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储能的储能介质研究进展

2020-08-05 07:39赵梦娇王登辉惠世恩牛艳青
热力发电 2020年8期
关键词:反应物钙钛矿氧化物

赵梦娇,王登辉,惠世恩,牛艳青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9)

2018 年的能源消费情况调查发现,目前世界上煤、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96%,而可再生能源占比仅为4%[1]。可见,改变能源结构,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太阳能在地球上分布广泛,且不会枯竭,是目前可再生能源中最具有发展前景的一种资源。近年来,利用太阳能发电的技术主要有太阳能热发电和光伏发电[2-8]。由于太阳辐射受季节、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太阳能发电技术面临能量不能持续稳定供应的问题[9-12]。

蓄热系统的提出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方法。蓄热系统通过吸/放热过程实现能量的储存与释放,避免了能量的浪费。蓄热机理主要有显热蓄热、潜热蓄热和热化学蓄热,这3 种蓄热机理的性能比较见表1[13-18]。在这3 种蓄热机理中,热化学蓄热的储热密度分别是潜热蓄热和显热蓄热的5 倍和10 倍,并且热损失小,是目前最具前景的蓄热方式[19]。

表1 3 种蓄热机理性能比较Tab.1 Performance comparison between and among threeheat storage mechanisms

热化学蓄热主要将能量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在物质中,用于热化学蓄热反应体系研究的物质目前有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碳酸盐、金属氢化物、甲烷重整、氨分解等[20-22]。其中,金属氧化物的热化学蓄热利用其氧化还原可逆反应,将热量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起来,便于长期储存和长距离运输[23-24]。此外,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温度较高,与太阳能储能蓄热系统的要求相适应,所以将金属氧化物的热化学蓄热储能与太阳能相结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5-28]。

目前,许多国家的学者对热化学蓄热的反应物质、反应动力及反应循环性等进行了不同层面、不同方法的研究和总结,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该项技术仍然成熟度较低,目前还处于实验研究阶段,主要是对储能物质的热化学性能以及储能系统设计的研究[29-30]。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单体/混合金属氧化物及钙钛矿热化学蓄热储能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总结。

1 单体金属氧化物

目前,学者们已经对多种单体金属氧化物进行了热化学储能的研究。这些物质具有较高的储能密度,能够降低对反应物的需求量,达到节约成本和缩减储热空间的目的,从而更有利于系统的简化设计[31-32]。金属氧化物及钙钛矿的氧化还原反应通常在空气氛围下进行。将空气以一定的速率通入反应器并以一定的速率加热反应物,当反应温度达到还原反应温度时,发生吸热的还原反应使部分太阳能储存在氧化物中,实现蓄热过程;当太阳能供应不足需要将热量放出时,对得到的还原产物以一定的速率进行降温,当温度降到氧化反应温度时,发生氧化反应释放出储存的热量:至此,完成了一个蓄热、放热过程。具体的一般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为:

这些单体金属氧化物的转化温度范围为205~1 710 ℃(表2),从而能够适应多种热化学储能系统。考虑到金属氧化物的成本和对人体的危害性等因素,目前具有应用前景的物质主要有Co3O4/CoO、CuO/Cu2O、Fe2O3/Fe3O4、BaO2/BaO、Mn2O3/Mn3O4等。学者们在实验室中对这些单体金属氧化还原反应的探究,主要是通过热分析技术对其反应动力学特性进行量化分析,目前常用的热分析方式有热重法(TG)、差热分析法(DTA)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

表2 各种单体金属氧化物的转化温度和蓄热能力[33]Tab.2 The conversion temperatures and heat storage capacities of various monomer metal oxides[33]

1.1 Mn2O3/Mn3O4

通过表2 可知,Mn2O3/Mn3O4的转化温度和反应焓值基本符合热化学储能系统的要求。此外,其无毒无害,具有一定的反应循环性能,在热化学储能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34-35]。

