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梅
摘 要:核心素养认为:学生应该通过美术学习去感受与鉴赏美的独特性与多元性,形成健康的审美趣味,以便在未来成长过程中能够感知、描述与评价各个审美对象。美术鉴赏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必经之路。以《韩熙载夜宴图》鉴赏教学为例,从引导学生展开欣赏描述、引导学生探究作品内涵、引导学生分析绘画形式、引导学生展开审美实践以及引导学生展开鉴赏反思来分析初中美术教师应该如何通过美术鉴赏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
关键词:初中美术;核心素养;鉴赏课程;整合措施
核心素养的逐步落实使得教师逐渐意识到美术学科的根本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审美感悟,从而切实优化学生的心智发展。尤其是2014年教育部以“学科核心素养”解释了“树什么人”“立什么德”等基础教育问题之后,初中美术教学便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需要全面优化学生的审美素养。其中,美术鉴赏以学生的个性思考与真情流露为基础,融合了初中生的审美观念,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必经之路。核心素养认为,学生应该通过美术学习去感受与鉴赏美的独特性与多元性,形成健康的审美趣味,以便在未来成长过程中能够感知、描述与评价各个审美对象。因此,初中美术教师要积极利用美术鉴赏活动来落实核心素养。
一、引导学生展开欣赏描述
美术是以视觉感悟为主的艺术活动,这种视觉感悟融合了观赏者的个人经历、情感与思维活动。这就意味着初中生难以复制的人生经历势必会让学生产生不同的鉴赏感悟,而这也是美术鉴赏课的基本要求,即多元、创新与个性。因此,初中美术教师要积极引导初中生展开个性化的欣赏描述,引导学生直观表达自己的审美观点与视觉感受。这就便于初中美术教师做出客观、准确的审美判断,以便更好地优化学生的鉴赏视角。
在《韩熙载夜宴图》鉴赏课上,笔者利用多媒体展示了《韩熙载夜宴图》组图,引导学生自主表达了自己的视觉观感。比如,有的学生指出,他所设想的画面效果是震撼的、宏伟的,但是真实的视觉观赏效果却是细腻的、轻盈的,尤其是作者在刻画韩熙载神色的时候,以极为细腻的笔法呈现了韩熙载不同的心绪,让他产生了一种复杂的情感。也有的学生指出,《韩熙载夜宴图》让他设想了一个饮酒作乐、夜夜笙歌的奢靡场面,但是细观韩熙载的神色,却能发现皱眉、不耐与神游,好似眼前的宴会并不能令他享乐,反而是一种无奈之举。当然,还有一部分学生从《韩熙载夜宴图》的表象出发,指出韩熙载是一个整日寻欢作乐,不理凡事,只顾自己享受的人,描述了一个奢靡场景,认为作者的作画意图是批判与否定,忽视了韩熙载的神情特点。面对学生所产生的多元观点,笔者会认真记录学生的关键想法,以便在后续的鉴赏活动中进行指正与完善,促使学生形成多元的、正确的审美观念。
二、引导学生探究作品内涵
优秀的美术作品通常蕴藏着丰厚的人文内涵,尤其是国内外大家所绘制的画作,基本都反映了当代、当地的时代背景、风俗文化与作者自己的人生经历,《韩熙载夜宴图》便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如果缺乏文化背景的支撑,初中生所展开的美学鉴赏活动便是肤浅的、浅薄的,难以真正理解《韩熙载夜宴图》的艺术价值与人文内涵,必将降低美术鉴赏活动的实际效率。因此,初中美术教师要积极丰富内涵解释,让初中生全面了解《韩熙载夜宴图》的作者、创作背景、创作意图、名家评述、历史地位、文化意义等,借此探寻这一古典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
在《韩熙载夜宴图》学生个人赏析中,笔者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从笔墨着色之间探寻到了《韩熙载夜宴图》所要表达的主要情感,但是也有不少学生并未领会作品的人文思想。于是,为了帮助学生深入鉴赏《韩熙载夜宴图》,笔者及时补充了画作的创作背景,讲述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动荡局面,懂得韩熙载是为了让后唐李煜放弃招揽自己的想法而伪造出了一种终日寻欢作乐、沉迷酒色的表象,导致李煜出于怀疑派身边的人去观察韩熙载,由此产生了《韩熙载夜宴图》这幅经典画作。在这一文化背景的支持下,本班学生重新改变了自己的欣赏观点。比如,有的学生指出韩熙载之所以全程皱眉,也是因为对现实的无奈之举,指出韩熙载本身是有着宏伟抱负与远大理想的将相之才,却不得不用作乐假象来掩藏自己的复杂情感。有的学生则认为,韩熙载的忧心忡忡并不仅仅是对自己无法施展抱负的遗憾与痛苦,还包括韩熙载对当时政治时局的清醒认识,为自己无力回天而感到丧气与不甘。这就使得初中生开始展开审美交流,不断补充自己的审美观念,切实提升了自己的艺术感悟能力。
三、引导学生分析绘画形式
美术是一项充满创造力、想象力与多变性的艺术活动,不同的人面对同一景色会产生不同的创作灵感,而且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成长历程中面对同一创作对象,也会有不同的心境,也会因此選择不同的绘画方法。《韩熙载夜宴图》便反映了五代十国时期的绘画特点,更反映了顾闳中的独特艺术风格。因此,初中美术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分析美术作品的作品语言,使其自觉探究《韩熙载夜宴图》的作品造型、线条色彩、笔墨特点,以便切实丰富初中生的美术鉴赏经验,使其懂得鉴赏的标准与方向。
