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打击”之下,“择校热”仍须从根上求解

2020-08-04 07:51周丽
教育家 2020年25期
关键词:西城区升学学区

周丽

又是一年升学季。随着各地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政策的出台,“学区房价格暴涨”等字眼再次触动大众的神经,家有升学娃的家长们集体进入焦虑季,经年不退的“择校热”话题也再度被提及,引发舆论关注。

“精准打击”之下,择校焦虑挥之不去

“我家娃四岁,到幼升小时正好是入学高峰,又赶上这次政策调整,学区选择纠结中。”北京家长李心说道。所谓的政策调整是指西城区落地义务教育入学多校划片政策。

日前发布的《关于西城区2020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出,自2020年7月31日后,在西城区购房并取得房屋产权证书的家庭适龄子女申请入小学时,全部以多校划片方式在学区或相邻学区内入学。并且,自2020年起,西城区将记录适龄儿童入学登记地址及就读学校,自该房产地址用于登记入学之年起,六年内只提供一个登记入学学位。

李心是西城区老住户,出于改善居住条件兼顾孩子上学的考虑,面临换房的选择。她原计划通过换房让孩子以后上一所心仪的小学,此次政策的“精准打击”,为“择校”结果增加了许多不确定性。

和李心的被动形成对比的是,一些家长未雨绸缪,抢占了政策先机。

微信公众号“帝都小五妈”上发布了一篇题为《我为了西城区48平学区房,放弃郊区84平大两居》的文章,作者小五妈回顾了自己“勒紧裤腰带,在西城买学区房的心路历程”。

从小县城到某所以高考闻名的中学求学,最后考入北京大学本硕连读,作为“择校”的获益者,小五妈“在生孩子以前就想好了要买学区房”,她很早就开始关注北京入学政策的动向,在此次政策發布前就在西城区“落户为安”。

随着“六年一学位”“多校划片”靴子落地,政策窗口期,西城区的二手房市场出现一波抢搭“末班车”带来的成交高峰。

贝壳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五一期间西城区成交套均面积61平方米,套均价格749万,每平方米均价超过12万元,西城区交易量同比和环比增长均超过100%。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西城区入学新政出台。

专门从事北京升学指导和志愿填报的专家、北京新思维教育创始人吕付国称,每年升学季,他几乎每天都会接到数百条家长咨询升学择校的电话、私信。在幼升小、小升初填报志愿的几天时间里,吕付国和他的团队每天要在北京多个城区分别为100多位家长提供一对一咨询、指导服务。三月到七月的咨询旺季,吕付国还会针对北京地区各学段举办升学指导、入学政策解读讲座。“今年受疫情影响,讲座分享主要在线上,每周要讲三场,每一场都有1000人左右。”

“现在的教育,已经不再是解决温饱,不再是跳出龙门,而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吕付国说,择校焦虑产生的原因,一是家长对政策理解和把控错位,按照旧的政策标准去给孩子准备中小学入学,但到了孩子升学的时候,标准改变了;二是一些政策解读者有意无意制造焦虑,把少数“牛娃”的成功和少数择校的成功无限放大;三是现在教育的选择面较多,面对不同区、不同学校、不同教育品类的选择,家长比较茫然、无所适从,不知道哪个对孩子未来好。

吕付国表示,国家在义务教育入学政策方面的改革是“去择校化”的。每一步的政策改革都是为了化解社会矛盾,让教育更加公平,让教育不再焦虑。入学新政策的出台,短期来看,放大了家长的焦虑,但长远来看,政策的稳定有效实施,将使家长的焦虑得到缓解。

热点地区择校,理性与非理性并存

对于孩子的教育,多数家长希望在政策和家庭能力范围内尽量选择好的学校。

在北京工作的林洁,孩子原落户在大兴区集体户口,她本打算让孩子以后上海淀区的民办学校。因了解到,2019年开始,北京各区学位收紧,入学政策改革越来越倾向于“保护”本区甚至本学区的孩子,上民办校的难度加大,同时考虑到中考牵扯到跨区的问题,她和家人调整策略,在海淀区购买了一套40平方米的房子落户,为孩子两年后上公立校做好了准备。

林洁表示,原来完全没有想过在海淀买房,买房超出了家庭预算,对口学校也非所谓的牛校,她看重的是海淀区整体的教育水平和氛围。“我对孩子的小学甚至初中都没有特别高的要求,那种特别热门的小学,可能给孩子的压力也会更大一些, 我也不希望他从小就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林洁说,“把原来准备上民办校的钱投到房子上,对我们来说是比较合理的一种选择吧。”

生活在上海浦东新区的“新上海人”马兰说,在她女儿上小学的那一年,上海开始实行“公民同招”。“如果选择了优质民办学校但没考上就要被统筹,可能连原来对口的二流公办学校都上不了。”综合权衡之后,马兰一家选择了换房,让孩子进入了一所介于“菜小”和“牛小”之间的公立小学。马兰说,前些年上海的民办学校很热,“公民同招”政策实施后,“没有那么多人挤破头去报民办学校了”。