Carrillo 等人[36]将不同粒径的Mn2O3/Mn3O4样品放在相同的环境中进行循环实验,探究Mn2O3/Mn3O4颗粒大小对反应循环和热化学蓄热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粒径的减小,氧化反应速率变得缓慢,颗粒最小的氧化物不能完全转化,而颗粒较大的氧化物能够完全转化且质量变化率约为3.4%。所以,有学者认为Mn2O3/Mn3O4存在可逆性的缺陷,这与样品的大小有关。同时,研究者还发现,粒径小的颗粒具有较高的表面能量,所以展示出较高的严密性,而粒径较大的颗粒则相反,因此粒径较小的颗粒更容易出现烧结现象[37]。

从Carrillo 等人的研究可以看出,无论从氧化反应速率还是可逆性方面考虑,减小Mn2O3/Mn3O4的颗粒粒径并不利于储热。

除研究颗粒粒径对反应的影响外,Zhao 等人[38]还对制备样品时煅烧过程中的参数对Mn2O3粉末形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n2O3粉末的形貌在500 ℃煅烧后受硝酸锰前驱体与氢铵体积比以及前驱体溶液浓度的影响。当使用大浓度的NH4OH 溶液(最终浓度超过4 mol/L)时,煅烧出的粉末是板状颗粒,而小浓度的NH4OH 溶液(最终浓度低于1 mol/L)煅烧后形成的颗粒为球状。同时发现,Mn(NO3)2的浓度越低,则合成的板状颗粒越薄,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较大的比表面积利于循环反应的进行[39]。而当NH4OH 溶液和Mn(NO3)2溶液的比例确定后,煅烧后粉末形态与Mn(NO3)2溶液的浓度相关。不同煅烧温度下形成粉末的表面不同,而煅烧温度越高,温度对粉末表面的影响越小。

由此可知,Mn2O3/Mn3O4的循环不太稳定,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动力逐渐下降,容易出现烧结现象,且反应物的形态和颗粒大小对反应的影响很大。找到适合反应的反应物形态和大小是将Mn2O3/Mn3O4反应物应用到蓄热储能的关键。

1.2 Co3O4/CoO

虽然Co3O4/CoO 成本不低且具有毒性,但其反应活性和储能密度较高,循环稳定性和再氧化动力高,是目前金属氧化物热化学蓄热储能中最具潜力的物质之一,许多研究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

Agrafiotis 等人[40]对Co3O4/CoO 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了热力学探究,发现该对反应物的反应温度在800~1 000 ℃,升、降温速率对于控制氧化反应的进程十分重要,而且氧化反应比还原反应的反应速率慢。同时,他们还对该对金属氧化物进行了多孔的泡沫状和大密度的球状结构研究(图1[41])。在经历多次循环后,大密度的球状反应物出现裂纹而泡沫状的样品仍能保持完整性。这是因为泡沫状的样品具有的开放性的孔结构比球状的多,不容易受到化学诱导力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探究多孔陶瓷结构对Co3O4/CoO热化学反应的影响,Agrafiotis 等人[42]将Co3O4样品分别负载到蜂窝状和泡沫状陶瓷上(图2),通过实验探究,发现负载的Co3O4粉末循环性和转化率高且不会与载体相互作用。

反应中,除反应物本身外,其他反应条件对反应也有很大影响。Alonso 等人[43]对反应总压力、气固比(空气与反应物之比)及反应气氛对Co3O4/CoO 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o3O4发生还原反应时,无论总压力怎样变化,其都能完全转化,只是转化温度随压力的增加而提升。气固比对转化温度基本没有影响,但是气固比越高则发生完全转化的温度越低:当气固比为900 时,转化温度为1 650 ℃;当气固比为1 时,转化温度为1 950 ℃。但是,无论气固比为何值,当温度达到1 400 ℃时,均有99%的Co3O4转化为CoO。当通过改变O2与N2的比例来研究反应气氛对反应的影响时,实验发现降低O2的占比反应的平衡温度会降低。

此外,Singh 等人[44]对Co3O4/CoO 反应体系进行了实验和数值模拟,模拟参数主要选取了实验中的进口温度和进口质量流率,而不同边界的实验温度取该区域的平均值。通过改变入口处的进气速率和温度形成不同的反应工况,并对不同工况下的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发现模拟结果基本与实验结果吻合,能够准确展示Co3O4/CoO 反应体系的吸、放热过程。

