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提古丽?麦麦提明
摘 要:鼓励教育能够通过教师向学生传递积极、正向的鼓励情绪的方式,使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开展一系列更高效率的学习活动实践,鼓励教育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为学生提供主观层面的自信,并使学生切实地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角色,推动学生多方面学习素养的提升。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为了切实地发挥出鼓励教育的实质性作用,推动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教师首先应该做好鼓励教育在课堂环节中的渗透研究,促成鼓励教育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鼓励教育;小学语文;渗透研究
受以往应试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在以往的课程中常常居于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这一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的进阶。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鼓励教育的方式使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相对自主的学习实践中去,在鼓励教育的应用模式下完成课堂学习主体的转换,使学生通过教师的鼓励真正地成为课堂中的主人,实现多项学习能力的提升。为此,教师首先应该做好鼓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工作,使其真正符合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实现鼓励教育在语文课堂中的落实。
一、鼓励学前尝试,奠定课程基础
在教师的教学前开展预习活动,往往能够使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对教学内容产生初步的了解,并建立起初步的认知,发现自身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学生更加有针对性地投入到后续的学习活动中去接受教师的教育,实现学习效率的提高。由于小学学生并未形成良好的预习学习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初步培养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即可以鼓励教育的形式,鼓励学生开展教学前的自主尝试,引导学生在预习中建立起对阅读文章初级的认知基础,并使学生对尝试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从而为后续学生的听课活动奠定课程学习的有力基础。
例如在《爬天都峰》一課的教学中,笔者在教学前转换了传统开门见山式的教学方式,在教授课程前鼓励班级小学学生对文章进行尝试性的预习阅读。在笔者的倡导与鼓励下,学生较为积极地投入到了文章的预习阅读活动之中,通过尝试性的阅读对于文章的大概内容建立起了初步的认知基础,对于文章所描述的主要内容建立起了联系。之后,笔者又鼓励学生对自己阅读文章过程中存在的疑问进行标注或是记录,并让学生带着疑问投入到后续的学习实践中去,有针对性地听取教师的讲解,实现了学习效率的提高。通过教师的鼓励学生开展的尝试实践,为学生后续的课程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认知基础。
二、鼓励课内实践,培养自主习惯
想要使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中的主人,教师首先应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只有凭借着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才能切实地参与到课堂自主探究活动中去,进而完成自主学习以获得学习水平的提高。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为了使小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初步形成,为后续的自主探究实践奠定能力基础,教师应该在课程进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地开展课堂实践探究活动,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鼓励下切实地尝试自主探究实践活动,进而积累起实践经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促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阶。
例如在《母鸡》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在课堂中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空间,并提出“文章中作者对母鸡的情感变化历程以及发生变化原因”这一问题鼓励学生开展自主的阅读活动并结合文章思考问题。在教师问题的指向性作用下,学生对文章的阅读更加有针对性,并且其在教师的鼓励下切实地付出了相关的思考,利用独立思考的方式整理出了自己的思路,得出了问题的答案。通过教师的鼓励,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经历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的模式及方法,从而直接地从中积累起相关的经验,在鼓励下的实践中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发展其自主学习能力。
三、鼓励成果展示,发展学习自信
学生的学习自信是驱动学生切实参与到课堂自主探究活动中的主观动力,同时也是驱动学生更加积极地思考问题与展示自我学习成果的重要动力。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的学习自信得以建立,使学生切实地参与到后续课程的自主学习活动之中并以积极的自信心高效地完成独立探究活动,切实地成为课堂中的学习主体,教师应该积极地鼓励学生进行学习成果的展示活动,使学生在表现自我的过程中实现学习自信的提升。
例如在《慈母情深》一课中,在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之后,笔者鼓励班级中的学生在课堂中与大家分享自己所整理的被感动到的场景,并鼓励学生尝试描述为何而感动。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纷纷举手并踊跃地回答了这一问题,由于问题具有开放性,学生们的回答十分多元化,但是都十分正确并受到了笔者的鼓励性评价,让其看到了自身思维方式的正确性与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通过获得表现自我的契机以及得到教师的鼓励,学生的语文学习自信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为后续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了主观的动力。
四、鼓励课后反思,促成能力进阶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做好课后反思活动,使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更加客观地审视自身在学习活动中存在的错误,并将其作为错误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从而在反思错误资源中存在的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及时地改正以实现自身语文学习能力的进阶。
例如在《刷子李》一课中,文章写道“刷子李”是一个“奇人”,并利用具体的篇幅描写了相关事迹印证这一观点,在组织学生从文章中寻找例子整理“刷子李”奇在哪里时,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均出现了整理方面不全的问题,于是笔者鼓励学生对自身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学生客观地审视了自身的答案与文章内容,从而发现了自身的纰漏并改正了自己的问题,这使得学生及时地发现了自己阅读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深刻的记忆,为学生阅读能力的进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为了推动鼓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落实,教师不能过于机械化、流程化的应用鼓励教育,而是切实地做好其在课程中的渗透工作,使其存在于课堂中的各个教学环节并以不同的鼓励模式使学生切实地接收到教师的鼓励情绪,从而更加高效地开展不同阶段的实践,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于爱红.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3).
[2] 杜丹丹.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2).
[3] 刘冬梅.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华夏教师,2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