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向艳 樊飞转
摘要:随着社会竞争性的不断提高,大学生就业难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大多数企业更加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即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一般包含知识能力、工作技能和职业态度。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信息时代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本文通过对信息化时代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和实施两方面进行论述,结合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分析,探讨信息化时代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重要性,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模式
绪论
信息化是以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对所研究对象各要素汇总至数据库,供特定人群生活、工作、学习、辅助决策等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各种行为相结合的一种技术,使用该技术后,可以极大的提高各种行为的效率,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提供极大的技术支持。信息化时代下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具有深远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一段时期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体制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展开,首先体现出来的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与之相应的是各大高校的连年扩招,它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每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在持续攀升,成千上万的毕业大军不断涌向社会,导致就业形势异常严峻,虽然国家和政府不断推出大学生就业优惠政策和就业岗位,但面对不断增长的就业人群,那只不過是杯水车薪,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依然得不到根本性的解决。于是一大批毕业生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长时间不能就业,一种“毕业即失业”的悲观情绪不断蔓延。结合上述情况,大学生就业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毕业生数量与招聘岗位严重不匹配
根据官方数据统计分析,每年的毕业生数量与就业岗位都会出现供不应求共供大于求的现象,因此,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就业岗位的不平衡,是导致就业形势严峻的一个重要因素。
2.毕业生预期待遇与现实情况相差甚远
当代大学生对就业岗位的待遇期望值往往都是非常高的,对于本科生、硕士生,他们觉得大学毕业就应该从事优厚待遇的工作,待遇成了他们选择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对于企业而言,他们更看重的是员工的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等的职业能力,学历有可能是第二位的。因此,这也是就业问题突出的一方面。
二、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学术型人才与技术性人才中间出现断层现象非常严重,目前社会急需大批量能够将科技成果及时转换为物质产品和现实生产、服务的综合型人才。因此,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运而生。
“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模式,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优秀人才,是应用型院校与企业双赢的模式之一。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接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职业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加快企业自有人才的学历提升教育,促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产学结合是促进科技、经济及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校企合作是应用型高校的必走之路。
三、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应用型院校重点培养大批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就显得尤为突出。校内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工作技能,进企业开展实习实训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的实施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重点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1.加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1)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学校根据企业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岗位需求,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及基本操作,根据课程设置情况,安排学生在规定时间去企业实习实训,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育人的对接,同时学生在企业可以感受企业精神、企业文化、企业纪律等,养成良好的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创新思维等的职业态度,从而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来校任教,增强校企融合力度
校内教师一般更注重于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了让学生更多的接触专业相对应的企业文化和企业所需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学校可以聘请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来校任教,或者来校开展专业技术性讲座。这样以来,既可以用企业人员充实学校双师型教师建设,也促进了校企之间的无缝对接。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多的了解作为一名合格的企业员工应该具备的条件,从而帮助学生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2.校企协同育人的条件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学校定期安排学生去企业实习实训。实习实训是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执行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的关键环节,是实施专业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必要教学形式。通过实习实训,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就业所必需的操作技能和初步的技术经验。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具备以下条件的基础上,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提高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学校合作的企业应具备的条件:学生实习路程适中,避免跋山涉水;企业从事的专业能够与学校开设专业相吻合或者接近,且具有一定比例的技术人员,具备指导学生实习实训的条件等。
校企合作的前提条件是双方能够达成十分满意的合作意向、能够实现共赢。比如:校企合作后,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学校教育功能,借助学校的师资、场地等软硬件资源,校企共同形成一个有组织、有系统的培训、生产链、从而减少了企业的生产培训成本,提高了企业的效益。而校企合作有利于学校的课程改革,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使教师在指导学生生产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通过企业的技术和硬件设备投入,带动专业实训条件设备的更新,从而及时有效科学地把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提高学校毕业生的市场适应能力等。校企合作后,一定程度上能够较好的提高校企双方的社会知名度,融合双方的文化,更好地利用双方的资源,达到相互学习、相互沟通、相互促进,实现校企双赢的目的。
四、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挑战、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及实施情况,为提高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冲破了堡垒。各院校因客观因素实施起来必然会存在不同的问题,但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水平,我们将攻坚克难,勇往直前。
参考文献
[1]赵海燕.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模式[J].课程教育研究,2013(36):64-65.
[2]彭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J].南方农机,2020,51(09):173.
[3]王颐,冯爽爽,符湧.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与实践——以江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为例[J].科技与创新,2019(23):104-106.
[4]孔静.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与评价体系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09):123-124.
作者简介
付向艳(1980-)女,陕西西安,本科,讲师,实践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