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氛围的催化剂

2020-08-04 09:52晏琳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35期
关键词:即兴伴奏音乐课堂钢琴

摘  要:钢琴即兴伴奏具有灵活多变的优势,在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即兴演奏的能力已经成为优秀音乐老师非常重要的技能之一,它是音乐老师综合素质的体现。小学音乐课堂上的即兴伴奏具有“即时性”与“趣味性”的特点,它能使课堂氛围得到“转化”与“活跃”。笔者就这两点进行了简要分析与论述,旨在强调优秀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钢琴,即兴伴奏,音乐课堂

一、钢琴即兴伴奏的定义及作用

“即兴”一词,从拉丁文“improvisus”的解释:“无法预见的事”,即可体现其“不确定性”或是“多变性”的特点,而人类活动中常常有即兴演讲、即兴表演、即兴绘画等,随着声乐、舞蹈、舞台剧等多种综合类音乐表演艺术对钢琴即兴伴奏的应用,“钢琴即兴伴奏”作为整个艺术作品结构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其不容忽视的地位便确立了下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中国越来越多的学校已经有条件为音乐教室配置辅助乐器——钢琴,音乐课堂中,教师们常常运用钢琴即兴伴奏来引起学生对音乐场景、音乐情感的艺术体验,使学生自然而然的“沉醉”于音乐课堂,积极投入到音乐课的学习中,这不仅能促成师生间“无声”的对话交流,还能使整个音乐课堂更为饱满、丰富,真正意义上做到“寓教于乐”,让音乐课收获更好的教学成果。将即兴伴奏针对于课堂氛围的“即时性”、“趣味性”表现出来,是音乐教师要注重培训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音乐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

二、伴奏“即时性”——音乐课堂氛围的“转化剂”

笔者在音乐教学实习阶段,曾有过两次即兴伴奏转化课堂氛围的实例,第一次是大四實习期间,在xx市实验小学二年级的音乐课堂上,学生被闯入教室的一只蜜蜂吸引,有学生发出尖锐的叫声,有学生不断张望,恐惧万分,并挥舞书本,意图将其“制服”,蜜蜂短暂“逗留”后,便离开教室,而大部分的学生此时已经无心上课,余“兴”犹存,对笔者的纪律整顿置之不理,毫无兴趣。笔者就学生对蜜蜂的好奇心为驱动,用钢琴即兴弹奏模仿蜜蜂“嗡嗡”声的动机旋律:71717171、1b21b21b21b2、7171771、#67#67#67#67,并引导学生用声音来模仿钢琴声,逐渐的将课堂带回原来的主线,虽然整个过程用时较久,但课堂氛围的确是由“骚乱”转化为“凝聚”,且使学生对钢琴这一乐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对音乐表现的想象力,创造力。

第二次实例,即为小学音乐教师工作实习期间,在一年级《小雨沙沙》的音乐课堂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于此简单的儿童歌曲很容易掌握,几乎听两遍就会唱了,如果整堂四十分钟的课都在学唱这首歌曲,不免会显得过分单调,没有亮点。于是,笔者在课堂中段加入了‘闭眼聆听与想象的环节,让学生笔者的在解说下闭眼聆听钢琴声模仿“小雨”的颗粒性、灵动感。当然,伴奏旋律是采用歌曲的旋律,只是将原本较为轻快的节奏变为舒缓的、感性的;将原本规律方整的的伴奏织体变为散板的、自由的;将原本稳定的和声型配置变为不稳定的、神秘的。从这些方面入手,稍微的改动伴奏方式,使原本欢快愉悦的歌曲旋律变为恬静优雅的音乐风格。这一“浸入式”感受环节的插入,有效的“转化”了学生对《小雨沙沙》这首歌曲的固化印象,也有使课堂氛围更为神秘、变幻。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小雨沙沙》既可以是轻快、欢乐的,也可以是柔美、静谧的,与此同时,还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到音乐的画面感,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变幻的美感。