模拟整个储能过程,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反应过程和系统边界条件的改变对反应的影响,从而选择更合适的实验条件,提高反应效率。

目前的研究表明,Co3O4/CoO 作为热化学蓄热材料具有很大潜力,同时学者们希望找到更合适的方式将其广泛应用于实际的太阳能发电站中。

1.3 CuO/Cu2O

Hänchen 等人[45]发现,CuO 还原到Cu2O 的温度在1 030~1 134 ℃,Wong 等人[46]发现其储能密度为811 kJ/kg,循环可逆性及反应动力好且相比于其他具有蓄热储能潜能的金属氧化物价格更便宜,更有利于广泛应用。几种金属氧化物的价格比较见表3。

表3 几种金属氧化物价格比较Tab.3 Reactant price comparison

CuO/Cu2O 金属氧化物在进行反应时,还原反应比氧化反应更迅速,但是CuO 的烧结温度接近转化温度,容易出现烧结现象。Neisesd 等人[47]发现,将金属氧化物放入回转窑中不仅有利于气体和固体之间的热量转化,而且能够减少CuO 烧结现象的发生,但旋转阻碍了反应产物氧气的扩散。Alonso等人[43]将CuO 放入不同的反应环境中发现,温度的降低和氧气比例的升高并不利于物质的转化。

浙江大学的杨光伟[48]在升、降温速率分别为5、20 ℃/min 时测试了CuO/Cu2O 的反应特性,结果表明,由于还原反应反应速率较快,不同升、降温速率下的反应持续时间没有发生明显改变。但是,再氧化过程中,氧化反应持续时间随着升、降温速率的升高变短,说明再氧化过程有相对明确的反应温度区间。所以,在进行实验时,为了保证转化率的最大化,选择合适的升、降温速率非常重要。

通过这些学者的研究发现,虽然CuO/Cu2O 目前还存在容易烧结、转化率低等问题,但因其具有很高的储能密度,且价格相对其他金属氧化物便宜,所以是最具有前景的热化学蓄热的材料之一。

1.4 BaO2/BaO

BaO2/BaO 最早在20 世纪70 年代末就被提出用于再氧化系统,其反应转化温度为880 ℃,储能密度较高,为485.6 kJ/kg,循环性能和反应动力高。Bowrey and Jutsen[49]将BaO2/BaO 进行了5 次循环,发现其最大转化率为93%,加热的最大温度为850 ℃(为了防止其发生烧结现象在循环时以8 ℃/min 的速率进行加热)。

Carrillo 等人[50]对BaO2/BaO 金属氧化物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具有很好的可逆性,且当所处的环境压力降低或者在真空、惰性气体的环境中时,反应发生的温度会降低。同时学者发现,温度升高的越快,氧气释放的越快;温度降低越快,达到最大转化率的时间就越短:说明氧化反应受热量转化的控制。但是,Agrafiotis 等人发现,当BaO 在潮湿的或有CO2的环境中时会分别产生氢氧化物和碳酸盐,从而使转化率降低。

通过上述学者的研究可以发现,通过改变BaO2/BaO 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环境和热量转换速率能够促进其在热化学蓄热储能上的应用,但是还需要研究者进行深一步的研究。

2 混合金属氧化物

从上文可以看出,单体金属氧化物作为热化学储能介质,在储存性能上均存在一定的缺陷:Mn2O3/Mn3O4和CuO/Cu2O 在反应中容易出现烧结现象使反应终结,且CuO 的转化率较低,而升、降温速率和反应条件对Co3O4/CoO 和BaO2/BaO 反应体系均有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金属氧化物的蓄热储能性能,学者们在原有的金属氧化物中掺杂其他金属元素,改变其晶体结构,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存在的问题。

2.1 锰的混合氧化物

如上文所述,锰的氧化物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循环过程中出现烧结现象迫使循环停止,为解决这一问题,Carrillo 等人[51]从形态和化学修饰2 个角度出发研究解决该问题的方式。研究发现,形态上的改变只能促进氧化反应,不能阻止烧结现象的发生,但是添加Fe 和Cr 元素能够使反应循环持续进行,尤其当加入5%(摩尔分数,下同)的Fe 和1%的Cu 时,反应速率变快且反应更加稳定。

