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红霞 熊啸天
摘 要:全面從严治党必然从严治团。新中国成立以来,共青团自始至终都在党的坚强领导和深切关怀下成长壮大,自始至终都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保持一致,与时俱进,锐意革新,体现出一贯的从严治团要求。从严治团的历史进程表明,坚定不移跟党走,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全部工作,尊重和把握青年特点,是团的工作不断推向前进的重要法宝。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应深刻认识从严治团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革故鼎新,重点做好团支部建设、团校建设和第二课堂建设,更好承担起引导青年大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任务,把做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政治使命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
关键词:从严治团;思想政治教育;团支部;第二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615(2020)04-0074-07
DOI:10.15958/j.cnki.jywhlt.2020.04.012
Abstract:An all ̄out effort to enforce strict Party discipline is to see the CCYL self ̄governance exercised with rigor. Over the past 70 years, with the Partys strong leadership and deep concern the CCYL has grown and expanded, it has been polit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Party in mind and in action from starting to end, keeping up with the times, and committing to reform, which reflects the unfailing demand for seeing the CCYL self ̄governance exercised with rigor. Over the past 70 years,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the strict control of the CCYL has shown that following the Party firmly,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out its work, and respecting and grasp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youth are important magic weapons for the League to move forward its work. In the new era, the CCYL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deeply understand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seeing the CCYL self ̄governance exercised with rigor, destroy the old and establish the new, focu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Youth League branch, the Youth League school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cond classrooms, better assuming the political task of guiding young college students to “listen to the Party and follow the Party”, and implementing the political mission of doing a good job of the Partys assistants and reserve forces into concrete work practices.
Key words:seeing the CCYL self ̄governance exercised with rig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Youth League branch; second classrooms
高校是学生团员的聚集地,高校共青团是全团的主力军,其建设和发展对团的全局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团中央明确提出要树立“全团抓学校”的思想,整体谋划学校共青团工作。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从严治团已经成为全团的一项重大历史课题。当前,有学者深入讨论了从严治党与从严治团的关系,如党与团“在意识形态、工作范畴、队伍建设、接班人培养等方面形成密切的结构性联动”[1]是从严治党到从严治团的内在逻辑;也有学者指出从严治党的启示是,加强团干“管理与教育”“纯洁性建设”[2]是从严治团的关键与抓手;还有学者具体指出了高校共青团从严治团的具体思路,如“强化团员政治理论修养” “关注学生成长成才”[3]等。但是,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从严治团的历史进程与启示,以及高校如何推动从严治团方面的研究还比较鲜见。因此,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从严治团的历史,结合高校共青团改革的实际情况,对新时代高校共青团推进从严治团提出具体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从严治团的历史进程 党要管党,团要管团,是党团建设的一贯主张。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共青团建设走上了新的征程。根据历史背景和从严治团主题的变化,大致可把新中国成立以来从严治团的历史进程分为四个时期。
1.新中国成立初期共青团建立巩固中的从严治团
