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妹 苏航
摘要:世界遺产保护与利用,是近年来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与学术领域的重要议题。本文首先系统梳理了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原则,总结提出遗产综合展示、特色产业发展、区域联动发展三个层次的遗产利用方式;并以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石鼓特色小镇为例,探讨世界自然遗产地中特色小镇的发展路径。在石鼓特色小镇规划实践中,确立“保护与利用规划统筹”的规划主线,重点实行“四个统筹”的规划策略,包括统筹“长江第一湾”与“石鼓特色小镇”生态保护,统筹“长江第一湾”与“石鼓特色小镇”联动发展,统筹存量与增量空间风貌协调,统筹地域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在保护自然遗产“原真性、完整性”的前提下,通过对遗产资源三个层次的利用,从而实现石鼓国家级精品旅游休闲特色小镇创建培育、“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地理景观标志“长江第一湾”科学保护与永续利用的双重目标。
关键词:世界遗产;保护利用;特色小镇;三江并流;长江第一湾;石鼓镇
doi:10.3969/j.issn.1009-1483.2020.06.006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章编号:1009-1483(2020)06-0036-09 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 of Development Route for Characteristic Tow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World Natural Heritage: Taking the Programming Practice of the Shigu Characteristic Town in Lijiang as an Example
LIU Xiaomei, SU Hang
[Abstract] The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world heritages has been a subject of significance in the protective administration of world heritages and pertinent academic domains in recent years. In the first place, the principles of world na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were systematically sorted out in this article, and three gradients of methods for heritage exploitation were summarized and put forward, including demonstr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heritages,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and development with regional interaction. Taking Shigu Characteristic Town in Yulong County, Lijiang City, Yun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e development routes of characteristic towns in the world natural heritage site were explored in this paper. In the programming practice of Shigu Characteristic Town, the cardinal principle of "integration layout of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scheming strategy of "four coordination" was implemented, including the coordination of the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of "the First Bend of Yangtze River" and "Shigu Characteristic Town", coordination of the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of " the First Bend of Yangtze River " and "Shigu Characteristic Town", coordination of inventory and incremental spacial features, and coordination of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cultural protection. Under the premise of "authenticity