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尔认识论问题研究

2020-08-06 14:37夏宝鑫
现代交际 2020年11期
关键词:笛卡尔认识论亚里士多德

夏宝鑫

摘要:作为近代哲学的开创人,笛卡尔在哲学史上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这一观点黑格尔在《哲学史演讲录》中也提到过,对于哲学的研究者来说,某种程度上,笛卡尔的认识论是无法回避的问题。有学者认为,笛卡尔之所以获得如此崇高的地位,是因为他开启了认识论的转向,而真正的问题在于,这一观点的论据仍有未经审察之处。通过梳理笛卡尔之前及本身的认识论问题,借此论证笛卡尔认识论的观念论基础。

关键词:笛卡尔 认识论 观念论 亚里士多德

中图分类号:B5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1-0222-02

罗素曾经说过,哲学同其他学科一样,是以获取知识为目标的,换句话说,所谓哲学问题就是认识论的问题,虽然这一观点有失偏颇,可一定程度上凸显了认识论问题的重要性。单就认识论转向这个一般议题上,就出现了许多争议,并且多集中在笛卡尔的研究上,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就是没有对其哲学的变革之处进行彻底澄清。鉴于此,本文尝试解读笛卡尔的思想,借以说明笛卡尔的独到之处正是在其观念论中得以显现的。

一、笛卡尔之前的认识论问题的演变

(一)从前古希腊哲学到苏格拉底

前古希腊哲学,又被称为古希腊哲学的自然哲学时期,这一时期的哲学特点就是包罗万象,人们惊叹于自然事物的神奇,又无一般的方法论可依,于是这一时期的哲学家都从身边的自然事物入手,企图在自然事物中找到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以泰勒士为代表的自然哲学家通过自然中存在的事物,推定自然的本原乃是诸如水、火、土、气等元素,这个时期的推理缺乏严谨的依据,仅从直观出发,因此这个时期蕴含着认识论问题,也可以说是认识论问题的潜伏期。早期的自然哲学家的思想带有一定的朴素性,人们认为仅凭感觉就能确定知识,但缺乏论证,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哲学家认识到了这一点,高尔吉亚就是这个时期的集大成者,有人认为由他提出的哲学三原则完美地概括了两千年来的哲学史,这些原则分别为:“无物存在;如果有某物存在,我们也无法认识它;就算能认识它,也无法告诉别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的三原则揭示了怀疑论的源头,也提出了哲学上一个无可避免的基础问题,即认识如何可能[1]。

(二)从柏拉图到中世纪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弟子,相比苏格拉底的归纳思辨,柏拉图更强调直观的作用,只不過他认为人们直观的对象乃是人的灵魂中的理念,理念是人生而具有的,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理念就是早期的天赋观念论,只不过他确信理念是属于某种本原界的。如果说每一种认识都对应着一种理念,那么知识对于柏拉图来说就是理念世界的认识。在他看来之所以我们能够进行认识活动,是源于我们灵魂中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便是回忆,感官运动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需要知觉的综合来激发回忆,但柏拉图并没有解决属于可见世界的感官是如何认识属于超感官世界的理念的问题,这也成为中世纪争论的中心问题,催生出近代哲学,所以柏拉图问题的出现,可以标志着认识论进入了萌芽期[2]。在苏格拉底看来,由归纳产生的概念是更为普遍的知识,也接近于他认为的关于神的知识,但在柏拉图那里,不管是感官获得的材料,还是经过理智加工的概念,都是中介环节,其最终目的是要达到超感性的理念世界,符合理念的知识才是真知识,直观问题正式登上哲学舞台,成为哲学家们争相研究的热点问题。中世纪的哲学从属于神学,许多问题因为触及宗教团体的利益而被搁置,大多数哲学都成为论证上帝存在的一个注脚,有人认为在这个时期哲学是堕落的,因为模糊性从来不是哲学追求的目标。因为对信仰的敬畏,人们不得不对一些问题讳莫如深。这个时期研究哲学问题的主要是教士,他们有知识,也有信仰,并且发誓将一生都献给上帝。在研究的领域上,他们继承了古希腊、古罗马的概念体系,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奥古斯丁,他认为智慧之光就是上帝之光,我们仅凭直觉就能发现,我们的思维是真实且永恒的,需要依靠灵魂的眼睛来认识真理,但问题在于,所谓的真理之光就是上帝之光,没有信仰的人是无法获得的,关于其他的知识的认识是无益的。随着市民社会的形成,也为理性的知识拓宽了地盘,理智与信仰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问题,由于科学的需要,理性认识开始要求其专属独立的领域。

