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杰:我认为,做好评价是实现“五育并举”的动力保障。我校的“梅石育人模式”的评价体系包括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对教师“五育”落实情况的评价、对课程“五育”涵盖度和融合度的评价三个方面。
我校建立对应德智体美劳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维度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并将评价结果作为评优和升学的重要依据;通过听评课、视导课,检验教师“五育融合”的落实情况,提高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多育融合的意识;对课程实施、课程成效进行评价,监测课程中“五育融合”的效度,通过反馈、改进,推进“五育融合”优质课程的不断涌现。
扭转重智育轻其他四育的现状,可以采用一种折衷的过渡性方法:在学业水平评价中,以考试评价引导五育融合。“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导向在2019年高考全国卷的命题中得到强烈展現,随后发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对此进一步明确,将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作为试题情境甚至作为命题内容是高考、中考的必然。在日常的考试命题中,有意识地采取这种命题方式,精心设计五育融合的考题,能够有效地促进师生五育融合意识的养成。
蔡书太: 我校近年来不断改革,学生的成长档案以“卡”记录,用“证”说话。我校推进的阳光体育证书、艺术素养证书、学生志愿服务卡和社会实践卡等,客观记录了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学校坚持积分制度建设,把积分作为评价的尺子,还建立了学生个人积分、学习小组积分和文明班级积分等分级积分制度,尽量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表现,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顾巧英:评价是导向,是引领。评价要关注生命本身的成长。每个孩子的成长节律是不同的,潜在的优势领域也是有差异的。我们要引导孩子全面发展,也要让他们发挥个性特长;要对他们当下的发展做出评价、反馈,也要引导他们积极向上、不断完善。
我校开发了“争幸福成长星·做附小小英雄”的特色评价体系,基于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从“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两个维度进行设计,覆盖德智体美劳五方面。比如:指向必备品格的成长星有礼仪星、感恩星、劳动星、自律星、友善星、自治星等,指向关键能力的成长星有探索星、学问星、好学星、健康星、艺术星等。通过“以‘星换英雄金卡”“以英雄金卡兑换奖品”等方式,激励学生全方面发展,成为更好的自己。
解慧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这“五唯”长期以来主导着中国教育评价体系,成为阻碍教育改革发展的顽瘴痼疾。而“唯分数”“唯升学”是基础教育阶段应试教育的根由所在,所以必须从评价体系上予以改进。
基础教育是学生学习生涯的起点,肩负着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的重大责任,各地的中小学校紧密围绕立德树人目标,积极落实“五育并举”,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立德树人的主题还不够鲜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还不够,课程育人的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日常教学中重知识传授轻品德教育,综合实践课程还缺乏价值引领,校本课程重开发数量轻内涵质量的现象依然比较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教育根本问题,以教科研“131”工作总思路为引领,构建“五育并举”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和培养体系,助力西安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教科研“131”工作总思路:“1”是构建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体系,即围绕“培养什么人”,构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质量评价监测体系;“3”是聚焦“谁来培养人”,构建 “科研+教研+培训”三位一体的教师素养提升体系;“1”是构建学生全面发展质量培养体系,即围绕“怎样培养人”,聚焦课程课堂,深化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推进课程建设,变革教师育人方式,优化学生学习方式,构建学生全面发展质量培养体系。
经过近些年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西安试验区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我们充分发挥了评价的鉴定、诊断、导向和激励作用,激励学生树立“五育”成才观,积极参与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等多彩的活动,进而促进市域、区域教育质量观进一步转变,促使教师树立“五育”培养观、引领学校树立“五育”办学观、引导家长和社会形成“五育”人才观。
下一步,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将围绕“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标,健全“五育并举”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和培养体系,努力培养全面发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