Wokon 等人[52]通过Mn3O4和Fe2O3合成了Fe-Mn摩尔比为1:3 的金属氧化物((Mn0.75Fe0.25)2O3),并将一种填充床作为其反应容器,进而分析影响热化学储能的主要因素。实验发现:在该反应容器中,反应进程主要受热流进、出速率的影响;而空气既作为热量携带者又作为氧气供应者,O2浓度的改变同时影响反应速率和反应温度。可以看出,在该反应体系中,热流速率和O2浓度对该物质储能性能的影响很大。

为更好了解该物质的蓄热储能性能,Wokon等人[53]计算了(Mn0.75Fe0.25)2O3的反应焓值,为271 J/g,比单体锰的氧化物高且循环性能好,但随着循环进行氧化速率降低且出现“热滞回线”现象。

通过描绘O2分压力(p(O2))与温度的反应平衡关系曲线(图3)可以得出,还原反应的p(O2)-T的阈值条件与平衡条件接近,但是相应氧化反应的p(O2)-T的阈值条件与平衡条件相差甚远。这主要是因为氧化反应受到反应动力的限制。在探究反应速率与反应性能的关系时发现,随着反应温度提高和O2分压力降低,还原反应速率提高。

从上面对该混合氧化物的探究可以看出,相比于单体金属氧化物,该混合金属氧化物在反应焓值和循环稳定性等方面有所提高,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究。

同时,Wokon 等人[54]将Fe-Mn 的摩尔比改为1:2,制成(Mn0.67Fe0.33)2O3并探究了其进行热力学反应性能,同样采用填充床作为反应容器。相比于纯净锰的氧化物,该种混合物的反应循环能力和氧化反应速率有所提高,“热滞回线”和颗粒的团聚趋势有所降低。同时发现,该氧化还原反应主要受到固体和气体之间的热量传递的影响。

比较Wokon 等人2 次不同Fe-Mn 摩尔比研究结果看出,当Fe-Mn 的摩尔比为1:3 时,合成的(Mn0.75Fe0.25)2O3的蓄热储能性能最好,对于该氧化物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究。

Gokon 等人[55]同样对Fe-Mn 的混合氧化物在高温下的热化学储能特性进行了研究,但与Wokon等人不同的是,他们分别添加10%、20%、30%的Fe 到Mn2O3粉末中,研究不同比例的混合物的氧化还原特性。实验发现,当添加20%的Fe 时,氧化还原反应的温度区间在790~100 ℃,与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相适应,而且反应物的热化学储能密度最高,循环相对稳定。

表4 列出了锰的各种混合氧化物的优缺点。由表4 可以看出,目前研究者们主要是将不同比例的Fe 掺杂到Mn3O4中,发现Fe 的加入能够提高氧化还原性能,但是掺杂方式和掺杂比例对物质的热力学性能和动力学性能以及循环稳定性均有一定的影响,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探究。

表4 锰的各种混合氧化物性能比较Tab.4 The performance comparison between and among various mixed oxides of manganese

2.2 钴的混合氧化物

为了进一步提高Co3O4/CoO 反应体系的蓄热储能能力,Pagkoura 等人[56]对钴的单体金属氧化物和与其他金属的混合物进行了热化学储能探究。研究发现,在实验室制备的单体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活性比商业上应用的高,部分原因是不同来源的粉末的表面积和结构不同。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时发现,在钴的氧化物中添加25%(质量分数)的CeO2能够提高反应动力,尤其是氧化反应动力,但是反应物会在循环中出现明显的裂缝使循环性能下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又分别将Al2O3和Fe2O3加入到Co3O4中,研究发现合成的物质循环性能较好且反应动力有所提高,因此这2 种混合金属氧化物在热化学储能应用上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André等人[57]将Fe 加入Co3O4中,发现当添加Fe 的摩尔比例为0.1 时,反应循环稳定且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温差较小,反应焓值较高,制备样品的经济费用较低,但是还原过程缓慢且会出烧结现象。当Cu 在Co3O4中的摩尔比为0.1 时能够阻止反应物发生烧结并降低氧化物发生转化的温度,为储能系统提供了一个可以调节操作温度的选择。但是研究者发现,将Mn 加入到Co3O4中会降低系统储存能量的能力。故由上述可知,将Fe 和Cu 加入Co3O4中均可提高该物质的热化学蓄热储能能力。

