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病变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载量的检测相关性

2020-08-06 04:02:58陈淑丽黎肖容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0年8期
关键词:内瘤载量危型

陈淑丽 阮 征 黎肖容 李 芬

(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妇科门诊 东莞 523900)

宫颈癌是女性疾病中死亡率较高的妇科恶性肿瘤,其常见于30岁左右的女性,近年来,该疾病不断趋于年轻化[1],如何预防、治疗宫颈癌是医学临床重度关注的课题。宫颈癌的主要病因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有关,其次不良的生活习惯及个人卫生问题也可诱发宫颈病变。为提高疑似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生命质量,提早降低病死率,则需对宫颈增殖性病变进行检测或诊断[2]。有研究表明[3],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具有相关性,通过检测患者的病毒载量与感染情况,可有效、准确反映患者的病变情况,有利于及早预防病变的可能性。本研究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进行探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科门诊在2016年2月~2019年2月期间行宫颈癌筛选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同意并签署知情协议书,本研究得到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完整;(2)均无妊娠反应;(3)无宫颈手术史;(4)无自身免疫缺陷病;(5)经组织活检病理证实存在宫颈病变。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肿瘤;(2)HR-HPV阴性;(3)细胞学检查为阴性。其中宫颈炎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期20例、CINⅡ~Ⅲ期20例,宫颈癌Ⅰ期8例,宫颈癌Ⅱ期2例;年龄22~60岁,平均年龄(38.85±16.77)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阴道镜下多点活组织检查、高危 HPV-DNA 检测,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参考标准,对不同病变程度患者进行检测病毒载量。标本采集:在避免经期情况下,患者需不上药、无性生活以及不冲洗的情况下进行采样,通过采用棉签对分泌物进行轻挑,切勿使用蛮力。TCT 细胞采集:宫颈内置入专用刷,保证专用刷下方刷毛在宫颈外得以暴露;轻轻固定,并保持同方向进行旋转,转至3~5圈即可,并放置保存瓶,再漂洗取下的标本,保存送检。HR-HPV采样:将专用刷放置宫颈口与黏膜交界处,并随着同方向旋转3圈,然后停留10s,再将刷子轻轻的取下,并把多余部分折断,经标本放置采集管中,标识后送检,由妇科医生采集标本。

(1)病理检查

通过采用阴道镜对宫颈组织进行采集标本后,观察疑似病变的部位,将组织取下进行检测,若未见异常者,可进行宫颈多点活检(取6、9、12点即可) ,标注标本的位置,并采用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其结果作为参考的标准,可分为宫颈炎症、CINⅠ期、CINⅡ期、CINⅢ期和宫颈癌。

(2)阴道下多点活组织检查

将直观下宫颈无明显病变者、存在接触性出血病史、HR-HPV阳性者等作为阴道镜检查纳入标准,病变治疗后进行复查,月经干净后4~7d进行检查,同时避免药物治疗、阴道冲洗或检查处置。

(3)高危HPV-DNA检测

高危亚型 HPV单位为RLU/CO,检测结果可分为13种: 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阳性:RLU/CO ≥1,阴性为RLU/CO<1;载量分布范围从低至高分为 1.0~9.9、10.0~99.9、100.0~999.9和1000.0及以上。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病理宫颈病变的病毒载量率

宫颈癌HPV-DNA载量高于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期、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期、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病理宫颈病变的病毒载量

2.2 不同病理宫颈病变病毒载量分布情况

以宫颈炎为参考,病毒载量分布情况不同,其宫颈病变发生率也不同,见表2。

表2 参照组与研究组检查准确率的比较[n(%)]

2.3 不同病理宫颈病变的HPV-DNA病毒感染率

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期、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期、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期、宫颈癌的病毒感染率不断递增,且宫颈癌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的病毒感染率高于宫颈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病理宫颈病变的病毒载量与感染率(%)

3 讨论

宫颈癌前病变是指具有恶性肿瘤病变的倾向,随着宫颈病变的潜能,宫颈病变的发展期较为漫长,经过轻度、中度、重度上皮内瘤样病变以及浸润癌等过程[4]。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临床医学上唯一确定与宫颈癌有关的病因,该病毒是一种双链DNA病毒,主要感染于皮肤黏膜,从而引起不同病变,在宫颈癌中该病毒主要持续感染于生殖道粘膜上。常规的宫颈病变筛选检测通常选用电子阴道镜检查或组织病理学检测,以上两种方法可有效发现宫颈癌病变区宫颈细胞的异常,从而能够及早发现癌前病变,以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5~6]。如今有研究发现[7],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有关,其宫颈细胞被感染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会出现递增趋势,虽可被免疫细胞清除,但是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仍然可以持续感染,从而导致宫颈癌的诱变,因此可知,HPV-DNA病毒载量能够早期反映宫颈癌病变[8]。本研究表明,CIN与宫颈癌患者的病毒载量高于宫颈炎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而易见,宫颈病变与病毒载量呈正相关,HPV-DNA病毒载量在反映宫颈病变程度上有着准确的参考价值。通过观察患者的病毒载量分布情况,本研究发现在低病毒载量分布范围(1.0~99.9)中,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期、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期、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期、宫颈癌患者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度病毒载量分布范围(100.0~1000.0)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期、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期发生率高于CINⅠ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分布范围在1000.0及以上时,CINⅠ期发生率高于CINⅡ期、CINⅢ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的恶性程度具有明显关联。关于HPV-DNA病毒载量是否能够说明宫颈病变的风险变化以及病变因素,不少研究对此存在争议,且说法不一,由于本研究的标本数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加之其它外在因素的影响,并不能够对此充分定下结论,因次还需进一步开展研究和探讨。

综上所述,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病毒载量越高,表示宫颈患病率越高,具有一定的应用与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内瘤载量危型
病毒载量检测在102例HIV抗体不确定样本诊断中的应用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采用实时PCR检验诊断的临床研究
陈建杰教授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经验总结
p16/Ki-67双染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及以上病变中的应用
我院2017年度HPV数据统计分析
LEEP治疗中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对HPV感染的影响
癌症进展(2016年9期)2016-08-22 11:33:10
200例妇女高危型HPV感染检测结果分析
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研究
高危型HPV-D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
乙肝患者HBV载量与IgA,IgG,IgM及C3,C4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