1946年10月,党中央根据人民解放战争的形势,准确判断青年运动的方向,开始筹建先进青年积极分子组织,1949年元旦正式发布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决议,1949年4月指导召开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以“团结更广大青年,进行马列主义教育”为工作方针,为新中国团结教育广大青年奠定了组织基础。在迎接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青年团按照青年要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原则,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以及又红又专、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工作原则,在强调学习马列主义、科学技术文化的同时,把阶级斗争作为一门主课,形成了朝气蓬勃、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经团的二届三中全会提议,党的八大通过的党章肯定,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更名为共产主义青年团,把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作为时代任务,把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作为行动目标,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远大理想,确立了新中国建立初期共青团的思想、组织原则。共青团从建立到更名,从确立指导思想、工作任务、工作方式方法和工作作风,都始终坚持以毛泽东思想为引领,坚持“党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是在党的领导下从严治团的具体体现。
2.新时期共青团恢复整顿中的从严治团
經过特殊时期的停滞倒退,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党中央发出关于召开团的十大的通知,指出保证党对团的领导是共青团全部工作中最主要、最重要的事情,开启了共青团恢复组织建设、整顿思想作风的历史进程。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团的十大商定了恢复、整顿共青团的基调,明确了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青年头脑的政治原则,团结、教育、组织、引导青年的中心工作,坚持“以四化为中心活跃团的工作”的方针,以思想教育、劳动创造和社会监督为基本任务,把提高团员质量、增强团的战斗力作为组织保证,在恢复国民经济和生产生活秩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1年,韩英同志在团的十届三中全会上指出,“当好党的助手,归根到底是要搞好团的自身建设”,牢牢树立“团要管团”的思想。这一时期,从严治团主要是以中央到地方团的组织机构逐步恢复,系统性地解决团的组织松散、瘫痪问题为基础,开展“做一名合格共青团员教育”“学雷锋、树新风”和“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抓全体团员的理想信念教育;突出“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团干队伍建设目标,确立了党管团干的原则,兴办和规范团校;重视制度建团,召开共青团全国组织工作座谈会,发布关于加强团的各级领导的几点意见,试行和实行团员证制度,健全“三会一课”制度,开展创建先进团支部活动,增强各级团组织活力。
3.新形势共青团治理改革中的从严治团
党的十三大作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部署后,团中央于1988年8月印发《关于共青团体制改革的基本设想》,框定了共青团改革、建设的目标任务。以团的十二大为标志,全团体制改革从局部、分散、试点阶段,进入全面展开、多层推进、迅速发展的新阶段。从1990年起,治理和改革成为团的主线,通过党建带团建,走上了系统性加强团的自身建设的新阶段,从严治团在思想、组织、作风、文化领域全面展开,展现出以基层组织建设和团干作风建设为重点,以改革精神为新风貌,以服务青年为落脚点的特点。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起,团中央认为,从根本上改变团的工作落后于现实生活要求的状况,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改革之路,明确从四个方面加强团的自身建设,即加强团员的理论学习,认真做好团员的教育管理工作,进一步抓好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努力建设一支过硬的团干队伍,在全团开展组织、作风、纪律整顿。
1989年12月,党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领导的通知》,要求共青团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社会主义新人为目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据此,团中央以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为突破口,提出抓基层、抓实事、抓落实的工作方针和基层整体化建设要求;开展团员教育评议,实行团员年度团籍注册制度,重视团的组织纪律建设;印发《共青团中央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实施细则》,大抓作风建设;发布文化建设十年规划,从文化层面提升团的吸引力、号召力和凝聚力。“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1998年以后,在全党全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中,团中央大力实施基层团干培训工程、基层团建创新工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跨世纪系列工程,全面开展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继续推进团的改革。
4.新时代共青团深化改革中的从严治团
2015年7月,中共中央首次召开群团工作会议,主要针对群团工作脱离群众问题,从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和服务性四个方面提出了加强与改进群团工作的新的历史任务。这次会议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内容,是整体重构性健全党的群团工作体系的具体举措,是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的具体体现,是从严治团历史进程中的重大转折点,凸显出从严治团不仅是保持团的活力,增强团员意识,严管团的干部的必然要求,更是党对团继续发挥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引领广大青年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的必然要求。从严治团具有严把党的入口关、守好党的群众关的重大战略意义,听党话、跟党走是新时代从严治团的根本指向。