由上述可知,目前能够有效提高Co3O4的反应动力和储能能力的方式主要是加入Fe 和Cu 这2 种金属元素,但是2 种元素的占比对混合物的反应动力、循环稳定性以及经济性等方面有很大影响,所以确定掺杂比例十分重要。表5 列出了钴的各种混合氧化物的优缺点。

表5 钴的各种混合氧化物性能比较Tab.5 The performance comparison between and among various mixed oxides of cobalt

3 钙钛矿

除混合金属氧化物外,研究者们发现钙钛矿同样具有很大的蓄热储能潜质。形式为ABO3的钙钛矿是一种氧离子传导材料,具有高的结构容忍性,其中A 位通常为离子半径较大的碱土或稀土金属元素,且有12 个氧原子与其配位形成密集的立方堆积并对钙钛矿起到稳定作用,而B 位元素通常为半径较小的元素并有6 个氧原子与其配位,位居立方堆积的八面体中心[58-59]。发生还原反应时,虽然材料中有大量氧离子释放,但是材料仍然能够保持钙钛矿的晶体结构。该材料进行热化学蓄热储能的过程为:

Vieten 等人[60]对SrFeO3-δ-SrMnO3-δ系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热力学特征和相的组成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由于Mn 和Fe 的大小相似,所以这2 种钙钛矿在任何比例下都容易混合形成SrMn1-xFexO3-δ。当Fe 的摩尔占比从0.33 到0.85 时,在平衡情况下形成立方相。但是当Fe 的含量很高时,立方晶体会变形形成斜方体或者立方晶体的四角发生畸变。而当Fe 的含量很低时,合成物会形成菱形或者六角形结构。晶体发生变形的程度与容积系数和各自的离子半径相关。菱形和六角形随着还原反应的发生变回立方结构,但是Mn3/4+和Fe3/4+的离子半径会增加。通过实验探究发现,在混合物中Fe4+的反应焓值比Mn4+的高。无论添加的是Fe 还是Mn,发生还原反应时的熵很大,从而可以看出,2 种可以还原的钙钛矿之间通过固溶体的方式可以为特殊氧化还原提供样品,而且六角形与立方体之间快速可逆的形态转变为还原反应提供了反应动力。

Imponenti 等人[61]对掺杂Sr 的锰酸钙进行了热化学储能探究。当把掺杂少量Sr 的锰酸钙放入热化学储能系统并与超临界CO2循环耦合时,发现反应物不发生相的分解。对DSC 曲线的峰值进行积分,计算ΔHo并描绘其与δ的关系曲线,如图4 所示。从图4 可以看出,Ca0.95Sr0.05MnO3-δ比Ca0.9Sr0.1MnO3-δ具有更高的热化学储能性能,但随着δ从0 升到0.2,这2 种物质反应焓值ΔHo均降低,且Ca0.95Sr0.05MnO3-δ降低得更多。

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时,研究者发现该物质的还原反应的反应动力比氧化反应低,而且在几分钟之内达不到储能极限,不符合太阳能储存要求。因为释放的能量在太阳能接收器中的停留时间有限,所以反应物必须能够快速捕捉接收到的所有能量。通过在填充床上对该反应物的氧化还原反应动力进行探究,学者发现在反应物周围释放O2并维持低氧压的状态能够保证还原反应的进行。因此该物质的反应特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表6 多种钙钛矿性能比较Tab.6 Comparison of properties between and among various perovskites

Babiniec 等人[58]将LaxSr1-xCoyMn1-yO3-(LSCM)和LaxSr1-xCoyFe1-yO3-(LSCF)作为热化学储存的媒介,探究其氧化还原反应性能。当这2 种物质中La 的含量较低时,反应物展现出较高的反应活性,当x=0.3 时2 种物质的反应活性最高。而且这2 种物质中B 位的成分(Mn/Fe)似乎对反应的影响很小(这一结论还需进一步的实验证实)。同时,他们还发现,虽然LSCF 能够达到比LSCM 更高的δ值,但是每摩尔O2中,LSCM 比LSCF 的反应焓值高。

