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祥康 符耀天
摘要:写实绘画作为传统绘画艺术发展的重要形式,其主要特征是客观事物的具体再现和表达。画家以现实生活为源泉,按照自己对写实绘画的理解与直观感受,进行写实绘画创作及艺术表现。从客观角度上来看,因中西写实绘画在人文思想、理论观念和表现手法等存在异同,因此逐步形成中西写实绘画创作表现体系的各自特色和魅力。随着现代社会和当代艺术的不断发展演变,写实绘画已经进入发展瓶颈,本文主要结合相关经验和个人观点,针对中西写实绘画异同点及融合发展问题进行梳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写实绘画;异同;中西融合;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8-0160-02
一、前言
写实绘画在艺术形态上属于具象艺术,是绘画的一种表现手法。中西方画家通过对客观物象的观察和描摹,结合自身的感受和理解来再现现实事物,创作符合大众视觉感受和审美需求的作品。西方写实绘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发展壮大,历经500年的辉煌,产生了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等许多艺术大师、巨匠和艺术史上的不朽名作。而中国最早的写实绘画可上溯到宋代的工写花鸟、人物画的精描细刻,如黄荃的《写生珍禽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中国开始接触西方写实绘画是清朝康熙期间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的油画作品,到上世纪李铁夫、徐悲鸿等人先后大量引入西方写实绘画观念方法,深受国人喜爱,不断发展成为中国画坛主流,涌现出许多名家和优秀作品。进入新世纪,随着现代艺术观念的变革和艺术疆域的拓宽,流派纷呈、走向多元迸发的新格局,写实绘画一度陷入两难境地,似乎被视为落后和守旧的同义语,迫切需要破冰前行,因此研究中西写实绘画的特点和差异,融合发展,尤其必要。
二、中西方写实绘画的差异分析
(一)色彩写实差异
中西写实绘画的根本区别,在于对物像色彩表现的认知和观念的不同。西方画家比较推崇科学的色彩关系,他们通过观察和分析自然环境下的物体色彩的属性和变化规律,掌握并熟练.运用到写实绘画的创作中。画家根据自身的色彩理解和观察感受,捕捉瞬间的光色以及微妙的色彩冷暖变化,并在绘画作品当中得到完美呈现,长期以往,逐步形成了西方写实绘画以再现客观世界物像为特征的理性色彩表现体系。比如世界级的光影大师伦勃朗,还有印象画派的色彩大师莫奈、梵高和博纳尔等。
而中国绘画的色彩理解和运用恰好与西方绘画相反,按照“随类赋彩”的原则,根据景物类别的不同进行分别上色,大多数以固有色为主。如古代文人画家比较喜欢以墨代色,墨分五色,即创作过程中以墨为主色调、辅之以简单色调,如中国的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等。在用色的过程中,画家可以针对物象之色相进行主观的表现,遵循“惜墨寡色”的原则”,不求色彩多变,讲究品味格调,更加侧重于主观感性的色彩表现。
(二)造型写实差异
中国画在造型写实大多数都以简练概括的线条作为主要的表现手法,线条是中国画的灵魂,以线造型、以线传情是中国画造型的重要规律。线条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具有深远的意境和丰富的表现力,它是中国传统写实绘画中之骨,独具美学气质。线条的流畅而飘逸、稳健而变奏、豪迈而沉雄直接构成中国画的动态美、静态美、意态美、韵律美、抽象美、含蓄美等审美特征。
反观西方写实绘画,线条问题并不显著,所描绘的物体需要借助明暗变化方式,或者是阴影衬托方式,实现对画作的艺术表达。西方人善于捕捉微妙的体积明暗关系,力求通过逼真、写实的创作手段,将物体最真实的状态质感表现出来。如西方写实绘画比较经典的造型方式一块面立体造型,就是运用逼真、写实的创作原则,将物体的形体状态表现得栩栩如生。
(三)空间写实差异
中西绘画写实的区别还有空间写实的差异。主要源于中西画家对自然界观察方法的选择差异性。中国画比较在意全屏式的空间构造,讲究边游边画,画家在画面上立足一点位置,视觉进行平行移动来构建画面。这种独特的空間表现手法我们可以叫做“游离透视法”。在画面构建过程中,主张强调画家自由调度心理空间,画家遵从自己内心的感受以及对周围事物的直观感受进行创作。
而西方绘画讲究“定点透视法”,要求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将个人的视线固定在画面中的某一点上,根据自己对物体的观察真实且客观地将其呈现出来。我们可以理解为照相技术,通过光感瞬间定格在某一物体上,忠实的将物体的真实状态记录下来。因此,中西方写实绘画的本质区别,即中国写实绘画偏感性、西方写实绘画偏理性。
(四)虚实布局差异
此外,在画面的布局营造方面,中国写实绘画深受中国文化的源头《易经》的阴阳哲学的影响,画面注重独具东方智慧的“留白*计白当黑”等以虚写实,以实应虚,虚实相生的艺术表现手去。中国画中的“虛”就是画幅上的空白处,实”即是画面上的景物,在画面。上的“虚”(空间分割)更是整幅画面成败的关键所在,与“实”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画面中的“虛”便是“无画处皆成妙境”产生的意境美,让人浮想联翩,若有所思,若有所悟,趣味无穷。如著名的马远《寒江独钓图》,又如八大的花鸟画《墨鱼》《墨兰》和他的残山剩水的山水画等便充分体现了中国绘画中虚实相生的艺术哲理。
而西方绘画正恰恰与之相反,无论是油画还是水彩画,对于画家而言,都是利用构图技巧将自己所看的故事内容进行浓缩,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部分进行真实还原,特别是发展到当代超写实绘画,更是穷其刻画之能事,甚至可以挑战摄影技术。因此,西方写实绘画在背景构图方面更讲究画面构图的完整性,不会采取“留白”手段进行处理。