2016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前所未有地把推进共青团改革提升到了全面从严治党组成部分的政治高度和历史高度。2017年1月,团中央印发了《关于新形势下推进从严治团的规定》,旗帜鲜明地把从严治团作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点任务,去除“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现象,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构建“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四维工作格局。在《方案》和《规定》的统领下,2016年至2019年间,团中央先后制定和发布了20余部制度、规定、条例、意见、办法、实施细则等,涉及团旗、团徽、团歌管理,团员教育和管理,团费收缴和管理,基层组织选举和建设,“三会两制一课”实施,团支部工作,改进作风,推优工作,团中央和地方委员会建设,青年志愿服务,扶贫脱贫,创新创业等,扎实贯彻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加强和改进党和群团工作的意见》精神,呈现出了制度建团、组织强团、作风优团、纪律管团、实践促团的整体部署、协同推进特点,极大地发挥了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职能。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从严治团的历史启示 新中国成立以来,共青团从建立至今,团的基层组织数量和团员总数、团青比例、学校团员占比均达到了新的历史水平,团的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团的职能进一步扩展,团的活力进一步激发,团服务党、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从严治团的决心和信心进一步坚定。总结起来,新中国成立以来从严治团有三大启示:
1.坚定不移跟党走是从严治团的根本动力
从严治党必然从严治团。从党团的历史关系来看,共青团在建立之初就被视为党的“后备军”和“预备学校”,奠定了团隶属于党并为党输送后备青年人才的政治属性;在建设时期,共青团是团结、组织广大青年参加建设的主要青年组织,是党不可或缺的“助手”;在改革时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各个领域的广泛发展,诠释了共青团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的深刻内涵;进入新时代,共青团紧紧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这一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践行“听党话,跟党走”这一政治使命。从严治党的历史显著表明,共青团一直跟进学习,致力于加强担当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思想、组织、作风、能力建设。如表1所示,从严治团的主题与从严治党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党进行自身建设是团进行自身建设的风向标,坚持党管青年是共青團的生命线。
例如,在整党背景下,全团首次开展了以学习整党文件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提出了“提高全员觉悟,健全组织生活,加强团的纪律,开展独立活动”的基本要求,明确把提高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水平作为从严治团的首要任务。在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近期做几件群众关心的事的决定》后,团中央紧随其后,印发了《关于加强廉政建设的决定》,明确了10条纪律规定。在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后,团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把大力加强共青团能力建设作为大会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呈现出理论、制度、实践上的创新面貌,为从严治团提供了直接参照,全团坚持党管青年原则,把坚持党的领导、听从党的指挥作为从严治团之魂,贯穿体现在从严治团的各个环节,表明了团坚定不移跟党走,不断适应党的要求进行自身建设的坚定决心和历史必然性。
2.思想政治教育是从严治团的根本路径
青少年加入共青团的根本原因是党的政治主张受到青少年的坚决拥护,青少年通过加入团组织靠近党组织,是青年政治参与的基本选择,是党与青年从“互选”走向“互构”[4]的基本方面。但是,青年加入共青团有一定政治冲动、政治盲目或政治投机成分,亟需有组织的、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共青团自身建设和发展也面临着亟待改革的问题,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等现象严重制约了共青团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影响了党同青年群众的密切联系,影响了团的政治生命。从根本上来讲,“四化”现象本质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违背了马克思主义,脱离了青年群众,与共青团的性质和任务严重背离。
毛泽东同志曾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告诫青年注意脱离政治的倾向,强调要对青年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邓小平同志也曾指出:“党是搞什么的?工会是搞什么的?共青团是搞什么的?还不都是做政治工作的!”[5]习近平同志也高度重视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指出:“要高度重视青年一代思想政治工作,确保青年一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加强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共青团着力提升团员青年政治素养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广大青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根本途径。
去除“四化”现象,推进从严治团,要抓住团干队伍这个关键。毛泽东同志曾强调在团干队伍建设中,思想作风是首要的。团的十大报告指出:“团的机关应该成为青年之‘家,而绝不是要变成衙门。团的干部要做青年的知心朋友,而决不可沾染官气。”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团干要做青年友,而不能做青年官,还对团干提出“坚定理想信念、心系广大青年、提高工作能力、锤炼优良作风”四点要求。可见,党和团历来把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视为团干的首要素质,从严治团关键是提升团干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