“最重要的是合适。学校理念是否和自己的教育理念匹配,学校的家长、孩子是否和我、我的孩子是一类人。”小五妈表示,虽然自家对口的学校不是“超级牛校”,但至少可以保证孩子不会因为上了差的学校而被耽误,剩下的就靠以后的家庭教育。

受访的几位年轻家长,自身学历较高,对教育的理解也比较新颖,她们在择校时,既关注学校教学质量,也看重孩子的成长,表现出理性稳妥的一面。而在吕付国接触的一些“极端”择校案例中,一些家庭则为了孩子的将来,倾尽所有,甚至“人财两空”。

其中一例,六个家庭的家长众筹了一套价值近千万的学区房,打算轮流给各自孩子上学使用。孰料,“多校划片”和“六年一学位”政策发布,未及使用的家庭“如意算盘”落空,本为好友的六家人因此产生纠纷。而孩子上成“好学校”的那个家庭,几乎把所有家产都折腾完,生活品质降低,家长甚至为了解决上班距离远的问题换工作,“费了很大劲上这个小学”。结局却是,孩子因和班主任产生冲突,对学校不满意,不得不转学。

另一些案例中,家长通过“拼班”为孩子进“名校”铺路。吕付国称之为“五加二,白加黑”。“五加二”指周一到周五上学,周六周日到各培训班上课;“白加黑”指白天在学校学习,晚上在家做作业做到很晚。如一个六岁孩子,未上小学,已把小学三年级的数学学完;一些孩子从小学五六年级就开始学习初中的课程。“这种案例特别多,有的孩子学出来了,但绝大多数学不出来。”还有家长轻信没有办学资质的培训机构,被骗取巨额择校“保过费”。

“家长永远对自己现有的资源不满意,总想往更高的地方够一够。”吕付国说,现实中,有的孩子即便进入了一所重点学校,但没能进学校的“实验班”,家长也认为自己的择校是失败的。还有的家长因孩子没能进入他们认为最好的学校,转而寄希望于国外的教育。“孩子草率地离开之后,发现国外的教育也是有问题的,国外的教育不都是好的教育,对国外教育的评价标准也接受不了。第二次择校又是失败的。”

“不要完全认为,孩子去了一所‘好学校就进了保险箱,也不要完全认为,去了一所‘差学校,孩子一生就毁了。” 吕付国说。

“择校热”背后,教育均衡问题何解

有教育界人士认为,择校本身并不是问题,因为它是教育个性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择校热”背后,是亟待求解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难题。

近期,教育部发布的《2019年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报告》显示,中国超95%的县(市、区)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

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观察一个地方是否均衡,要看当地是不是存在旺盛的民办学校‘择校热,以及当地学区房的价格是否高企,这些可能会更加真切地反映出当地义务教育均衡现状。”

“教育是否均衡,家长、学生心中有一个尺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如果他们认为没有均衡或者学校之间仍有较大的差别,就还会进行择校。”

为治理学区房和学位房热,我国各地都严格落实就近入学政策,通过实施“多校划片”“六年一学位”等政策,降低学区房的择校功能。但是,仍不時有天价学区房新闻曝出。

之所以如此,熊丙奇表示,如果严格执行就近入学政策,大家可以做到100%就近入学,但高就近入学率并不意味着义务教育均衡,因为家长可能为就近入学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以上政策,包括“公民同招”“升学摇号”等,实际上只是表面治理,没有解决根本性的问题。

“要疏导择校需求,必须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熊丙奇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改变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投入,提高薄弱学校的办学质量。二是扩大学校的自主权。让每个学校在均衡的基础上,可以办出个性和特色,以此来满足受教育者的差异化选择,提高受教育者对义务教育的满意度。三是改革升学评价制度。“当前整体的升学评价是单一的分数评价,因此导致基础教育具有应试倾向,让教育变成竞技化的教育,同时这种以升学政绩为导向的办学,也影响到地方政府配置教育资源。”

储朝晖表示,切实做到义务教育资源均衡,还要进一步改革高考招生制度,实现招考相对分离,让高校有招生的权力。“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招生诉求,形成多样的标准,可以使每一个学生有个性化的选择、个性化的成长发展方向。”

在5月19日教育部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教育督导局局长田祖荫表示,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的政策没有改变。目前教育部正在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以及优质均衡。“都均衡、都优质了,自然就不用择校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如一位家长所说,家长们其实并不特别愿意迷信学区,费很大心力去择校,老百姓都希望家门口的学校越来越好,或者各所学校的水平越来越接近。

缩小区域、城乡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择校热”真正“退烧”,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希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能够早日实现。

(文中李心、小五妈、林洁、马兰均为化名)

猜你喜欢
西城区升学学区
13城整顿学区房炒作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招生考试工作日程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考生体格检查表
学区房还能买吗
2020年山西省对口升学招生计划
东方少年杂志社“我为祖国加油”主题绘画征稿选登
学区房就是一面照妖镜
家有二宝
学区房就是一面照妖镜
2014至2015年西城区老楼通热方式实现无煤化工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