三、中西写实绘画的共同点分析
(一)注重形神兼备,遵循客观再现和具像描绘
从艺术追求方面来看,中西方绘画大师在写实创作方面都比较注重“具象的表述”,以及“抽象的表达”。通俗来讲,写实绘画主要按照写真与写意等理念原则,针对物象表象及其精神本质等进行描绘与表达。虽说中西方写实绘画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存在较大差别,如西方写实绘画注重逼真表现,而中国写实绘画则注重整体风格的意象写实描绘,但中西方写实绘画都比较注重形神兼备传达,重点突出写实绘画主旨内容。因此我们可以说,中西方写实绘画在艺术追求上是殊途同归的。
(二)以现实生活为源泉,突出主题反映时代精神
从创作素材与灵感方面来看,中西方绘画大师在创作表达方面主张突出主题性,因此反映了时代精神。在创作表现物象的选择方面,画家充分践行了“艺术来源于生活”的理论原则,主张走进生活当中,善于发现和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美的物象,激发创作灵感,从中窥测美的内在规律以及艺术表现效果。因此,中西方的写实绘画,在素材选择以及所反映的主题精神上基本是保持高度一致的。中西方画家以现实生活为创作源泉,通过写实绘画艺术形式创作了大量符合现实意义的主题作品,忠实的描绘了时代精神。比如欧洲文艺复兴的古典写实绘画,俄罗斯的和新中国的现实主义绘画均是这其中的重要代表,涌现出许多闻名于世的经典作品,如席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以及蒋兆和的《流民图》等。
(三)秉承“师法自然”原则,重视客观形态背后的意象表达写实绘画从形态性质方面可以分为写真与写意两种形态形式。所谓的写真主要是指画家通过对物象外观以及内在的细致观察,按照自己视觉上的经验,对写实绘画创作过程进行形态与意态的表达。写意主要是指画家在理解物象的前提基础上,针对物象表现的意态与形式,窥测物象背后的意象。而中西方的写实绘画,都需要按照上述要求进行艺术创作,严格按照“师法自然”原则,利用自己的视觉经验将观测的物象特点、感觉进行表达。因此,中西方写实绘画在本质表达上具备相同的特征。
四、中国写实绘画的发展之我见
近当代以来,因西方写实绘画思想理论不断影响中国的写实繪画,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部分画家在艺术创作上照搬照抄,东施效颦,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上缺乏民族特色和创新性,制约了我国写实绘画艺术的发展。而如何借鉴和应用西方写实绘画艺术理论和实践,西为中用,相互碰撞交融,创新锐变,是我国写实绘画艺术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和艺术使命。
个人认为,中西方写实绘画历史悠久、积淀深厚,自成体系,各具特色、各有所长,首先是要兼容并蓄。虽说现代意义上的写实绘画理论是源于西方古典艺术,但在参考与对比中国绘画理论之后,不难发现,西方写实绘画体系并不能完全概括和代表写实绘画的全部内涵,需要中国传统绘画体系的融合延展。究其原因,主要是中西方文化特质造成的艺术观念有着较大差异,但从根本来讲中国传统艺术追求的是以形写神,重写意精神;西方写实绘画追求的是真实再现,重科学精神。因此我们理应相互包容借鉴,取长补短,才能洋为中用、融合拓展。
其次是传承和创新。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中西方写实绘画的发展也是如此,西方的写实绘画体系进入20世纪以后已经分崩离析,让位于多元化的现代艺术,昔日的辉煌己成为今日的经典,反观中国写实绘画经历了几十年的快速发展,近些年来也进入了瓶颈和困惑,关于中西写实绘画理论与创作的发展争论问题始终不休。因此,我们在深入研究和梳理中西方写实绘画体系的同时,传承和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艺术精髓,从而拓展中西写实绘画艺术的交流融合,洋为中用,创新发展。
五、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上述比较分析中西方写实绘画艺术的特点和差异,我们要充分认识西方写实绘画艺术的发展高度,其作品在逼真的视觉形象以及艺术审美观感方面已经对世界范围内的写实绘画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积极借鉴和应用西方写实绘画艺术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我们更要努力汲取世界各地写实绘画的新形态,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艺术精神,不断深化自身的艺术修养,提高艺术表现水平。同时,我们更要积极深入生活,扎根本土,以现实生活为素材,突出写实绘画的主题性、地域性和民族性,并深刻反映时代的精神内涵。
因此,中国画家应该秉承创新实践的原则,不断优化写实绘画理论和实践体系,为我国写实绘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内在驱动力,让中国写实绘画站在新时代发展的新起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写实绘画发展新体系。
参考文献:
[1]刘秀鑫.西方写实绘画对中国当代写意人物画的影响[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16.
[2]李展.中国近代写实绘画的独特性——以《万木草堂藏画目序》为线索[J].艺术教育,2020(01).
[3]张青山.辩证唯物主义观视野下的绘画艺术审美形态——写实绘画艺术形式作为人类恒久审美选择的辩证思考[J].大众文艺,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