and integrity "protection of natural heritage, through the use of three levels of heritage resources, so as to realize the the dual goals of scientific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exploitation for the cultivation of Shigu national-level boutique tourism and leisure town and the First Bend of Yangtze River which is the landscape mark "Three Parallel Rivers" world geographical of natural heritage sites.
[Keywords] world heritage;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characteristic town; Three Parallel Rivers; the First Bend of Yangtze River; Shigu Town
引言
世界文化與自然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自然科学、艺术美学的精品瑰宝;世界遗产地的科学保护与永续利用,是近年来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及相关学术领域的重要议题。从国际趋势看,世界遗产地的保护已经从消极保护和绝对保护,走向积极保护和相对保护[1];最新版《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2015年)》新增了“可持续利用”的相关指引[2]。另一方面,近年来遗产地也出现了错位开发、超载开发等现象,导致遗产地“城市化、商业化、人工化”等诸多问题,遗产地保护与利用的矛盾较为突出。
特色小镇是近年来我国实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重要结合点,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本文以云南丽江长江第一湾石鼓特色小镇为研究案例(后简称“石鼓特色小镇”),探讨世界自然遗产地中特色小镇的发展路径,探索如何在统筹协调保护与利用关系的基础上,实现石鼓特色小镇培育创建。
1世界遗产的保护原则与利用方式
1.1世界遗产的保护原则
真实性和完整性(Authenticity and Integrity)既是评价遗产价值的重要标准,也是保护遗产的基本原则[3],《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2)》等国际公约均对其有明确规定。本文重点对自然遗产的保护原则进行探讨。
对于自然遗产,“真实性”强调保存自然生态原生环境的真实性,禁止外来植物、生物物种的引入等。“完整性”强调遗产及特征的整体性,遗产的生物物理过程和地貌特征应相对完整;应包括保持遗产美景所必须的关键地区;应包括其自然关系中所有或大部分重要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因素;必须具有足够的规模,包含能够展示长期保护其内部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过程的必要因素[4]。
真实性与完整性密不可分,真实性是核心,完整性是真实性的必要保障。按照真实性、完整性原则,保护遗产的突出普遍性价值,是遗产保护利用的基础与前提。
1.2世界遗产的利用方式
针对世界遗产利用,2015年版《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2015)》在第19条提出了明确要求:“世界遗产存在多种现有和潜在的利用方式,其生态和文化可持续的利用可能提高所在社区的生活质量。世界遗产的可持续使用,应确保其突出普遍性价值(OUV)的保护,完整性与真实性的保护,支持对更大范围的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促进和鼓励所在社区公众和所有利益相关方的积极参与,作为遗产可持续保护、保存、管理、展示的必要条件”[2]。
结合遗产保护利用相关研究[5-8],本文根据遗产地空间层次与保护利用强度,将遗产利用方式总结概括为三个层次:依托遗产本体的综合展示、依托遗产地缓冲区及外围地区的特色产业发展、遗产地及辐射区域的联动发展。
1.2.1依托遗产本体的综合展示
遗产利用的第一个层次是依托遗产本体的综合展示,包括遗产观光、科普教育、遗产研究等,是对遗产的突出普遍性价值的直接利用方式。遗产展示是遗产地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2015)》指出:“遗产的有效管理包括对申报遗产保护、保存和展示的短、中、长期措施。[2]”
遗产的综合展示,在空间上多以遗产核心保护区为主体,兼具遗产缓冲区及外围区域。在内容上,不仅包括遗产及其环境的遗产要素展示,还应包括遗产地演变过程、发展成因等各个时期的历史信息展示,以及遗产地相关社会群体的历史环境展示。在方式上,应突破单一的静态展陈,采用综合的、多维度、全景化的展示方式;针对自然遗产,其展示方式主要包括标识标牌系统与全维科普讲解体系展示、实景观测基地展示、经典科考线路展示、遗产主题博物馆与相关文化设施展示等。同时,应注重将AR、VR、全息投影等数字技术与遗产展示相结合,增强遗产展示的互动性与体验性。
1.2.2依托遗产地缓冲区及外围地区的特色产业发展
遗产利用的第二个层面,是依托遗产资源、在遗产地缓冲区及外围地区发展特色产业,是对遗产衍生价值直接利用的重要方式。