此外,Babiniec 等人[62]还对掺加钙的亚锰酸盐(CaBxMn1-xO3-,B=Al,Ti)的热化学储能性能进行了探究。当x=0.2 时,与上文所述的La0.3Sr0.7Co0.9Mn0.1O3-相比,该反应物表现出更高的还原反应温度和反应焓值,且反应物出现较高的分子量变化,这有利于系统储热能力的提高。

而Zhang 等人[63]同时对Ba 和Sr 系列的钙钛矿的氧气转化能力和热化学反应循环能力进行了研究。利用溶胶凝胶酯化法将Fe、Co 和Mn 掺加到Ba 和Sr 系列的钙钛矿中,制备了一系列的合成钙钛矿物质。研究发现,不同添加物合成的钙钛矿的氧气转化能力和反应的循环可逆性不同。通过热重分析法发现,掺杂Co 的钙钛矿在掺杂物中表现出最高的氧气转化能力和反应焓值,而掺杂了Fe 的钙钛矿的氧气转化能力与温度变化相适应,掺杂了Mn 的钙钛矿在循环过程中氧气转化能力几乎不改变,这与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是不适宜的。同时,研究者发现氧气转化能力与反应物结构的容忍度有关,因为在反应物的结构从一种稳定结构转为另一种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氧气转化能力。

表6 为多种钙钛矿的性能比较。从对钙钛矿作为蓄热储能介质的研究中可以看出,钙钛矿中各种金属之间比例不同反应性能相差很大。同样,与单体金属氧化物相似,在钙钛矿中掺杂其他金属能够提高反应性能。但是,将钙钛矿应用到蓄热储能系统中还需要进行更多的深入研究。

4 工程应用

目前,学者研究该项蓄热储能技术的目的主要是与太阳能热发电和光伏发电系统相结合,发挥“削峰填谷”的作用,从而解决其因环境因素存在的间歇性供应的问题[64-65]。表7 汇总了该方面一些国内、外典型试验工程,这些工程中的储能介质大部分为熔融盐,利用金属氧化物作为储能物质的工程还较少。

Tescari 等人[66]采用Co3O4/CoO 反应体系,将热化学储能技术与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相结合进行了中试试验。试验观察发现,该反应体系的氧化还原反应性能稳定且其蓄热储能能力是显热储能的2 倍。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该反应体系与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结合的储能效果很好。

表7 国内、外典型试验工程Tab.7 The typical demonstration projects at home and abroad

5 总结与展望

近几十年内,国内、外学者针对金属氧化物及钙钛矿的热化学蓄热储能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挑选出了一些具有储能前景的金属氧化物和钙钛矿。但是,这些物质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进行蓄热储能时,由于反应物粒径大小、形态、反应条件及混合物中金属掺杂的比例对其热力学、动力学及循环稳定性能具有很大影响,所以热化学蓄热储能目前还处于实验研究阶段,该项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

1)寻找合适的蓄热储能物质,该物质须具有良好的反应循环性、储能密度高、价格低廉且对人体无害;

2)对蓄热储能系统的储、放热过程进行稳态及动态模拟;

3)在实验室实验台上对反应物的储热性能进行探究;

4)蓄热储能与发电系统的结合设计、运行及后期的维护控制;

5)对蓄热储能系统的储、放热控制及热经济分析等。

因此,金属氧化物及钙钛矿作为热化学储能介质虽然具有较高的储能密度和反应温度等优势,但是在技术上、工艺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若能解决上述问题,其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反应物钙钛矿氧化物
手性钙钛矿的结构维度与光电特性
基于对氯苄胺的2D/3D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钙钛矿型BaFeO3-δ载氧体的制备与气化性能
不同稀土氧化物掺杂对ZnO压敏电阻性能的影响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氧电极的研究进展
浸渍涂布法制备阳极支撑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研究
初中化学中气体的制取、净化与干燥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考点点击
氧化物的类型归纳
环保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