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英语语法课因其教学过程与教学成效不相匹配而备受争议,受语法教学意识及方法等影响,在学生英语流利度提升的同时忽略了其准确性。思维导图是一种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来提高发散性思维的可视化工具,可增强理解力,促进记忆效果。本文以高校英语语法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对思维导图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旨在为开展系统、高效的大学英语语法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语法教学;可视化;高效性
【作者简介】王一(1990-),女,四川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英语翻译与跨文化交流。
一、引言
随着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对英语语法教学重视度不够、淡化甚至放弃现象逐日递增。受交际英语教学法影响,学习者在提升英语表达流利性的同时,忽略了其准确性。对词法、句法及语篇掌握度的不足,直接影响了英语阅读理解的深刻性及翻译写作的正确性,造成“语法困难”“语法杂乱”“语法枯燥”等现象,且此现象长期存在于英语学习过程中,对学习者英语能力及技能的进一步提升造成不利影响。思维导图能够充分运用左右脑机能与思维规律,协助人们梳理逻辑,同时利用线条、色彩、图画和多维度等形式来增强学习者的理解与记忆效果。为进一步提升英语语法教学的有效性及系统性,本文通过将思维导图与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相结合,进一步分析思维导图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二、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是20世纪60年代由英国学者托尼·布赞首创的一种基于对脑神经生理科学研究的笔记方法,主要利用记忆、阅读、思维规律及图文并重技巧将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进行记忆链接,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由于思维导图的外形仿照了人脑神经系统的放射型结构,因此,“它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也是打开大脑潜力的万能钥匙”(东尼·博赞:1999)。托尼·布赞分析了人们的笔迹习惯, 并在训练“学习障碍者”的实践中, 逐渐形成了关于放射性思维及其图形表达的研究成果。20世纪70年代初, 这些成果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学习、商业决策等领域。来自教学一线的思维导图应用研究表明,合理运用思维导图,可使教师的教学目标更清晰、学生的学习方法更开放,教学的课堂实效更加彰显(张惠芳:2013)。思维导图以“图”的形式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将脑海中的分散信息条理化、可视化,能够最大化地促进信息吸收效率,并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启发人们进行思考。作为一种学习策略,思维导图应用在教学中能促进新旧知识的整合,知识网络的构建及整体把握,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提高其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同时教师可通过学生的思维导图判断学习效果(齐伟:2005)。因此,思维导图被诸多研究者应用于各种教学活动中,如思维导图与阅读教学、思维导图与词汇教学、思维导图与物理教学等,但将思维导图应用于高校英语语法教学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三、高校英语语法教学现状与困境
通过对高校师生进行调研,笔者发现现阶段高校英语语法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英语语法教学意识过于淡薄。语法是国内英语教学实践中不可避免的议题,直接关系到英语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杨童瑶:2013)。部分高校教师认为语法教学属于中学阶段知识,不该被延续到大学,加之受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影响,英语教学重点向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方面倾斜,从而淡化了英语语法教学。学生由于缺少明晰的英语语法知识及英汉语法对比分析,出现将母语语法结构完全移至英语中的现象,导致英语语言运用漏洞百出,对英语有效交际产生了一定障碍。
2.英语语法教学模式过于传统。高校英语语法教学中纯灌输和讲授型教学模式已司空见惯,教师通过多次知识体系讲解加反复操练的方式进行单方的语法知识传授,授课方式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于英语语法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若学生没有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一个闭合整体,很难抓住语法内容的本质,造成由于英语语法授课模式单一枯燥引起的学习效率低下,学习后易遗忘等状况,“语法枯燥、语法难学”等现象无疑成了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拦路虎”。
3.教学对象语法知识薄弱。由于中学阶段对英语语法知识掌握不够系统,大学阶段更不会系统地讲解或复习,导致部分学生英语语法知识原地踏步甚至后退。笔者在自身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发现,部分学习者甚至出现英语语法知识接近零了解的状况,另有部分学习者虽然单词都认识,但是却读不懂英文句子或文章,均反映出其在最基础的英语句式及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学生语法知识薄弱还体现在CET4/ CET6考试中,选词填空及阅读理解部分失分严重,写作中时态混乱、句型结构错误等频繁出现,正确句型少之又少。
四、思维导图在高校英语语法教学中的体现
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思维导图在高校英语语法教学活动中的体现有以下几点体会:
1. 思维导图丰富教学模式。思维导图利用关键词、数字、线条、颜色等不同元素呈现出不同的图形模式,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枯燥语法知识的学习兴趣及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具体语法点进行思维发散,充分利用思维导图中“图”的客观性与直观性特点,通过不同色彩体现知识层次,以促进学生理解。同时,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制作思维导图,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如此一来,学生学习语法的恐惧心理被趣味性与求知心所取代,学生在积累相关素材及绘制导图的过程中掌握了所学知识;教师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语法课“死气沉沉”常态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 思维导图提高教学效率。思维导图通过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及将杂乱知识条理化,以可视化的方式提高知识辨识度。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与发散能力,且其中大多数对英语语法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语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选择分板块进行“思维导图式”语法教授,学生透过“思维导图板块”对自己语法中所存在的短板及弱点了然于胸。教师进而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补齐自己的语法短板,如将有必要的部分详细学习,没必要的部分略去,选择重点内容进行学习并迅速形成“个性化”知识板块。借助于“图”能够使我们快速地大量汲取信息这一特点,“思维导图”减少了学生的记笔记时间,却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了一张“知识网”,既有效地利用了時间,也提高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效率。
3.思维导图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在英语语法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建立有效的思维导图知识库,把所教授的知识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以可视化的方法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引发他们的思维发散。此类方法在课后复习中体现得更为明显,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思维导图方法,可以为学生在课后更好地组织和建构知识体系提供支持,激励学生通过思维发散的方式对知识再次进行梳理。学生在对所学内容的主要信息进行概括归纳、分类提炼及提升总结的过程中,最终产生新的有意义的信息。对学习者而言,在拓展自己思维的同时,锻炼了其创造力,并形成个性化信息知识网,能够更具体地解决问题,是自己思维创新及升华的过程。
五、结语
高校英语语法知识相对较零散且信息量丰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不知所措之感,教师将思维导图有效利用于高校英语语法教学中,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出全景图,形成整体观念,进一步加强其对所学语法的整体把握,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更高效系统地掌握所需知识,对提高大学生的英语表达准确性及综合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东尼·博赞,李斯译.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M].北京:作家出版社, 1998(1):56.
[2]张惠芳.思维可视化技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3(11):117-120.
[3]齐伟.概念图—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案例[J].新知学堂,2005 (8):10-15.
[4]杨童瑶,杨敏.近三十年国内英语语法学习研究综述[J].科教文汇,2013(11):108-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