一方面,遗产地核心保护区内具有严格的保护要求,不宜进行规模化设施建设;此外,缓冲区的产业发展引导,是遗产地规划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2015)》指出,“规划管理采取整体综合的方式对指导遗产长期发展至关重要,也可确保其突出普遍价值的所有方面得以维持。这一综合视角不局限于遗产本身,而是包括所有缓冲区和更广泛的背景环境……对更广泛的背景环境的管理关乎其发挥支持突出普遍价值的重要作用”[2]。
因此,应依托遗产地缓冲区或外围地区,充分利用遗产地的品牌价值,吸引产业要素与资金流的规模化聚集,构建特色产业体系,打造遗产地服务基地或旅游特色城镇,为遗产地提供公共服务、旅游服务、人才与资金支持等。在产业方向上,立足一、二、三产业的联动发展,根据本地资源条件与产业基础,因地制宜选择发展第一产业的旅游农业、林业与畜牧业,第二产业的特色农产品与特色旅游商品加工制作业,第三产业的旅游业、服务业、文化产业等,构建以旅游业为引领、具备完善产业链要素的特色产业体系。
1.2.3遗产地及辐射区域的联动发展
遗产利用的第三个层次,是以遗产地为中心,根据产业发展乘数效应,向缓冲区及更大范围外围区域进行扩散、辐射,从而带动遗产地及区域层面社会、经济、文化的整体发展;是对遗产资源衍生价值间接利用的重要方式。
乘数效应是指从区域经济的理论看,推动型产业依靠前向联系、后向联系、旁侧联系产生扩散效益,可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遗产地间接衍生价值对区域的产业乘数效应主要通过旅游业的带动实现。旅游业包含“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旅游消费不仅与交通、住宿、餐饮、商业、景区景点等行业直接相关,还与工业、农业、制造业,以及文化、康养、体育等产业关联,其直接间接影响的细分行业多达100余个,拉动经济的作用十分明显[9]。此外,旅游业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直接创造及相关拉动就业岗位的潜力巨大。世界旅游组织发展的报告指出,旅游直接就业与带动间接就业的比例为1:5。因此,应统筹构建遗产地外围区域的城镇乡村与遗产地的联动发展机制,实现遗产资源衍生价值的充分利用。
2石鼓特色小镇的创建基础
2.1创建优势分析
“长江第一湾”“千年石鼓镇”是石鼓特色小镇培育创建的两个核心优势资源。
“长江第一湾”位于金沙江上游,是“三江并流”世界遗产地的地理景观标志、“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文化标志,呈现出“江流到此成逆转,奔入中原壮大观”的壮美景象,拥有得天独厚的地学价值、美学价值与文化价值(见图1)。
千年石鼓镇与长江第一湾相伴相生近两千余年。在区位上,石鼓镇地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缓冲区,是遗产地的东南门户。在文化上,石鼓镇拥有茶马古道文化、纳西东巴文化、长江文化与红色文化等深厚的文化积淀,是具有传统地域原乡风景、纯真至美原真生活、风景与人文相融的千年纳西古镇(见图2)。
此外,石鼓镇还拥有世界级康养度假与户外运动的优越环境条件,包括1800m的舒适海拔高度、康益的生态环境资源、优越的天然温泉资源、四季宜游的气候条件等。且长江第一湾具备较高的知名度与较好的到访意愿,发展潜力较大。
综上,通过对石鼓镇的价值研判,对标国家部委培育创建特色小镇的标准要求[12-15],规划认为:石鼓镇具备创建国家级特色小镇的充分条件和突出优势,创建石鼓特色小镇是有效推进石鼓镇与“长江第一湾”科学保护与永续利用的重要举措(见图3)。
2.2现状问题解读
长期以来,“长江第一湾”与石鼓镇的独特价值并未被充分认知与挖掘。
“长江第一湾”目前未形成景区,尚无一处观景平台及游览步道,也没有任何展示长江文化与“三江并流”世界遗产地的展陈空间。游客来此无法找到观赏“长江第一湾”的最佳视点,也无从感知“长江第一湾”“三江并流”世界遗产的丰富价值。
石鼓镇目前仅被定位为一处农贸集镇。现状古镇区面积约0.34km2,风貌上虽具有纳西地域特色,但整体缺乏建设管控、局部风貌破坏严重;金沙江沿线为硬质岸线,缺乏亲水空间,景观环境品质亟待提升;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严重不足(见图4)。
3石鼓特色小镇的发展路径
基于前文的創建基础条件分析,规划提出石鼓特色小镇的总体定位为“万里长江第一湾·千年纳西石鼓镇”;明确小镇的性质定位为以“国家地标景观、千年茶马古邑、纳西文化原乡”为三大独特性卖点,以旅游休闲、健康养生、户外运动为核心功能的国家级精品旅游休闲特色小镇。
石鼓特色小镇发展路径的确立,一方面应严格遵循世界遗产原真性、完整性的保护原则,针对“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不同保护空间地域,因地制宜地采用“遗产综合展示、特色产业发展、区域联动发展”等综合利用方式。另一方面,因石鼓镇具有“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文化标志的重要意义,石鼓特色小镇发展应贯彻落实新形势下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思想。此外,小镇还应满足国家部委提出的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基本思路与创建要求,构建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创新创业平台(见图5)。