在音乐课堂中,钢琴即兴伴奏最大的点就是“即时性”,往往伴随着学生突发的情绪,突然变化的课堂氛围,在没有事先准备的情况下来“即时性”的演奏,有效“转化”课堂中多变情况下的氛围,将学生带入音乐课堂,正确接收音乐带来的养分。

三、伴奏“趣味性”——音乐课堂氛围的“活跃剂”

少儿音乐的学习,最需要也最适用的就是课堂的“趣味性”,钢琴即是最好的提升课堂趣味的教学器具,它可以通过教师不断流动的音乐情绪与音乐构思来表现歌曲、音乐作品的趣味。这种有趣的乐感便可促使整个音乐课堂氛围“活跃”起来,甚至“舞动”起来。

如何表达钢琴即兴创作的“趣味性”?

首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积极的应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临场表现。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个班级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和需求的多样性,尊重学生的个性也是尊重学生的需求,兴趣和自由。在《新课程标准》的课程概念第5条明确指出了“音乐课的所有教学活动均应以学生为基础,教师与学生应相互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尊重学生的个性……在教学中,所有学生的普遍参与和不同个性的发展应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此概念可以明显看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了应有的重视,个体发展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从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角度出发,教师“迎合性”的改编和创作伴奏,即兴弹奏出学生爱听的旋律,自然就提升了音乐课堂整体的“趣味性”,活跃了整个课堂氛围了。

其次,是针对特定的音乐作品,在教学中变化着表现音乐。比如在教学设计时,可以设计不同的音乐风格的即兴演奏,同样的歌词与旋律,用不同风格的意境来弹奏伴奏;也可以是对歌词的改编后,用贴近歌词风格的音乐律动来弹奏伴奏,可以是为伴奏加倚音、连接句,甚至是加入新风格的过渡段,比如在《赶圩归来啊哩哩》的前段“啊哩哩,啊哩哩”的演唱过后,伴奏从悠长辽阔的节奏型突变为跳跃式的节奏型,并且可以创造性的加入自己快速思索的新旋律段作为过渡,引入主题段的伴奏织体。这样的伴奏方式是考验音乐教师综合能力的一大手段,如果能达到这样的境界,音乐课堂的不仅增强了“趣味性”、“活跃性”,还深入了学生对音乐创作与审美的认知与学习,达到音乐课“审美体验”的高标准要求。当然,即兴伴奏不是一味的追求炫技,要遵循音乐作品的和声构架,旋律动机走向,织体疏密是否合理的原则,如果不掌握基本的乐理与和声知识,还是很难达到“信手拈来”的程度,强行“加花”往往适得其反,造成杂乱的音响效果,学生无法欣赏,老师自己也心虚。所以,结合自身能力来强化课堂上的即兴伴奏,也是教师把握自我创新“度”的衡量标准。

结语

小学是审美心理飞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实施音乐训练的最佳时机。钢琴即兴伴奏的质量将对音乐教学的效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作为音乐课堂氛围的“催化剂”,音乐老师的钢琴即兴伴奏技巧和音乐专业性不仅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对音乐的喜好,而且会影响他们的音乐知觉。音乐老师即兴演奏的能力在学生审美观念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徐晶. 小学音乐课钢琴伴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

[2]  陈兆君. 钢琴即兴演奏在小学音乐课中的运用[D].中央音乐学院,2014.

[3]  孟佳欣. 论钢琴伴奏能力的培养[D].西南交通大学,2015.

[4]  宋扬. 试论音乐听觉视野中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培养[D].西安音乐学院,2007.

作者简介:晏琳,女,汉族,四川成都,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美学。

猜你喜欢
即兴伴奏音乐课堂钢琴
纸钢琴
如何在大学钢琴教学中合理应用即兴伴奏
小学音乐课堂中音舞结合教学措施的分析
即兴伴奏对高校钢琴学生就业的作用及教学方法的探讨
关于钢琴即兴伴奏艺术审美价值的探讨
适应性教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实用性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歌曲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