二、笛卡尔的认识论转向

在哲学界有一种统一的认识,就是笛卡尔之所以获得如此重要的地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开启了认识论的转向,他通过普遍怀疑,确定了“我思”的存在。这种观点存在着一定的争议,因为认识论一直都是哲学的中心问题,无论在古希腊哲学中,甚至在中世纪的基督教哲学当中,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认识论模型。因此笔者在这里提出的问题是,笛卡尔究竟转变了什么,这种转向又是从何种意义上实现的。

(一)普遍怀疑

笛卡尔最天才的发现就集中在他的普遍怀疑中,因为经过中世纪思想的混乱之后,如何确立哲学的根基,摆在了所有近代哲学家面前,在思想领域漫长的求索过程中,笛卡尔发现,想要重新开始,就要否定一切,从思维的起点出发,因此他提出了三个怀疑:

1.对感官的怀疑

虽然他认为我们的思维中最真实的内容都是借助于感官所获得的,但更需要注意,感官具有欺骗性,一旦感官欺骗过我们一次,我们就不能把从感官接受来的东西当作真理。笛卡尔在论证感官的欺骗性时,运用了灯塔原理,当我们距离灯塔较远时,所见到的形状会发生改变,比如在远处是圆的,近看却是方的。因此,感官不能作为我们认识的出发点,这一论证彻底颠覆了亚里士多德以来的认识论基础[3]。

2.对梦的怀疑

相比感官,梦是更为不可靠的东西,但梦的特殊性在于,当我们处于梦中的时候,没有可靠的标记能够让我们在梦中区分现实和虚幻。通过这个类比论证,我们也就无法确定我们清醒与否。比如当我们看到一棵树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无法确定这个树是否存在,因为我们在梦中也能真切感受到这棵树,感官无法将二者区分开来。因此一种类似庄周梦蝶的疑惑在笛卡尔心中蔓延,我们能否仅仅通过感官就能确定外部世界的真实性呢?或者说,这种怀疑恰恰证明了感官的有限性。

3.对上帝的怀疑

我们不能通过感官确定外部世界的存在,也就是说,眼见不一定为实,这对于现有知识的打击是沉重的,因为如果在基础层面上都不能证明其真实性,那建立在这上面的学问岂不是变成一纸空谈?所以笛卡尔在认识到这个问题的同时,就开始了新一轮的探索,即我们能否找到更为一般、更为实在的东西,将之作为一切知识的基础。

笛卡尔提出三个怀疑的最终目的,是瓦解传统认识论的基础。传统认识论,也就是亚里士多德——经院主义的认识论,认为人的感官是真实的,我们能够区分何为真、何为假,从而以感官为渠道建立了理智和外部对象的联系。但笛卡尔认为感官和外部对象是脱钩的,正如理智和感官是脱钩的,理智有经验对象无法证明的实在性,外部世界也有经验无法证明的先天性,因此这就瓦解了感官的可靠性,让我们重新思考认识的问题。其实,笛卡尔的怀疑也不无道理,感官能够正确认识对象这本身就是预设来的,既然是预设,我们就能进行合理的怀疑,通过这三个怀疑,他证明传统的认识论结构是具有致命缺陷的。