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随团的中心任务的变化而变化。新中国成立之初,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时代英模和社会文明被加进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如通过“学雷锋、树新风”“五讲四美三热爱”,培育一代新人,树立一代新风;20世纪80年代,团中央围绕学四化、干四化的中心任务,提出了“争当新长征突击手”“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先锋”口号,形势教育的任务越来越重,为此,团中央还印发了《关于在团员青年中深入开展形势教育的意见》;20世纪90年代后,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体系化,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法治教育等都是团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内容。不断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团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充盈,是团带领广大青年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思想保证。
3.青年思想行为特点是从严治团的重要依据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有青年的特点,每一个时代的青年有每一个时代青年的特点,脱离了青年特点和成长成才规律,共青团工作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共青团建立初期,毛泽东同志指示青年团要照顾青年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青年群体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产生活日益丰富、信息传播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有着非常鲜明的个人诉求多元化、思想行为显性化特征,对共青团做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很多新的挑战。在新时期和新形势下,青年的思想行为特点一直是创新共青团工作方式方法的主要依据,在团结青年、维护青年的合法权益、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其中,学校共青团工作按照1979年《共青团在学校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纲要(修改稿)》、1980年3月共青团全国学校工作会议,以及1980年4月教育部和团中央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有关精神,围绕“以三好为目标,以学习为中心”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明确了高校共青团的中心工作不是抓生产,而是抓学习,在学习中提高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业务能力。尤其是强调了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团要和其他教育行政部门密切合作,让“三全育人”落到实处。这既照顾了青年的特点,又结合了学校的实际,特别是对学校青年特点和任务的判断,对不同教育阶段教育团员青年的特殊性分析,是分层分类引导青年思想的体现,对2010年颁布《在全团开展分类引导青年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及21世纪以来多次部署高校共青团的思想政治工作奠定了实践基础。
进入新时代,青年的特点仍是共青团开展工作的重要依据。共青团要看到青年拥有活力、激情、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同时,也存在思想狭隘、过于理想化等特点。共青团要看到新时代青年的所思、所忧、所盼涉及面更广、问题更复杂的特性,还要看到在青年成长的关键处、要紧时拉一把、帮一下的重要意义。所以,只有尊重青年天性,照顾青年特点,才能更好地做青年的知心人、热心人和引路人,才能更好地关注、理解、解决青年大学生的所思、所忧、所盼,才能用更恰当、更科学的方式赢得青年的支持。这就需要共青团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担当意识把从严治团推向深入,不断拓展工作内容,改革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路径。
三、新时代高校从严治团的三个重点建设工程 现在,我国高等教育正在从“以量谋大”向“以质图强”转变,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战略需求及德智体美劳的深度融合趋势对高校全面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高校共青团应以更高的政治自觉推进从严治团落到实处,重点抓好团支部、团校、第二课堂三项工作。
1.加强团支部建设,夯实党的政治基础
政治性是共青团的灵魂,团的组织生活本质上是政治生活,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本途径。《团章》规定,团支部是团的基础组织,担负直接教育团员、管理团员、监督团员和组织青年、宣传青年、凝聚青年、服务青年的职责。但是,在高校中,有的团支部组织涣散,支部班子建设不到位;有的团支部组织生活不严肃,“有乐无教”现象突出;有的团支部纪律散漫,组织生活开展不正常不规范;有的团支部生活形式化、走过场,严重影响了团组织的政治形象;高校对团支部建设的重大战略基础意义认识还不到位,职能发挥层层弱化。因此,着力提高基层团组织生活质量,强化基层团组织生活的政治性,增强政治教育和政治引领作用,是高校共青团的努力方向。
2015年,中共中央召开党的群团工作会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历史任务。随后,共青团中央把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作为基本要求部署全团的改革。其中,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共青团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工程。2019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印发,树立了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因此,高校党委应重视团的组织建设,及时把党组织建设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传授给团组织,把指导团组织建设作为坚持正确办学政治方向的具体实践,作为党建带团建的具体内容。高校共青团应从团支部的支委抓起,培养一批基层骨干;从团支部的“三会两制一课”抓起,着力推进组织创新和工作创新;严格团内纪律,推进团内组织生活规范化、常态化,培养青年大学生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提高青年大学生正确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和青年运动的能力。
