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 玉 伟
(安阳地区医院 ICU 安阳 45500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由于肺内原因或者肺外原因所导致,临床综合征的主要特征为具有顽固性低氧血症[1]。该疾病发病率较高,是指机体在感染、休克、创伤等状态作用下导致的严重急性呼吸衰竭。重症ARDS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急促、呼吸窘迫,常伴有咳嗽、血痰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意识障碍、机体内环境紊乱、死亡等[2]。因此,为了探讨更有效的治疗重症ARDS患者的方式,本文作者研究如下。
根据随机数字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5月呼吸内科收治的104例重症ARDS患者作为治疗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2例。对照组男35例,女17例,年龄35~76岁,平均(55.50±6.34)岁;治疗组男30例,女22例,年龄36~78岁,平均(57.00±6.5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患者行胸部立位平片或胸部CT示双飞致密影,动脉氧分压、吸入氧浓度<150mmHg;在进行治疗前,医师告知治疗对象及患者家属,患者与患者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本次治疗患者不给予配合;患有呼吸系统疾病之外,伴有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伴有瞻望、意识模糊等患者。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仰卧位进行通气治疗,并将患者床头保持30°。
治疗组患者采取俯卧位进行通气,呼吸机协助通气,每日时间<16h,除此之外,对患者进行镇静与镇痛治疗[3]。
将两组患者的气管进行切开,之后置入导管或者气管插管并利用呼吸机辅助患者通气,采用恒定气流,小气量进行通气,采取控制性肺膨胀的方法,给予患者进行肺复张,每次4h即可[4]。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后动脉氧分压、吸入氧浓度比值、RICU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死亡率。
动脉氧分压(PaO2)/吸入氧浓度比值(FIO2)判定标准:PaO2/FIO2201~300mmHg为轻度;PaO2/FIO2101~200mmHg为中度;PaO2/FIO2≤100mmHg为重度。
治疗后,对照组的动脉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数值低于治疗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后动脉氧分压、吸入氧浓度比值
对照组RICU的住院时间、呼吸机机械通气时间均长于治疗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的RICU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
对照组死亡率(19.23%)高于治疗组(1.92%),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以一种肺实质细胞损伤导致肺重量增加、肺不张等肺组织,身体各器官功能损伤的临床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重症ARDS患者主要症状为严重低氧血症,纠正低氧血症是治疗患者的首要目标,然而对患者采用机械通气法进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5]。在对患者实施机械通气时,采用常规仰卧位进行通气治疗,效果不十分理想,因此给予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同时,对患者采取俯卧位通气治疗。俯卧通气治疗方法较方便、有效,有利于促进患者呼吸道内分泌物的排出,可改善其肺部状况,降低胸腔内压力,改善重症ARDS患者的动脉氧分压、吸入氧浓度情况。本研究结果为:治疗后对照组的动脉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数值低于治疗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RICU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长于治疗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死亡率(19.23%)高于治疗组(1.92%),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俯卧位通气在治疗重症ARDS中的效果显著,提升重症ARDS患者的动脉氧分压、吸入氧浓度比值,缩短患者在RICU的住院时间以及呼吸机机械通气时间,可降低死亡率,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