待学生就《韩熙载夜宴图》的人文内涵展开全面鉴赏之后,笔者引导学生专注于作品本身的绘画形式,从作品造型、线条、色彩、着墨特点、敷色技巧等角度分析了作品的形式特点,借此拓展了学生的技能认识。比如,有的学生从全图的空间结构发现作者通过斜置的榻、几案、屏风等实物去呈现了深浅有度的画面空间,由此理解了景深的重要性,学习了空间深浅布局的绘画技巧,了解构图艺术是十分具备想象与创作空间的。再者,这一幅画共描绘了五个场景,而各个场景中有相同的人物,他们的服饰与形象是十分统一的。这就说明作者十分看重造型的统一与多元化,即能够通过改变韩熙载的衣着、动作来描绘不同的场景活动,但是却能坚持形神不改,具有高超的绘画技巧。再如,作者以鲜明的色彩与服饰区分了人物性别与身份,比如侍女是素妆艳服,而男宾则是青黑色衣衫,表示作者根据不同的物象调整了笔墨特点,使得敷色更加丰富、和谐,也给观赏者带来了丰富的视觉体验。另外,从画作的整体画面来看,作品的造型十分丰富,线条也流畅工细,体现了我国传统美术十分看重作画者的工笔底蕴,而《韩熙载夜宴图》就是工整精细的突出代表。
四、引导学生展开审美实践
审美实践看似与美术鉴赏课程毫无联系,前者需要初中生自主应用美术知识与美术技能展开全新创作,而后者一般会围绕某一现成的美术作品展开。但是,初中生通过美术鉴赏所产生的审美体验与感悟需要通过实践性的审美活动来抒发,而且不少学生也会就绘画形式产生新奇的想法,可以进一步突出学生的审美意识。因此,审美实践与美术鉴赏本就是不可分割的两项活动,所以在引导初中生鉴赏《韩熙载夜宴图》时,初中美术教师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展开审美实践,鼓励学生按照《韩熙载夜宴图》的绘画形式去描摹现实生活,由此优化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待学生全面鉴赏了《韩熙载夜宴图》的人文内涵与绘画形式之后,笔者就鼓励学生自主模仿这一画作的创作方式展开全新创作,希望学生可以及时应用理论所学。比如,有的学生模仿了《韩熙载夜宴图》的色彩搭配方式,描绘了真实的校园课余活动场景,以灵动的人物造型与活动类型体现了丰富的校园生活。再如,也有部分学生认为《韩熙载夜宴图》的构图技巧十分独特,尝试通过描绘一些实物来丰富空间的深浅结构,呈现出了一幅立体的教室场景图。另外,也有不少学生十分喜爱《韩熙载夜宴图》的精细工笔,尝试借此展开人物素描创作。在创作时,学生发现《韩熙载夜宴图》这幅画作的精湛技术是难以复制的,也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于是,本班学生反复修改,自主对比,不断调整绘画形式。对此,笔者再次强调《韩熙载夜宴图》的绘画形式,归纳绘画技巧,以便学生及时借鉴应用。
五、引导学生展开鉴赏反思
反思与评价活动是让初中生进一步把握个人审美鉴赏能力的基本依据,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常规的初中美术教学看重的是学习成果、考试评价,无法全面监测学生的审美变化。针对这一问题,初中美术教师要及时补充过程性评价,帮助学生明确他们在鉴赏《韩熙载夜宴图》时所表现出的审美缺陷与不足,以客观、公正的评语帮助学生反思鉴赏过程,以便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优化《韩熙载夜宴图》鉴赏课的实际效益,切实完善初中生的审美思维,以便学生将这一鉴赏经验应用到其他作品的鉴赏活动中。
在《韩熙载夜宴图》鉴赏课结束之前,笔者及时完善了鉴赏反思与课堂评价,引导初中生回顾了本节课的鉴赏经历,使其客观反思自己的鉴赏行为。比如,有的学生在“欣赏描述”环节否定了韩熙载载歌载舞的生活方式,却通过文化资料补充体会到韩熙载内心的苦闷与忧愁,指出自己过于武断、无法联系文化背景知识等思維缺陷,表示自己会在下一轮鉴赏课上观察美术作品的细节,懂得结合文化背景知识去赏析具体的美术作品。也有几个学生指出他们在欣赏描述、画作鉴赏活动中全面分析了《韩熙载夜宴图》的绘画细节,比如韩熙载一直皱眉、第二幅图画中有一个和尚没有观赏歌舞而选择盯着韩熙载等,认为自己的观察能力是比较优秀的,但是在鉴赏《韩熙载夜宴图》的绘画形式时却有明显不足,表示自己对我国古典美术的了解不够全面,需要根据各个朝代的经典美术作品展开审美鉴赏。面对学生的客观评价,笔者及时以“观察员”的身份指出大多数学生都通过《韩熙载夜宴图》鉴赏活动丰富了审美体验,提升了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
总而言之,在初中美术教学领域开设鉴赏课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全面优化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学生受益一生。因此,初中美术教师要积极开设鉴赏活动,全面丰富美术学科的文化史、美术史,鼓励学生自主欣赏、个性解读,再以必要的审美实践与完善的鉴赏反思来优化学生的审美意识,切实优化鉴赏课的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赵伟伟.通感审美模式应用于初中美术教学的简析[J].中国高新区,2018(3):123.
[2]陈静.初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图像学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8(4):168.
[3]徐玉萍.初中美术欣赏课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性的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10):166-167.
[4]谢宁欣.初中美术鉴赏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6):132.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