综合以上三方面考虑,石鼓特色小镇发展创建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核心理念,以“保护与利用规划统筹”为规划主线,提出“四个统筹”的发展策略:统筹“长江第一湾”与“石鼓特色小镇”生态保护,统筹“长江第一湾”与“石鼓特色小镇”联动发展,统筹存量与增量空间风貌协调,统筹地域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通过“四个统筹”,在石鼓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助推对“三江并流”世界遗产的科学保护与永续利用,带动石鼓镇、“长江第一湾”及周边区域生态、文化、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3.1统筹“长江第一湾”与“石鼓特色小镇”生态保护,构建“聚而合”的小镇功能空间
在“长江第一湾”层面,根据世界遗产“完整性、真实性”的保护原则,整体保护 “长江第一湾”景观体系的江湾银滩、滨江柳林、田园河谷、山林景观等自然要素,系统保护河流廊道、田园与山林景观基质,系统保护“长江第一湾”生态系统与生态功能。结合自然遗产缓冲区、风景名胜区三级保护区等各类自然保护地的管控要求,综合山形地势、景观视线、旅游资源等多重因素,优先划定长江第一湾景区管控范围、分级保护区划,提出分级保护管控要求(见图6)。
在石鼓特色小镇层面,结合正在编制的玉龙县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优先划定“三区三线”。在城镇开发边界内,规划采用“小规模、组团式、集约化”的布局方式,构建“一廊一带、两片五区”的空间结构。将“金沙江油画走廊、冲江河田园绿带”作为规划重点保护的生态廊道,构建石鼓特色小镇“T”字形生态空间结构。以冲江河为界将小镇划分为古镇、新镇两大区域,形成长江景观游赏区、古镇文化体验区、新镇综合服务区、文化创意休闲区、运动康养度假区等五大功能分区。
新增用地避让滨江田园,保护开敞的滨江景观界面;严控建设规模体量,保护完整的临山景观界面,保留山水景观视廊。通过统筹“山水林田镇村”要素的有机共融,构建“聚而合”的功能空间(见图7)。
3.2统筹“长江第一湾”与“石鼓特色小镇”联动发展,构建特而强的产业体系
3.2.1整体构建“1+2”的产业体系,以“旅游+”引领构建产业集群
特色产业是特色小镇培育创建的核心。石鼓特色小镇以旅游休闲为主导产业,以体育户外、高原康养为特色产业,并以“旅游+”引领构建产业集群,实现高质量创新发展,打造丽江旅游产业新引擎。
(1)以旅游休闲产业作为主导产业
依托“长江第一湾”国家级地理景观标志,以及千年茶马古镇、纳西文化原乡、红色文化纪念地等优势旅游资源,重点发展旅游休闲产业。以风景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研学会奖为产业核心,构建完善的旅游吸引物体系;配套发展交通集散、住宿接待、特色餐饮、旅游购物等旅游服务产业,完善旅游要素;并延伸发展文化休闲、旅游商品等旅游衍生产业,延伸旅游产业链(见图8)。
(2)以户外运动、高原康养作为特色产业
依托适宜的海拔高度、丰富的地形地貌、多样的生物基因库、四季适游的气候条件,发展以户外探险、时尚运动为核心特色的户外运动产业。依托舒适的海拔气候、康益的生态环境、优越的温泉资源,发展以康复疗养、健康养生、旅居颐养为核心特色的高原康养产业。完善医疗保健设施、健康管理机构、养生度假社区等配套产业,并延伸至高原有机农业、医药保健商品等相关产业。
(3)以“旅游+”引领构建产业集群
以“旅游+”统筹旅游休闲、户外运动、高原康养三大发展方向,发挥产业交叉融合优势,构建产业集群。同时结合区域门户和服务基地的职能,整合旅游服务基地、体育运动基地、健康养生基地等相关要求,统筹布局交通、换乘、集散、住宿、商贸、医疗、管理等要素功能,放大外部效益(见图9)。
3.2.2以石鼓特色小镇作为“长江第一湾”的最佳观赏展示空间与旅游服务基地
在小镇滨江码头区重点建设“长江第一湾”多级观景平台,提供观赏“长江第一湾”——“三江并流”世界遗产地理标志性景观的最佳观景视角;重点打造“三江并流”自然博物馆、长江文化景观公园、长江峰会论坛中心等主题景点与文化展陈体验空间,作为全方位展现“三江并流”世界遗产的重要载体。
结合“三江并流”世界遗产地服务基地的主要功能,在小镇新镇区集中建设小镇会客厅、当美慢享生活坊(休闲商业街区)、悠山户外装备中心、石鼓精品度假酒店群等旅服设施,提供交通集散、餐饮购物、休闲娱乐、住宿接待等综合性旅游服务功能,打造面向“长江第一湾”景区及“三江并流”遗产地的旅游服务基地。
3.2.3以长江第一湾作为石鼓特色小镇的核心吸引物与发展引擎
以“长江第一湾,国家地标景观”为小镇核心吸引物,推动建设长江云水舞大型实景演艺、长江文化景观公园、纳西原乡主题民宿等文旅项目,以及极限探索户外基地、热气球飞行基地、石鼓生命健康理养园等户外运动与高原康养产业项目。
依托“千年茶马古邑、纳西文化原乡”特色资源,结合现状古镇的历史遗存保护修复与民居院落整治提升,打造茶马古道风情街、石鼓碣千年文化苑、石鼓纳西古乐社等文化街区与主题聚落,展现石鼓镇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通过各类产业重点项目的系统建设,使文化旅游业成为石鼓特色小镇的核心发展动力(见图10)。
3.3统筹存量与增量空间风貌协调,构建“小而美”的景观形态
规划展现大山水格局,保护石鼓原乡景观,延续纳西传统风貌,保持纯真至美乡愁,兼蓄传统现代风貌的山水小镇与纳西原乡。结合空间形态特征、建筑风貌特点和功能空间布局,使“古镇区(存量空间)—码头区(存量空间)—新镇区(增量空间)”呈现出“纳西传统风貌—纳西意象风貌—新纳西风貌”的风貌序列(见图11)。
3.4统筹地域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构建“新而活”的创新机制
遵循整体性保护、原真性保护、活态保护的原则,保护传承发展石鼓镇地域文化,特别是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加强非遗名录体系建设和保护管理工作;培养非遗传承人,设立非遗专项保护资金。
