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琳,江见福
(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223)
换热器中换热管与管板的焊接接头,是最常见的泄漏点之一。换热管与管板焊接接头质量直接影响到换热器的使用性能及寿命,有时甚至涉及整个装置的运行。因此,换热管与管板焊接接头是整个换热器制造过程的关键工序。
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方式可分为强度焊接、强度胀接和胀焊并用[1]。其中,胀焊并用的胀接、焊接次序分为先焊后胀和先胀后焊,目前先焊后胀的制造次序选用最为广泛,但是对于先胀后焊焊接方法的介绍和讨论较为少见,很多制造厂也缺少相关的制造经验。
本文将以某合成氨项目的变换气锅炉给水预热器为例,对其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方式的选用、制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焊接方案改进优化进行讨论。
变换气锅炉给水预热器为合成氨装置中的关键设备,壳程介质为来自变换工序的变换气,利用变换气多余的热量对管程的锅炉给水进行加热,变换气温度由227.8℃降至约166.4℃,再进入后续的CO2脱除工序,壳程设计压力4.28MPa,管程设计压力17.2MPa,是一台典型的高压设备,设备结构形式见图1。
图1 设备结构形式
壳程介质包含24.03%的H2O和13.77% CO2,存在碳酸腐蚀[2],管程介质为锅炉给水。壳程筒体材料为SA-516Gr.70+304L复合板,管程筒体材料为SA-516Gr.70,换热管材料为SA-213 TP304L,为了避免壳程介质对管板的腐蚀,管板需要使用不锈钢,但是考虑到管程为高压且设计温度为275℃,若管板采用SA-965 F304L材料,那么不锈钢管板与碳钢管箱焊接为异种钢焊接,在如此高温高压情况下,异种钢焊接接头存在开裂风险,且管板厚度将达到500mm以上,经济性差,因此,管板选用SA-266+304L(双面堆焊)(见图2)。
图2 换热管与管板连接结构
管板壳侧堆焊304L+胀接可以防止壳侧介质进入管板管孔腐蚀管板基层,管侧堆焊304L避免了碳钢管板与不锈钢换热管的异种钢焊接。为了检验壳侧胀接质量的可靠性,换热管与管板的胀焊次序为:①对壳侧50mm换热管进行强度胀;②对壳侧进行氨检漏试验并要求检测合格;③继续进行中间贴胀和管侧强度胀;④进行换热管与管板的焊接。
制造厂焊接采用氩弧气体保护焊,分为如下两步:①氩弧自熔打底焊(不填丝);②填丝氩弧焊。
上述胀焊次序均顺利完成,在换热管与管板焊进行氩弧自熔打底焊时,总共2 592个管头,其中约20个管头出现气孔并进行了补焊,最终PT合格,但是在后续进行填丝氩弧焊时,在焊接的695个管头中,检测出43个气孔缺陷,缺陷检出率达到6%以上,气孔照片见图3。对壳侧进行气密性试验,检测换热管与管板焊缝,刷肥皂水时部分气孔出现了气泡(见图4),说明换热管的焊接影响了强度胀接密封的可靠性。
图3 管头焊缝气孔
图4 管头焊缝气密试验
对其中几处气孔进行打磨,发现气孔为贯穿气孔(见图5)。
图5 气孔打磨照片
由于换热管采用先胀后焊的形式,在换热管与管板焊接时,换热管与管板的间隙在壳侧方向已经封死,换热管与管板的间隙中的空气急速受热,导致气体温度升高,体积急速膨胀,在换热管与管板的焊缝将要封口的时候,膨胀的空气产生气爆冲破焊缝熔池形成气孔。根据现场气孔产生的位置分析,基本在焊缝收弧处正好满足以上结论。
根据以上气孔产生的原理,推测焊缝可能存在未表现出来的缺陷,即存在未贯穿焊缝表面的气孔,因此,对换热管与管板的焊接环境与过程进行了模拟,对模拟试件进行切割焊缝截面并检测,发现焊缝存在以下几种缺陷:①贯穿型气孔;②未贯穿的表面气孔;③位于熔池内部未表现出来的气孔。模拟试件气孔照片见图6。
图6 模拟试件气孔照片
鉴于以上情况及气孔产生的原理,对焊接方案进行了如下的改进优化。
(1)打底层填丝焊接:为了避免一次热输入量过大,导致气体体积急速膨胀影响焊接质量,焊接严格按照列与列、行与行分开跳焊的方式,每个管孔分5段焊接完成,且每个管孔预留3~5mm左右缺口不焊,便于气体排出。
(2)盖面层填丝焊接:盖面层的焊接按照打底层的焊接方式,严格按照列与列、行与行分开跳焊,每个管孔分3段焊接完成,尽量减少接头,且引弧点、收弧点与打底层错开,打底层预留的缺口仍然不焊,便于气体排出。
(3)盖面层全部焊接完成后,缺口处的焊接也采用多层跳焊的方式进行封口焊接,分两次填丝焊接完成。
为了验证优化焊接方案的可靠性,进行了如下模拟实验。
实验要求模拟缺陷产生及返修的全过程,模拟出换热管焊缝气孔,并按上述步骤对气孔进行返修。图7为模拟返修后换热管焊缝剖面,图8为返修后焊缝的RT检测结果,未发现缺陷。
图7 模拟试件剖面
图8 模拟焊缝RT检测结果
以上结果说明优化方案可行。在产品上对焊接缺陷进行整改的步骤如下。
(1)挖除所有焊肉,露出换热管与管板之间的间隙,确定清除掉所有可能存在的缺陷。
(2)按前文提出的优化方案进行管头焊接。
(3)对管头焊缝进行100%PT+氦检漏,确定焊缝质量的可靠性。
按照上述返修方案,对设备进行了管头焊缝的返修,相关检测合格,这也在产品上证明了优化焊接方案的可行性。图9为氦检漏现场。
图9 氦检测焊缝可靠性
由于管头焊接对胀接密封的可靠性有破坏,鉴于第一次强度胀后,氨检漏合格,在管头焊接合格后,对换热管靠壳侧50mm再次按照先前的胀接工艺进行了强度胀接,避免壳侧介质进入管孔内部。
换热管与管板先胀后焊时,由于管孔缝隙间的空气膨胀穿透焊缝熔池,焊缝容易出现气孔缺陷,目前关于先胀后焊的焊接方案的介绍和讨论还比较少见,大部分制造厂先胀后焊的焊接经验也不足。
但是换热器在石油、化工等行业应用非常广泛,由于介质、结构等原因,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方式需要选择强度焊+强度胀,且要求胀接的密封性,并进行先胀后焊。另外,在设备管头焊缝返修过程中,也时常会遇到换热管已经胀接,对管头焊缝进行返修的情况。
本文根据设备实例,针对先胀后焊过程中焊缝缺陷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将一般的焊接方案进行了优化,通过模拟实验和产品检验结果验证了本文优化焊接方案的可行性,为需要先胀后焊的换热器制造提供借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