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摘要:文化,赋予旅游以内涵,增添旅游的乐趣,这正是旅游的魅力所在。如何使我县众多优秀的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形成共栖、融合和衍生的良性互动关系,领跑助推旅游业,助力我县旅游业做大做强,本文将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助推全县旅游发展方面提出个人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传统文化;资源融入:旅游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15-0257-01
一、古建筑保護利用与旅游发展
全南县正在大力进行开发的雅溪村正是在省级文保单位雅溪围屋、陈氏宗祠以及陈氏百年建筑群、《新赣南家训》文告等文物点为基础上进行的旅游开发,因此选择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具备传统文化特征的古村古建筑等进行整体的保留、保护、修缮以及利用,例如古祠堂、古民居、古廊桥、古作坊、古驿道、革命遗址等,这不单是对于文物保护的投入,更是一种文化旅游的投资。
从整体来看,全南仍存有许多地理位置相对集中、具代表性且保护相对较好的文物遗址遗迹可与全县重点旅游开发项目相结合,如大岳三大围屋(江东围、象龙围、墩叙围)与长寿村旅游开发相结合,中院圆围与天龙山景区旅游开发相结合,龙源坝镇六处围屋与雅溪、狮子寨旅游开发相结合,大曾屋第一个党小组成立旧址等陂头社迳龙下多处红色革命文物点进行红色旅游连片保护性开发等,整体综合改造之后使之能重新串连起来,形成全县性的旅游观光体验路线,带动全域旅游发展。
二、乡愁记忆开发与旅游发展
一棵老树、一座老宅、一口老酒、一顿锅巴饭,一个家族故事,都是乡愁具象的表现,都能勾起人们内心深处最为熟悉的记忆,这个具象的东西承载着乡愁,对乡村记忆面言,都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强调保护传承传统文化,要让农村“看得见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记得住乡愁”就是要保存好乡村的文化记忆。
目前,全南县在龙源坝雅溪村已经建成了四馆一厅,也产生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这种方式可以在各个旅游点进行差异化推广。我们可以从农耕文化、织锦文明、红色历史、民俗体验、特色饮食等几个方面,展示与体验相结合,结合生产劳动用具马车、水磨、犁、风车、粉筛,传统民俗表演香火龙、车马灯、举人龙等,传统饮食制作与品尝如客家擂茶、糍粑、磨斋、腊子、蜜饯、黄酒等,传统手工艺蓝巾帕、瑶家刺绣,生产生活遗物遗迹展示如打油佬、马灯、风箱、砻、拴马石等,传统节日盛典盘王节,红色革命历史遗址遗迹如纪念碑、革命旧居,革命遗址以及革命遗存物件展览展示等,以更为深入的互动体验,吸引游客,推动旅游业发展,带动绿色农产品、相关文化纪念品的销路,从而提高旅游收入。
三、宗祠文化名片与旅游发展
所谓“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宗祠文化活动是最具凝聚力家族性活动,它具有范围广、受众多、影响力大、持续力好等特点,据调查,全南县已有开展的大型宗族活动就有三月十三“曾氏太会公”、六月六古家营“黄岭福主做会”、龙源坝“石寨庙会”、竹山背“陈氏天师会”、小慕“郭氏鹤仙会”、龙洲“黄氏观音会”、烧斗“月氏庙会”等,将不同的庙会活动打造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名片,鼓励各大家族建立起集乡土建筑和乡村民俗为一体盼‘家族博物馆”,以各族祠堂为载体,以家风家训、家族历史、家族活动、生产生活改造、生态环境保护等为重点,集中展示当地的村史、村情,注重挖掘文化内涵,彰显家族文化特色,增强家族子孙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从而带动文化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四、讲好全南故事与旅游发展
全南民风纯朴,品德高尚,从古至今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传说,有神话故事粮桥的传说、仙女陂传说、天龙山的传说、狮子寨的传说;有善行义举故事万载桥的由来、陈余芳巧对考试官、贞女姑的传说;有红色史实金盆山战役、山石农民暴动;还有“感动全南”人物系列,我们可以适时适地在各个旅游点,通过讲解,树碑,场景还原、红色讲堂等形式,丰富其内容,将我们的全南精气神全方位地展示给游客。
与此同时,深入挖掘传统家风、家训中修身齐家、为人处世的理念和智慧,广泛宣传其中的优秀思想和文化精髓,在各个乡村旅游点,通过道德讲堂,表彰善行义举,弘扬家风家训、乡约民规等形式,让传统美德扎根村民心灵深处,从而转化为以美丽乡村形象,以优质的服务品质,使游客留下良好的全南印象。
五、文化产品创新与旅游发展
举办传统文化产品创意系列大赛。借力集体智慧,开发文化产品,其中通过举办传统手工工艺品大赛,有力开发织锦产品、草编竹编藤编产品,使神秘的非遗更加接地气,从而吸引更大的消费购买力,盘活传统手工艺品市场销路。通过举办传统美食大赛,推出一批全南特色菜谱,推广到县城各大对口接待酒店宾馆、各个农家星级旅馆等,以加深味蕾体验实现加深消费者的全南印象。
2018年4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这就侧面说明,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旅游本为一体,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正所谓文化旅游紧牵手,精神食粮更富有。今后,我们将更加深入地研究拟订文化和旅游工作政策措施,统筹规划文化资源,助力全南旅游市场的开发。