在政府层面,积极落实双创扶持政策,强化财税金融政策支持,支持众创空间等各类创新孵化载体建设,鼓励创意研发投入,并给予税收优惠政策,维护公平市场环境,强化服务型管理,简化办事流程,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
在企业层面,通过统一运营管理统一标准,保障服务品质;通过运营平台倾斜雙创产业与旅游新业态,吸引双创人才;扶持小微旅游企业,吸引居民在地创业,打造共建共享小镇平台。
4结语
遗产可持续利用,是实现世界遗产科学保护与永续利用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世界遗产保护利用的原则与方式研究,在石鼓特色小镇规划实践中,以“保护与利用规划统筹”为主线,通过“四个统筹”的规划策略,目标是实现石鼓国家级精品旅游休闲特色小镇创建培育、“长江第一湾”(“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地理景观标志)科学保护与永续利用的双重目标,对世界自然遗产地中特色小镇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做出了一定探索。
注:
①《云南丽江长江第一湾石鼓特色小镇发展总体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于2018年底顺利通过了玉龙县、丽江市的技术审查;石鼓特色小镇于2019年被列入云南省“四个一百”特色小镇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成功进入重点特色小镇的创建行列。
参考文献:
[1]杨锐.关于世界遗产地与旅游之间关系的几点辨析[J].旅游学刊,2002,17(6):7-8.
[2] WHC. Operational Guidelin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ord Heritage Convention: 实施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Z],2015.
[3] WHC.Conven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Z], 1972.
[4]陈耀华.中国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现状问题与因由[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年城市规划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5]罗佳明.中国世界遗产管理体系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6]沈文权.中国的世界遗产及其保护与利用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2002.
[7]冷志明,麻先俊.我国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与利用[J].经济地理,2009,29(4):668-672.
[8]陈琳.世界遗产保护与开发管理模式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7.
[9]陈耀华,刘强.中国自然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系及保护利用[J].地理研究,2012,31(6):1111-1120.
[10]赵一帆.历数中国48项“世界遗产”[EB/OL].(2014-06-25)[2020-01-25].http://www.scio.gov.cn/zhzc/4/2/1/Document/ 1373620/1373620_3.htm.
[11]张玲玲.彩云之南丽江 两山一城一湖一江一文化一风情[EB/OL].(2017-09-07)[2020-01-07].http://www.xashangwang. com/html/2017/lvyouzixun_0907/73409.html.
[12]中華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建村[2016]147号)[Z],2016.
[13]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等.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发改规划[2017]2084号)[Z],2017.
[14]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建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机制的通知(发改办规划[2018]1041号)[Z],2018.
[15]厉华笑,杨飞,裘国平.基于目标导向的特色小镇规划创新思考——结合浙江省特色小镇规划实践[J].小城镇建设,2016, 34(3):42-48.doi:10.3969/j.issn.1002-8439.2016.03.011.
[16]丽江市玉龙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云南丽江长江第一湾石鼓特色小镇发展总体规划(2018-2020年)[Z],2018.
[17]丽江市玉龙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云南丽江长江第一湾石鼓特色小镇修建性详细规划[Z],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