(二)笛卡爾的观念论

在提出三个怀疑之后,笛卡尔发现,任何感官给予我们的经验对象都不是一种可靠的东西,但我们还是具有一种途径来通达认识论,那就是相对于外在于我们存在的,我们内在思维的东西,只有通过我们自己,才能作出深思熟虑的判断,因此这条途径就是从心灵观念出发。对于他来说,在否定了感官之后,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重新将心灵与物关联起来,以免让我们堕入怀疑论,于是他走向了一条由内向外的路径。如今,我们要用现代眼光去审视笛卡尔是否具有革新意义,就必须从他的观念论入手,这是因为有些人并不认同这一点,有人说他的观念概念不过是理念概念的变形,按照这一说法,他的整个哲学都建立在对柏拉图的模仿上,那确实算不得具有革新意义。

那笛卡尔又是如何展开其认识论的呢?这个过程观念论又发挥了多少作用?我们沿着笛卡尔的思路,将问题聚焦于观念与对象之间的关系,我们会发现他对于这个问题的态度,隐隐暗藏着关于真理的看法。对于他来说,真理必须是一种明确的,不能有任何怀疑的因素夹在观念与客观存在之间,这是一种典型的符合论的真理观。我们所拥有的观念本身并无正误的论证,其真实性只能体现在它与对象的关系中,即使指涉的对象是我们的想象,只要二者相符,那么也能判定这一想象的对象为真。我们虽然有观念这一判断的标准,但仅有它本身,也无法实现心与物的关联。那我们如何获取知识呢?即必须依靠两个原则,其一是明见性原则,其二是因果性原则。在认识过程中,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运用这两个原则。我们在接触到一个对象时,首先需要判定这一对象是否具有可认识性,也就是我们能够清楚分明地确定这一对象的存在,只有在这个判断完成后,对象才能进入观念,由因果性的原则将知识的材料串联起来,从而产生知识。而我的观念则脱胎于上帝的绝对观念,而不是物的观念,上帝的存在是作为根基,或者说是我们观念的实在性的保证,弥补认识的局限性。但这也会带来一定的问题,这便是在我们的真观念之外是否还能有一个更为完满的存在。

通过普遍怀疑,虽然笛卡尔证明了观念的实在性,但并没有很好地说明我的存在。因为在他的哲学中,客观实在与形式实在已经区别开来,我们对于除了观念给予我们的知之甚少,这是他的认识论的缺陷,尽管人们认识的客观性得到了保证,但这一保证的途径也是间接的,需要借助于观念这一途径,因此人们的认识还是无法直接指涉到外部事物之上。尽管有着种种的缺陷,笛卡尔还是凭借着一己之力完成了认识论的转向,正如我们开头所提到的,这种转向的真正意义,就是为认识主体与认识对象提供了一个单独的空间,所有的主体、客体、感性、理性都被统一于这个系统的空间,从而形成一种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相互作用的舞台。后世的许多哲学家都在这个基础上来开展哲学,认识问题也成为哲学的核心问题。

三、结语

笛卡尔的出现,改变了整个哲学的走向,也使无数人沉浸在认识论的问题中,科学、艺术、哲学都在这个思潮中受益。他的研究最终形成了一种认识论的变革,而后世的许多伟大的哲学家都曾经在此基础上展开研究,从这一点上来看,这一切都起源于他对真知识的渴求。

参考文献:

[1]唐诗韵.笛卡尔两种实体概念及其问题[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6):558-565.

[2]叶斌.笛卡尔与认识论转向[J].世界哲学,2018(6):68-76.

[3]张伟特.笛卡尔的真理理论:一种间接要求融贯性的符合论[J].哲学研究,2018(5):84-94.

责任编辑:赵慧敏

猜你喜欢
笛卡尔认识论亚里士多德
中国现代美学发生的内在线索与本土话语
笛卡尔的解释
笛卡尔浮沉子
极坐标系中的奇妙曲线
数学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漫画
史蒂夫·富勒社会认识论思想的分析
认识论的自然化、日常化与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