2.加强团校建设,夯实党的思想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是从严治团取得成就的重要启示。《团章》规定,共青团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所开展的全部工作。团校是共青团教育和培养青年骨干的主要场所,高校的团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体体现在“立什么德”上。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高校共青团的立德工作要符合德育规律。当前,高校的团课质量参差不齐,有的“水课”太多,形同虚设;有的偏离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要求,变成了“大杂烩”;有的则与公共政治课、通识教育课重复建设,丧失了吸引力,严重影响了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高校的团校要建设成为思想高地,必须把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若干意见》作为改革和发展的基本遵循,改革团校的理念定位,把团校打造成为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基地,打造成为高校青年树立正确政治观的思想阵地;改革团校的教学内容,用系统思维客观评估高校的课程体系,在高校不断建立和健全多学科交叉发展的课程体系的时期,团校要立足政治性、思想性、时代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清讲透,用新时代的话语体系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改革团校的教学模式,团校课程既属于高校思政课程的一部分,又比其他思政课程更富灵活性,要充分整合多种教学方式的优势,提高团课的整体质量;树立“金课”意识,积极引入党政主要负责人、知名专家教授来授课,打造精品课程;抓住骨干力量,把培养和提高团干的政治素质与政治能力作为重点,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3.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夯实党的群众基础
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的。第一课堂是指学校按照培养计划、教学大纲开展的课堂教学,主要依托教师、教室、教材。第二课堂则是指在第一课堂外的时间实施的教育活动,实施主体既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自组织;实施内容既可以与第一课堂内容直接相关,也可以拓展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是社会的各个领域;实施方式灵活多样,空间也不受教室、学校的限制。第二课堂很大程度上满足了青年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需要,是高校育人的重要途径,是高校共青团团结、凝聚、服务广大青年大学生的重要载体和主要阵地。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日益丰富的第二课堂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精神气质的特殊表达,成为各个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象征,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可或缺的内容。
学生自组织(常表现为学生社团)是第二课堂的主角,开放性、灵活性、时代性是其主要特点。为了加强对学生自组织的引导和管理,高校共青团探索出了推动学生自组织发展的各种措施。如21世纪以来,不断建立健全“一体两翼”的组织格局,即以共青团为主体,以学生会与社团为两翼,加强了共青团与学生社团的联系和指导,发挥了共青团联系广大青年学生的作用。但是,随着学生自组织的快速增多,管理参差不齐,活动内容好坏混杂,教育效果难尽如人意等问题,始终是阻碍自组织高质量发展的症结。2018年6月,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为高校改革和发展第二课堂奠定了制度基礎,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但是,制度落地过程中,各高校在重视程度、推进措施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实效性有待提升。
高校共青团作为以思政教育贯穿全部工作的政治组织,要充分认识到第二课堂的重要意义,扭转“思想认识不到位、相关部门不配合、工作流程不清晰”[6]等不利局面,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不断推动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深度融合。具体而言,就是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根本标准,把落实《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作为工作要求,把回应青年大学生的发展需求作为工作目标。聚焦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创造实践、身体心理情感、志愿公益和社会参与等所思、所忧、所盼,逐步推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不断完善第二课堂工作内容、项目供给、评价机制等制度,与“第一课堂”互为补充,把道德知识与道德实践贯通起来,共同促进青年大学生思想成长和全面发展,进而保持和增强团的群众性,夯实党的青年大学生基础。
参考文献:
[1] 胡献忠.从严治党与从严治团:政治组织的结构性联动[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3):74-80.
[2] 张德林,张倩赟,赵亚楠,等.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中的从严治团:逻辑与抓手[J].青少年学刊,2018(2):57-62.
[3] 张宜剑.高校共青团全面从严治团新常态的思路与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2016(14):167+169.
[4] 刘东海,汪慧.共青团在青年政治参与中的历史逻辑与现实路径[J].当代青年研究,2016(11):23-30.
[5]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58.
[6] 刘建军.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原则与路径[J].高校辅导员,2019(4):54-56.
(责任编辑:杨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