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军 胡大维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位置而产生的疾病,其主要症状是咳嗽,同时伴随胸骨烧灼、吞咽障碍等,此病对人的生活及健康造成的危害较大[1-2]。临床针对胃食管反流多采取射频治疗,射频治疗能减轻炎症,控制发病症状,但是治疗中需依靠麻醉完成,本研究的重点是采取哪种麻醉药的效果更好,能协助患者安全的完成治疗。鉴于此,本文将以我院行射频治疗的胃食管反流患者展开调查,重点探讨盐酸羟考酮注射液的麻醉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
1.1 一般资料 调取研究时间段为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纳选我院接受射频治疗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展开研究,抽选72例遵循电脑随机分配法分组,对照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34~75岁,平均年龄(55.06±3.69)岁;观察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36~77岁,平均年龄(56.98±3.91)岁。选取的一般资料经统计软件对比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影响研究的公正性。
纳排标准:经食管内镜检查确诊,存在明显的咳嗽、吞咽障碍以及胸骨疼痛等症状,符合治疗指征、知情并同意参与;排除麻醉耐受性差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脏器功能障碍以及呼吸道感染疾病等。
1.2 方法 入院后两组患者均接受基本的身体检查,常规禁食禁饮,准备好相关的手术工具和药品,持续进行心电监护,对照组行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麻醉,麻醉以静脉给药方式,结合患者的体质量按照1 μg/kg的标准配比,选择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丙泊酚的初始剂量为2 mg/kg,随后以6 mg/(kg·h)的剂量注射完成[3-5]。观察组患者接受盐酸羟考酮注射液进行麻醉,同样为静脉给药,注射剂量为0.1 mg/kg,诱导麻醉和维持用量同对照组一致,麻醉给药后待患者的入睡、睫毛反射消失为止,然后给予患者行射频治疗,治疗观察中详细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6-8]。
1.3 观察指标 统计观察两组患者麻醉给药后的心率变化、平均动脉血压、血氧饱和度水平,观察记录患者麻醉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如呼吸抑制、心率不稳、恶心、呕吐等。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用软件SPSS 26.0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见表1) 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s)
?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见表2) 观察组麻醉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n)
无异常情况下,经牙齿咀嚼后的食物经食管进入胃然后在肠道内被消化、吸收,此过程不会出现反流情况,若功能出现异常会导致食物逆行至食管而发生胃食管反流,该病集中发生在40岁以上人群,射频治疗是其最佳选择。
射频治疗中麻醉药的使用非常关键,所以选择恰当的麻醉药能保证治疗事半功倍,常规采取丙泊酚诱导发挥良好的镇静作用,而芬太尼有良好的镇痛作用,两者结合的麻醉效果较好,但是此麻醉用药后产生的不良反应多,影响患者的呼吸和消化,存在一定的风险[9-11]。而采取丙泊酚和盐酸羟考酮注射液进行麻醉,其镇痛效果强,使用小剂量就能达到良好镇痛镇静作用,出现的不良反应少,羟考酮是M、k受体激动剂,其镇痛效果不封顶,药效能与吗啡相比,应用在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中具有积极作用[12-13]。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血压和血氧饱和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麻醉后产生的不良反应率相比,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临床选用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发挥麻醉作用的效果更明显,用药后的安全性高[14-15]。
综合上述,临床针对接受射频治疗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给予盐酸羟考酮注射液进行麻醉,不仅能得到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还能减少异常反应的出现,值得临床借鉴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