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晋鹏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著名的论断:“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的观点与苏霍姆林斯基的论断不谋而合,他提出的班级管理模式中应把对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作为班级管理的目标,与学校教育目标和未来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保持了完全的一致,是我国普通教育中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班级管理模式。两位教育家的观点,对于我们班主任来说,真是开了一剂良方——班级的管理可以实施“自我管理”。这样既可以减轻班主任工作的负担,又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何谓自我管理?所谓的自我管理,应是指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以积极主动、占主导地位的方式来对自己本身、对自己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表现进行的管理。在此情况下,学生不仅是自我管理的主体,也成为管理的客体,这种管理及管理中的角色转换,是以往管理中不被重视的,也正是当前学校学生自我管理中所忽视的。自我管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因素,积极参与班级管理,有机会表现自己的意愿和才干,可以唤起他们对班级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自我管理还能从多方面培养儿童独立思考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儿童增长管理才干创造了许多机会。此外,自我管理还有利于良好的班风的树立。学生在自我管理过程中,自我认识、自我组织、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评价的能力得到迅速提高,从而为形成优良的班风准备好思想条件。
如何在小学生日常班级管理中实施自治管理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进行考虑:
首先要树立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
自我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小学生自我服务、行为自律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小学生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对全体成员倡导自我教育。教育学告诉我们:“儿童进入小学,他们逐渐进入少年期,已有独立的见解,要求独立、急于摆脱大人的监护,什么都想自己干。”作为班级管理者的班主任,在这关键的时期,应顺着学生意识发展的规律,激发和引导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使他们达到自我意识的高层次——自我教育。学生一旦有了自我教育的愿望,就会意识到班级和自己需要有一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而《小学生守则》在此时恰好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它就是全班同学奋斗的目标、评价自我教育的依据,每个成员都必须自觉遵守
2.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学生也一样。让学生自律,主动参加班级管理就是让他们知道要更好地表现自己。如何调动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呢?我认为,教师首先要信任学生。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许多事情都想自己试着去做,这时他们更需要老师的信任。因此,老师要培养学生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地支持他们。其实,许多孩子完全可以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但因为老师的大包大揽,不仅使自己成天疲于奔命,而且也极大地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了学生管理能力的发挥。作为班主任,要教给学生一些生活和做人的常识和技能,同时也应大胆地信任学生,让他们自己做主,自我管理。第二,注意语言的激励。好胜之心,人皆有之。每开展一项活动,教师都可通过语言激励学生,让学生明白活动的意义,知道自身的价值,从而激起他们的积极参与的情趣。如我校有时会利用早读或自习的时间召开紧急教师会,这时课堂上就没有老师在了,开会之前,我会对学生们说:“老师马上要去开会,当老师不在的情况下,希望你们能够做得更好,因为你们每个人都是我们班的一分子,每一个人都代表着我们班的形象,只要有一个人表现不好,都会给我们全班的形象抹黑。当然如果表现好,也说明我们班每一个人都具有集体荣誉感,把自己当成了这个集体的小主人,是全体同学的功劳。你们能在老师不在的情况下,管理好自己吗?”老师的这番话极具鼓励的作用,呼起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了学生内自我管理意识和表现欲望,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此时学生个个都是跃跃欲试。经过观察,我发现每当我开会回来时,课堂上都是静悄悄的,学生们都在做着自己的事情。(当然“小助手”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第三,适时的表扬和提醒必不可少。对于在班级日常生活中表现好的同学,老师不要吝啬表扬的言语,特别是校领导或其他老师夸奖的话更要及时告诉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而对于表现不太好的同学,老师切忌当面指责,以免打消其积极性,起到“破罐子破摔”的负面效果。应适时地和其单独交流、勉励,帮助其分析事理,明辨是非,正确对待。
其次是组建坚實而有力的班委。
组建一个坚实而有力的班委,是实施班级自治管理的关键所在。当班干部的领导能力能得到学生们的赏识并产生发自内心的钦佩时,学生们才愿意与班干部合作,欣然接受班干部的领导。这样,班干部的吸引力才会大,影响力才会强,工作才能顺利开展。这就要求我们在选举和培养班干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采用竞选班委的形式。
学期初就向同学们作了大量有关竞选的宣传活动,提出对未来班干部的要求,让学生有一个认知。到了竞选班委时,就由学生上台演讲,根据自身实际毛遂自荐担任哪一职务,表明自己的决心和信心,争取同学的支持。演讲结束后,马上进行投票检票,根据检票结果,任命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劳动委员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自己所选的班干部都寄于厚望,而当选的班干部则个个雄心勃勃,大有放手大干的豪气。
2.明确班委各自的职责。班长:负责班级全面工作,落实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主持班委会议,分配、协调各位班干部的工作,及时听取班干部的工作汇报,并及时向班主任汇报,作好每周班会课的主持工作等;副班长:协助班长工作,具体分管考勤兼班级课堂纪律,作好《班务日记》中考勤与课堂纪律栏目的填写;学习委员:组织各科科代表,检查学生上交作业的情况并作好登记,督促未上交的同学上交作业,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习的气氛;劳动委员:全面负责班级卫生工作,制订卫生工作条例,检查、督促同学的日常卫生工作,定期开展卫生大扫除,作好《班级日常管理》中的卫生栏目的填写;体育委员:协助体育老师整理队列,上好体育课,同时积极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具体负责组织同学参加校运会;文娱委员:协助音乐老师上好音乐课,积极开展各类文娱活动,活跃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科代表及各组长:负责督促及收发同学们的作业本,向科任老师汇报作业上交情况。有了明确的分工后,班干部们对自己的职责范围已有了透彻的了解,为以后顺利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
3.端正班干部的态度,树立为同学服务的思想。班主任还必须对班干部进行服务意识的教育。使班干部从一开始就树立为同学服务的思想,不要让班干部在工作中滋生特权思想,认为自己是班干部,高人一等,其它同学就得受自己管,必须绝对服从。如果有了这种思想,班干部就不可能真正做到为同学服务,不可能成为同学的服务员,工作中的责任心、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所以,班主任一定要及时做好班干部的思想工作,使学生明白班干部与学生是平等的,班干部是同学的服务员,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
当然,在班委行使权利的过程中,也少不了班主任的指导和协调,使小干部们和同学们少做错事,少犯错误。班主任对班干部要严格要求,从工作上多给予指导,方法上要放手让他们去做,又要多角度地加以引导教育。对学生的指导为:在原有基础上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独立地学习、独立地工作、独立地生活。
再次是建立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
制度是约束学生规范其言行的有效手段,为使班级工作有条不紊,有序可循,每学期都要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并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讨论制定出具有本班特色的班级管理实施细则,尽可能使学生的思想和言行沿着制度所规定的轨道发展,从小事抓起,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有了健全的制度才能使学生做到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
创建“自我管理型班级”不仅使班主任的工作既轻松又有实效,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增强了学生的自理能力,可以实现学生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