校课堂教学大赛综述[J].江苏教育,2016(36):20-21.

[2]吴玲.从“被学”到“让学”究竟有多远:基于新版课标的“自主”学习方式再探[J].江苏教育,2013(9):20-23.

[3]聂建峰,杨金观,林光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67-70.

[4]叶信治.从美国大学教学特点看我国大学教育盲点[J].高等教育研究,2011(11):68-75.

[5]孙敏,徐俊.信息化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研究:以“建筑动画项目实训”课程为例[J].职教通讯,2017(6):74-76.

猜你喜欢
信息化教学教学设计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